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法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在各院校的教學方法仍然多限于“一本書、一支筆、滿堂灌”的單向型灌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較少涉及法律文化背景介紹或是語言能力的拓展訓練,更是缺乏情景、交際、案例等實踐教學法。案例,作為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淵源,大陸法系的重要參考材料,在法律專業學習與應用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既然法律英語是一種法律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應該將案例排除在外。案例教學法,即將案例作為教學中的核心及承載物,在案例學習、討論、歸納、結論中實現法律知識及語言技能的習得。案例教學法著重的并不是結論,而是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資料搜集、分析歸納、深化理解及思維方式,在語言傳授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完善思維模式,加強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大大逆轉了傳統的由教師“一言堂”的枯燥氛圍,案例的引入無疑將是課堂變得生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法律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是極為必要的。
2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與傳統教授型的教學方法不同,案例教學法不僅專注于“教”,更強調“學”,這就要求教學雙方角色的轉換,真正做到由學生做主體,教師退回到輔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導地位。案例教學法中強調案例的主導地位,一切教學內容均是以案例為中心而展開。師生在課前均需對案例的相關內容有充分的準備,包括資料搜集,案例閱讀,初步思考等;教學過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問題教師應做出適當的引導,提供學生充分討論的空間;課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做出結論,由教師做出點評。由此可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案例的準備、引入、講解、分析、結論,都要求師生雙方的積極參與,每個教學環節都是通過案例實現了某個教學目標。(2)啟發性及實踐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會給出唯一的或是確定的答案,只在恰當的時候給出適當的啟發,這就給了學生充分思考大膽假設的空間,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該問題。真實案例的引用,讓學生可以將已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理性的分析,相互間的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或得出自己的結論,以實現理論知識向專業實踐的轉化,這也很好地彌補了校園中的學生無法很好地接觸現實社會的缺憾。(3)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動態性。案例教學中,教師僅負責案例的篩選及準備,并做出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均由學生做主體,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同時,案例教學也是一個動態教學過程,強調的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案例資料之間的交流,在小組討論和總結發言的教學環節更加強調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不斷交流。(4)強調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案例教學的價值,不僅在于案例中極為豐富的信息量對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對已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巧的靈活應用,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各種教學組織模式的優化過程,使學生在學識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選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斷,從而使認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組討論中,學生學會了彼此交流學習及合作;在小組陳詞階段,學生體會到了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在教師點評的環節,學生學會了如何做出有價值的評價。在這樣一個個體行為和小組行為交叉進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提高了自身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也學習到了珍貴的團體合作和競爭精神,人格發展更為健全。
3如何選擇適合的案例
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和載體,案例的選定尤為關鍵,如何才是一個好的案例呢?筆者認為應當具備如下的幾個特點:(1)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講述了一個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具有吸引人的情節,但這個故事是發生于真實世界的,也是與學習者的個人經歷相關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這個故事也許并沒有既定的結局,卻經得起研究和學習,能提供給學習者充分的發揮空間。(2)好的案例應具有時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當下的現實狀況,通常應發生在過去5年以內。當然,一些經典案例無論過去多少時間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更多的真實案例應該是與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正在發生的,這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此案例學習研究的必要性及價值性。(3)好的案例應與學習者息息相關。一個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場景或情節應該是學生們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對的,這能有效地激起學習過程中的共鳴感,更加不遺余力地參與其中。
4以《消費者法》為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
為了更為直觀地體現案例教學法在法律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筆者以《消費者法》作為教學內容進行一次教學實踐,具體教案如下。教學內容:消費者法。學生人數:55人。教學目標:(1)讓學生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合法權利。(2)培養學生在消費者權利糾紛案件中對相關法律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包括詞匯、句型、口語表達及書面撰寫能力。(3)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權利及義務意識,能夠做到合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同時主動踐行自己的當然義務。教學重難點:(1)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各項權利義務。(2)如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消費糾紛。(3)相關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教學資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體輔助。教學實施:(1)課前準備:學生分為8~10人一組,共6組,課前要求每小組準備兩個有關消費者維權的案例,并做出簡要的分析。教師將12個案例進行分類篩選,并選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兩個留作課堂備用。(2)課堂導入:以提問方式引入本課教學內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學生作為選擇后,以簡單的問題引起學生對消費者權益問題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傷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虛假宣傳欺騙團友案件。(4)小組討論:要求學生就以上兩個案例做出分析討論,給出解決建議并作發言。(5)教師總結:1)點評各小組討論情況。2)總結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費者各項權利與義務及維權途徑。3)強化相關英語詞匯、句型。(6)強化練習:提供一案例,要求學生就本課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和英語語言技巧做出對該案例的分析。
5總結
2、情景教學法即教師應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置模擬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其中包括利用實物、真實的語境、狀態語言、非語言手段及多媒體手段,使語法教學更加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可利用圖片實現語法情景化。比如教師講begoingtodo…when這個句型時,教師可以用flash制作兩幅有聯系的圖片。如一幅是女孩開門出去,另一幅為電話鈴響的情景。教師先做提示,讓學生理解圖意,然后說:Thegirlwasabouttogooutwhenthetelephonerang。學生理解后,教師呈現出句型,然后再出示幾組意義有聯系的圖畫,練習后讓學生以小組方式用所學句型造句。通過這幾種情景活動,可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降低了難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3、活動教學法即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調動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體意識。這也可以說是充分地發揚了高職學生性格比較外向的優勢。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就會更深刻。教師應把語法規則活化為活動,把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設計巧妙、難度適宜的游戲活動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練習if引導的虛擬語氣時,教師可設計“接龍游戲”,即一個學生說完一個由if引導的虛擬語氣的主從復合句后,下一個學生造句時須將前一個學生所說的主句內容作為自己從句內容。比如:S1:Ifyoucamehere,youwouldknowthetruth.S2:Ifyouknewthetruth,youwouldchangeyourmind.S3:Ifyouchangedyourmind,youwouldflytherewiththem。S4:Ifyouflytherewiththem,youwouldhaveanusualexperience。這種開放式的練習,既練習了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學生造句不乏幽默與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總之,現代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講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語法教學也應該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規律,在運用中掌握語言。切記在教學語法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過分強調,如果把語法當作知識來教,有可能會使學生學成啞巴英語或是文盲英語,且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興趣。如果不教學語法,學生僅靠單純的模仿很難學好英語,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些方法既避免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在教學中滿堂灌輸語法知識,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特別是在一定交際情景中表達能力的培養,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的語法規則具體化、生動化,使學生能夠學生在運用語言的實踐中比較輕松地逐步熟練和掌握語法。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們學會如何學習,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Yalden,Janice.1983.TheCommunicativeSyllabus:Evolution,DesignandImplementation.Oxford:Pergamum。
2.安美華,2000,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種種,《外語界》第3期。
3.陳慧媛、吳東旭,1998,任務難度與條件對EFL寫作的影響,《現代外語》第2期
關鍵詞:交際法;英語教學;師生角色;課堂互動
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以情景為依托,以整體為指向,一切活動圍繞交際,盡量重現交際過程,允許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根據這些特點,在運用此教學法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區別,要求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新的角色。文章將分別探討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和課堂互動。
一、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都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一)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學生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圍繞這一活動主題進行言語、行為上的交際。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又要把握住活動的目標,使教學進度和交際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二)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不與配合。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真正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三)鼓勵者與參與者
布林與坎德林(BreenandCandlin1980:99)指出: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后一個角色與前一個角色的目標緊密相連并且來自前一個角色。布林與坎德林所謂的“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投入各種交際活動在聽、說、讀、寫方面學習外語的過程。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四)學習者和研究者
除上述以外,教師在組織、參與交際法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課堂中各種參與因素,經過分析、研究,得出哪些因素是積極、有助于開展交際活動的,哪些因素是消極、不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而需要避免的。由此,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研究者,也是學習者。因為通過研究課堂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可以改進交際法教學的策略方法,提高交際法教學水平,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二、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一)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就好比成了一個公共場所,大家都可以圍繞某一話題或者某一情景展開討論或者真實扮演。交際法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解釋、表達和爭辯都被看作是合理的和有價值的,學生的一切努力,無論成敗都被看作是朝著學習的目標邁進。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的交際成了一種主動的有意義的活動。(二)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三)信息反饋者
在交際法教學里,學生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信息的反饋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教學法的適用性向教師提出看法。比如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提出的討論話題與學生的實際一旦偏離太遠或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學生應該積極向教師提出這一問題,以便教師在得到這一反饋信息后能及時就相關問題作出合適的處理。改進并完善交際活動。由此,這種信息反饋能優化課堂交際活動的正常安排和增進教師設計交際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交際教學法的效用。
三、課堂互動
在運用交際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不是孤立存在和出現的,而是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換的,也即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意在每一個環節讓師生、生生之間做到積極地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生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生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互動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四、結語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的一種工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習者獲得運用該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運用,不但在課堂上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關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養外,在進行交際法教學時,更應深諳在課堂教學中自身及學生在各個場合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間融合的統一的轉換,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交際法教學的特色優勢。
參考文獻
[1]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國內在認知語言學與英語語法教學相結合的研究方面,緊跟國際步伐,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領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所取得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從總體上介紹認知語言學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多(如曾欣悅、劉正光,2009;林正軍、姜暉,2012等)。他們主要基于國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重在介紹和闡釋認知語言學的語言觀及其對語法教學的啟示,并且根據相關文獻和他們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語法教學原則為相關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參考。
第二,詳細探討認知語言學中的某個理論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國內的有些研究者在認知語言學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大框架下,選取某個具體理論開展研究,他們探討的主要問題有如何把原型范疇理論應用于英語語法教學(比如李艷平、朱玉山,2011;季淑鳳,2012等),圖形—背景理論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楊敏,2009等),語言符號象似性對語法教學的啟示(李耕科、牟玉新,2007等),構式語法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林正軍、劉永兵,2012等)等等。
第三,針對某個具體語法點開展實證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年輕人取得的,大部分是他們的碩博士論文。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基于原型范疇理論和空間隱喻的英語介詞教學實證研究(陶麗,2011),認知語言學觀照下英語名詞可數性的教學實證研究(粟志祥,2010),基于原型理論的多義詞教學對多義詞習得影響的實證研究(盧烈宏,2013),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名詞化習得的認知語言學實證研究(鐘書能,2004),意象圖式理論與英語短語動詞教學的實證研究(黎金瓊,2008)等等。但總的來說,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原創性不夠,理論深度不夠。同類研究過多,比如,僅僅在中國期刊網上,關于象似性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的論文就二十多篇,這是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二、簡評
從以上的文獻調查來看,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認知語言學與英語語法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綜合起來看,這方面的研究偏思辨的多,實證研究還顯不足。我們認為,思辨性的研究不宜再做,這個領域更需要的是數據和實證。要知道,一線的英語教師對理論性過強的框架有排斥,他們更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操作規程。所以,我們建議,這方面的下一步研究應該更加關注如何把抽象的認知語言學理論轉化成通俗易通的教學操作原則,并且一定要通過實證研究加以證明,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更有可能為一線的教師和學生接受。
1 通覽課文提出要點攻破難點。課文是教材的中心,是語音、詞匯、語法知識、聽說讀寫活動和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材料,是復習的主要依據。當然在復習課文時采用多種復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收到一定的效果。復習課文時要著眼于找基礎,抓基本功訓練,要注意在口頭練習的同時又要落實到筆頭練習。對有些課文又可以進行改寫或縮寫。對英語的習慣表達法及其與漢語不同的特點,在復習中要反復強調。例如,在復到有打電話的課文內容形式時,就要進一步向學生強調中國人與英美人打電話有著很大的差異,要注意打電話的習慣講話。在英美打電話問對方是誰時,應說Who is that?或者是Who'sspeaking,please?/Who's caling?/May I have your name?等,但絕不能說Who are you?而在打電話中回答對方或介紹自己時,只能說This is sb.(speaking),或者My name is sb.絕不能說I am sb.另外課文里面的精彩句子或段落一定要求學生背誦,要督促檢查完成,以增強他們的語感。正如貫穿于對話中的日常生活交際用語——問路和應答。“Which is the way to…?”“How can I get to…”“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Walk along the road.”“Take the first/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left.”“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 crossing.”“It's about…metres/kilometres form here.”提供(幫助)和應答“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 like…?”“would you like…?”“Thanks”“I would like…”“Yes,plesase.”“No,thanks.”勸告和建議“You'd beter…”“You should…”“You need(t)…”“Shall we…?”“Let's…”“What/how about…?”“Why not…?”等等這些都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這對在中考試題中出現的“完成對話”、“完形填空”等都有著一定的幫助。還如象復習到“書信”、“日記”這些內容時,一方面注意復習“書信”、“日記”的格式,另一方面可要求學生動筆多實踐。這種練習在初三復習時再一次進行,對學生來講要輕松得多了,因為現在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他們的印象,知識的運用又更深了一步。
2 復習詞匯方法多樣增強記憶。在英語學習中,單詞詞語是學好英語的基矗它也就象做飯的米一樣重要,所以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學單詞詞語總是“記得快也忘得快”。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單詞詞語,減少遺忘,復習單詞詞語時可采用多種復習方法,詞形轉換就是其中的一種例如復習Care這個單詞時,就要求學生講出它的形容詞形式careful,它的副詞形式carefuly;復到動詞clean時,要求學生說出現在分詞形式cleaning,名詞形式cleaner。聯想記憶法也是復習詞匯時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可讓學生根據一個中心詞擴及一大片詞。例如,由by bike聯想到與之有關的by bus,by car,by train,by air,by sea等;由China想到與之有關的America,England,Japan等。還可以采取英語釋義法復習單詞、短語。例如,復習reach一詞時,就要求學生用英語解釋這個詞,get to或arive in/arive at;復習單詞Certainly時,學生可用英語Sure或Of course來解釋這個詞,并區別它們之間用法上的同異,這樣復習詞匯既減少了使用母語的機會,又可鍛煉培養學生的聽說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當然掌握構詞法更是記憶單詞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