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第1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的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師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也成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智能動力。目前不少高校教師隊伍還存在不少問題,其正在削弱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支撐作用,影響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高校學術不端及學術論文不規范現象也比較普遍,學術道德和學風問題日益凸顯,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應成為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學術道德規范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學術研究的有序健康發展

      教育學生加強對學術道德規范的認識,避免學術不端行為,以保證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學術的發展和繁榮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條件。除開外部對于科學研究、學術繁榮的高度重視所創造的一系列的環境和條件,對于教師而言,只有自覺遵守學術規則和規范,認真履行學術道德,才能夠在自己的學術領域里開辟出新天地,促進高校教師科學品質和精神的形成,有助于教師道德人格的發展和完善。學術道德規范作為道德武器,能夠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和行為,為學術繁榮、科技進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保證高校教育事業生存與發展

      高校的學術活動是高校科學研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教學與科研是其本職工作的兩個最基本方面。國家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需要高校教育事業的培養,高校教育事業也由于高校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而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研究基地。高校教師能否遵守學術道德規范,能否在學生面前樹立高標準高品質的道德人格,從而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術風氣,組建優秀的人才隊伍,儲存優質的科研后備軍。這一切都直接決定著高校教育事業能否取得科學研究的勝利果實;決定著一所高校的競爭力、社會名望和地位的高低;決定著高校教育事業能否獲得未來長足的發展。

      (三)對學生人才成長起關鍵作用

      高校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規范教育,不僅能夠用知識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更能夠利用自身人格修養和學術道德素養感染大學生,促進大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的形成。21世紀的人才特征應該是具有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這種高素質人才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應該是高度統一的。高校教師對其進行學術道德教育,不僅僅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積極關注學術前沿動態,使自己具備科技創新和學術研究的資質,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學術研究應有的道德規范

      (一)潛心鉆研,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作為社會普通民眾的一員,應當把個人的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在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上,只有投身于祖國的繁榮昌盛、社會的進步發展,才能算是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所在。學者是高校教師的另一重身份,應當勤于鉆研,潛心學術,實現報效祖國的最終目的。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是每一個科學家以及學者都應該具備的道德意識,也是高校教師應該向大學生傳遞的價值觀念。只有在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人民利益的實現而積極做出貢獻,科研學者才能夠將他們的業績印刻在時代的豐碑上。

      (二)維護學術誠信,遵循學術規范

      學術研究的目標是追求知識,探索自然或社會的未知領域,增加文明長河的廣度和深度。為了推動學術研究的進展,分享研究的成果,在學術研究中應當遵循學術道德規范與準則。所謂學術誠信,是指在學科的研究的各個環節上都必須恪守誠信原則,杜絕學術欺詐行為。選題與資料規范、引用與注釋規范、成果呈現規范、學術評價規范則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學術規范。不僅是高校教師應當具備學術誠信,遵循學術規范,更應當提高學生的學術誠信意識、學術規范意識,并指導學習學術規范的具體內容,在學術研究中做到求真唯實、遵循高標準,嚴要求。

      (三)堅持學術標準,反對學術腐敗

      學術研究應有的道德規范,不僅涉及到社會對學術研究的要求、學術研究本身的行為規范等方面,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對學者個人的要求。

      在高校教育事業的過程中,學位論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學生的學位論文往往就是一個學術創新的起點。由此,高校教師在對待學生學位論文以及自己的學術研究必須堅持學術標準,嚴格要求。高校教師中不乏學術界有名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的學術道德修養關系到國家學術水平的高低、科學技術的未來發展。在論文答辯、各種評審評獎、課題立項等各種活動中,就更應該保持公平公正的作風,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判斷;堅持學術標準,抵制學術腐敗,杜絕權錢交易,讓學術的浩然正氣長存,確保科學技術研究的良性發展。

      三、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剖析

      市場經濟的建立使得社會迅猛發展,學術研究領域里的功利和浮躁之風也逐漸愈演愈烈,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層出不窮。要使高校教師卓有成效地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就必須立足當今社會現實,對學術失范進行倫理思考,剖析根源,對其學術研究活動有所規范、有所制約,從而維護學術的尊嚴。

      (一)學術道德失范的表現形式

      1.學術誠信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科研道德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體系,大部分高校教師在各自的學術活動中能夠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為我國科學研究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少數教師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出現種種違背學術道德的不良行為。如全部或部分地抄襲他人學術成果、杜撰刪改實驗數據、在對研究對象沒有在進行實踐調查的情況下對研究結果胡編亂造等。高校教師對于大學生學術道德規范的培養不僅是道德教育問題,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也應當有目的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大學生在學術研究的各個環節上始終恪守學術誠信原則。

      2.學術不規范

      現在我國學術不規范問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顯著關注,如有些人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直接采用了他人觀點或數據資料,在引用與注釋規范方面,卻有意避漏;或者把他人學術成果“改頭換面”進行間接引用,卻不敘述事實加以說明。為提高大學生學術規范意識,高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的學術規范內容,對當前學術雜志論文寫作的規范,以及對他人觀點、方法、材料的引用進行詳細介紹。這對大學生的學術道德、學術能力和學風都能夠起到實際的幫助。

      3.學風浮躁

      高校教師應當具備謙虛謹慎的道德人格,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部分高校教師目空一切,愛以“專家”、“學者”自居,目空一切,對于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完全不能接受;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對待學術研究淺嘗輒止,未能潛心鉆研學術;對于那些需要投入較長時間及較大精力且短期內無法取得明顯效益的學術研究未能保持踏實、沉穩的學術心態。近些年來,國家和高校為高校教師的科研學術工作提供優質的資源配置和條件支持,設立多種科研學術獎勵。面對這些條件,部分人為追求名利虛榮爭取科研學術項目,爭取到卻又粗制濫造,東拼西湊完成項目研究。這不僅挫傷高校教師科研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浪費國家和高校資源,更會敗壞學術研究風氣,影響大學生人才成長。

      4.學術腐敗

      學術腐敗影響惡劣,已經屬于嚴重違規行為,甚至在一定程度觸犯法律。常見的學術腐敗現象有:一些儼然是學術界知名的專家或學者利用手中掌握的職權和資源,謀取私人利益,在招生或評獎項目中搞權錢交易;依靠“遞條子”、“走關系”進行所謂的“攻關”、“活動”工程。本該是象牙塔里應當具備最圣潔最嚴肅的學術研究,本該是本著為國家、社會及人民切實利益、為文明長河的特殊貢獻者,卻打上學術之殤的烙印。

      (二)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1.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人們的思想呈現了許多新特點,新的時代環境特別對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在時代特征下不斷迎接新機遇以及新挑戰。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有些高校教師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無私奉獻精神逐漸減弱,心態浮躁,急功近利,自身不能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得學術利益。同時,社會存在的多元價值觀念對道德觀念有著比舊時期更為寬容的態度和寬松的道德要求,使得部分高校教師無法嚴格要求自己。

      2.高校教師職稱及評價指標的片面導向

      基于公平競爭觀念,高校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引進多種競爭機制,對于教師的教學、科研、社會工作等各項工作加大監督、檢查。相比較教學工作與服務社會兩方面難以量化標準的特征,在高校教師評職稱、評獎及課題申報等各項活動中,側重科研。同時,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教學工作及服務社會屬于“偏軟”指標,科研可指定一系列“硬性”指標。比如大部分學校在職稱評定及年底考核中,要求教師必須在“核心期刊”或“核心權威期刊”上發表多少文章;必須申報多少省級重點或國家重點科研課題。這些使得高校教師在承擔教學等工作的同時,必須顧及科研學術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的出現。

      3.高校教師自身因素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第2篇

      科研處:

      現有___________教研室,_____________同志撰寫的論文《______________》擬投寄《________________》雜志。

      本人(或本教研室)本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追求真理 ,自覺維護學術尊嚴、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絕不做出剽竊、抄襲、造假等任何學術不端行為,作者排序無爭議,提交作品系我(或本教研室)完成的具有原創性或臨床經驗總結性的論文,無任何違反學術道德規范的行為。

      導師/教研室主任簽名: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第3篇

      當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相關文件制度的制定,也開設了一定數量的學術道德教育講座,但是在制度的執行和學術道德系統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研究生入學后在學術道德養成方面缺乏系統、嚴格的指導和培訓。學校管理者包括導師更多的是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學術上指導其研究方向與內容,而忽視對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與學術道德教育,即使開設相應教育課程也是泛泛,沒有從內心和道德層面引起研究生對學術道德的重視,沒有將學術道德作為學術研究的底線固化到研究生的思想和學術行為中,很多研究生沒有受到系統的學術規范指導,不清楚哪些行為屬于學術失范和如何界定學術失范行為,導致學術道德沒有固化到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層面形成自我約束,容易發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粗制濫造、弄虛作假,隨意添加、偽造參考文獻;盜用發表別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故意省略對他人成果引用的事實,剽竊他人成果;篡改他人學術成果;捏造事實,偽造調查數據;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等。

      二、存在功利主義的教育理念

      目前,國內高校為應對各種專家或機構排名,對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在評職與申請學位(答辯)過程中都提出了較高的科研成果數量與影響因子,對研究生導師更是提出較多的項目要求,學校這種或多或少的學術功利現象,表現出來就是硬性規定研究生要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學術成果才能申請答辯,授予學位。巨大的學術壓力,使得一些研究生在入學初期就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東拼西湊,投機取巧,目的就是以期能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很容易造成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篡改或偽造、杜撰實驗數據;未參加創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請人論文或為別人論文、等。

      三、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

      研究生的學科專業、入學方式、個人創新能力、政治面貌以及學習目的等都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養成有一定影響。相同的學術要求,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院校、不同層次和不同經歷的研究生看來會有不同的壓力,而個人的學習目的、創新能力、知識儲備又決定了研究生自身對學業及學術研究積極探索與主動追求的能力。如果研究生個人對學術要求不高,學業基礎不牢,對新知識的渴望不大,很難讓其養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就會有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違學術道德的行為。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研究生在學期間都要求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否則不能畢業獲得學位。而且發表較高水平的期刊論文更是成為研究生評獎評優的硬性條件。過高的學術要求產生的巨大壓力客觀上容易造成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發生學術失范和學術作假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或杜撰實驗數據;在自己未參與研究工作的論述中署名;未經導師或項目負責人許可將集體研究成果私自發表;承擔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中以職謀私;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請人論文、等。

      四、管理制度與評價機制存在缺陷

      在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過程中,雖然有相關的國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的文件、制度和辦法,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制度和規范的權威性,并且有些制度又不能完全覆蓋和適用于所有的學科專業門類。對于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層次、培養流程和學科結構缺乏有針對性的學術道德規范細則和失范行為情節描述。高校對研究生獲取學位與在讀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與質量掛鉤的舉措,雖然有積極的方面,但是也相應地促成了研究生為了獲得學位而無心集中精力從事扎實有效的科研創新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發表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上。造成部分研究生盲目追求論文的發表,忽視了專業興趣和專業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學術道德的要求。另外,在研究生培養教育過程中較為注重學術評價。對研究生的學術評價更多的是重視研究生在各種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忽視其基本品德與綜合素質評價,經常用易于量化的學術評價標準作為研究生獎學金、各種評優以及保送更高層次學習的主要評價指標,造成部分研究生片面追求學術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學術道德,對違背學術規范后的不良后果沒有深刻認識,不可避免地造成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未參加研究工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一稿多投或者重復發表;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或;偽造或涂改相關專家的推薦信、鑒定評閱意見;采取非正當手段影響和干預研究生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成績評定、評獎、論文評閱及答辯等。

      五、缺乏完善的學術審查監督與懲治機制

      學術審查的任務是“將學術活動與非學術活動分開,將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與一般的宣傳活動分開,將學術研究人員與非學術研究人員分開,并在此基礎上評價人員、機構的學術研究水平”[4]。這就要求從事學術審查的組織或機構應當具有相當高的學術評價和學術鑒別能力。而目前高校中的學術審查與監督通常都是相關職能部門、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等共同或單獨進行,審查的重要性及其嚴肅性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審查程序是否公正合理,監督是否缺位,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是否能客觀體現。體現在研究生教育層面更多的是對其所、研究項目和學位論文的審查與監督。審查中多數高校都采用了多人或匿名審查,在選擇審查專家時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專家選擇范圍不夠廣泛,不同學科門類覆蓋面不足;二是缺少對專家在學術審查與審查道德修養方面的有針對性的篩選,可能造成學術成果審查結果公正性的缺失。在監督方面以匯報和填表格的形式居多,對研究活動開展到什么情況,存在什么問題,及時進行監察和指導作用不大,存在形式化現象。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對學術道德失范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專門法規,對學術失范行為的懲處主要以行政處分為主,付諸相關法律處罰的微乎其微。加上絕大多數的懲治主體都是研究生或相關人員所學習或工作的學校與科研院所,其為“顧及聲譽”與“教育為主”導致懲治的曝光率和懲治力度大為降低,造成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所承擔的代價成本較低,客觀上導致學術失范行為的產生。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騙取科研經費、裝備和其他支持條件等科研資源;濫用科研資源;偽造個人履歷表、資助申請表、職位申請表中的信息,或在其他公開聲明中故意隱瞞重要信息,或故意包含不準確或會引起誤解的信息等信息作假行為;偽造注釋;未經本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隱瞞不利數據用于偽造創新成果;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追求、擴大個人利益等。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醫學研究生 學位論文 學術不端 復制比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129-03

      [作者簡介]馬玲,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研究生科助理研究員(吉林長春130021)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最后環節,是研究生在讀研期間所學知識的重要體現,因此,學位論文的好壞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畢業學術成果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生觸犯學術不端底線,層出不窮的學術失范的事例令人心痛。本文擬從復制比這一視角,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復制比的總體情況,找出醫學研究生學術失范的原因,提出提高學術道德的對策。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2007年1月16日,中國科協七屆三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的《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對學術不端行為給予了界定,即指在科研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科學共同體慣例的行為;濫用和騙取科研資源等科研活動中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

      中國知網提供的學術不端行為文獻檢測系統分支下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為全文對比數據庫,確定學位論文的重合字數,從而得出學位論文的復制比數據,根據復制比數據的高低來判斷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是否具有抄襲、剽竊行為及其程度。論文復制比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中主要的學術失范行為。近年來國內高校普遍采取“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學術不端情況進行檢測,復制比也逐漸成為衡量研究生學術失范程度的重要指標。

      二、結果分析

      筆者針對某綜合大學醫學院2011、2012、2013屆共290篇研究生學位論文,以中國知網提供的“學術不端行為文獻檢測系統”內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為檢測工具進行檢測,得出學位論文的復制比結果,并對復制比初次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其中201l屆72篇,2012屆99篇,2013屆119篇;博士研究生84篇,碩士研究生206篇。

      1.學位論文復制比大部分達到要求,但仍存在嚴重的抄襲現象

      從表1可以看出復制比小于20%的論文占全部抽查論文的83.1%。該院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復制比小于或等于20%作為合格要求,這表明大多數學位論文達到了學校的基本要求;其中,復制比小于或等于10%的論文占抽查論文的51%,說明超過一半的論文達到了我國有關政府部門規定的合理引用界限的標準。復制比高于20%、低于50%屬于中度重合的論文占15.5%,高于50%的重度重合論文雖然只有1.4%,其中最高復制比竟達到71%,表明被檢測樣本中仍然有部分論文存在嚴重的抄襲現象。

      2.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復制比情況明顯好于碩士研究生

      從表2可以看出,復制比小于10%和10-20%復制比分布中,博士占的比例均高于碩士,而在大于20%的復制比中,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所占比例則低于碩士研究生。由此可見,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范程度明顯高于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

      3.全日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復制比情況明顯好于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

      調查顯示,全日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復制比最高的為34%,而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最高復制比為71%,而且復制比超過50%的學位論文均為在職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從表3可以看出,初檢復制比在10%以下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篇數在同類學位論文綜述的比例分別為56.6%、30.4%;全日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整個復制比10%及以下區段占據一半以上。復制比在20%及以上的學位論文中,全日制研究生、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篇數在同類學位論文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10.9%、42.0%,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在整個復制比大于20%的高區段中占據多數。由此可見,全日制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范程度明顯高于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

      4.研究生學位論文復制比情況逐年好轉

      從圖1可以看出,2011-2013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平均復制比分別為17%,10.5%,10.3%,呈逐年下降趨勢。從表4可以看出,復制比小于20%的2011、2012、2013年在同類學位論文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70.8%、87.9%、89.9%,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復制比在40%以上的學位論文已經從2011年的9.7%下降到2013年的0篇,說明研究生已經開始逐漸認識到學術不端的問題,并有所改善。

      三、造成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

      1.注重科研能力培養,忽視學術道德教育

      目前,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者對學術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缺少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的明確規定,因此,研究生難以形成學術規范意識與行為。另外,社會整體學術環境混亂,抄襲現象層出不窮。處于這樣的學術大環境中,研究生難免被一時的利益和虛榮蒙蔽心靈。

      2.導師重視不夠

      部分導師只關注個人成果,在研究生教育中,重結果而輕過程,過分注重學生的科研成果數量,對學生的學術道德不關注,甚至導師本身也存在學術失范的行為,從而影響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相關研究也表明,導師的責任意識可以有效地防范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

      3.在職研究生管理松散

      研究生的整體水平良莠不齊,既有應屆生,也有在職研究生。除應屆生一般住校學習外,部分在職研究生只是上課時間到學校學習,學校對這部分在職研究生管理松散。而且部分在職研究生過于功利化、名利化,只是為了文憑讀取研究生,科研水平不高,難以完成學術論文,往往采取雇傭“”、抄襲等手段,導致研究生整體學術水平失衡。

      4.學術行為監督不力

      學術監督管理機制是治理學術不端行為、遏制學術道德失范的有效保障。高校學術行為監督體系不成熟,部分高校為了保證研究生畢業率,對研究生學術失范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盲審系統不嚴格,送審的學校與盲審的兄弟院校之間“默契”十足,對送審論文實行“放水”,導致研究生學術論文水平差、抄襲情況嚴重。且懲罰機制不健全,部分院校沒有建立相應的懲罰制度,無法可依,一旦出現學術失范的行為也往往無法處理,只能口頭約束。

      四、改善學術不端行為的建議

      1.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

      改善學術不端行為的首要步驟就是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只有讓研究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術道德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學校應制定明確的關于學術道德方面的法規法則,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發現抄襲行為可通過取消答辯的方式及時處理。同時,學校應從研究生入學開始,開展科學誠信宣講活動,倡導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組織開展學習講座,通過考試的方式督促研究生切實了解學術誠信、學術道德的基本含義及其重要意義。

      2.加強碩士指導教師管理,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碩士研究生的數量與日俱增,培養質量卻難以保證,碩士的學位論文復制比遠遠高于博士。有研究表明,影響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復制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導師因素。因此可以通過開展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培訓、建立獎懲制度等方式,促使碩士指導教師高度重視學位論文的指導,從而避免學術不端情況的發生。

      3.規范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管理

      在職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為了滿足社會人員的學習需要,其招生規模逐漸擴大。但是由于該類型學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導致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抽查的結果說明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確實不容樂觀。邊工作邊學習的狀況使研究生的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再加上有些學員學習態度不端正,為了順利完成學位論文,就會出現抄襲,甚至找“”。因此,學校要規范在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

      學術道德規范論文范文第5篇

      論文關鍵詞:榮譽制度;美國大學;學術誠信;誠信教育

      一、美國大學的榮譽制度

      榮譽制度(Honor System)是美國大學生對學校的一種承諾制度,也是一種獨特的學生自治制度。其實質是信任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在考試、課外作業、校園生活等方面進行自我管理。榮譽制度是美國大學誠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維護學術誠信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促進我國高校文化建設和學術誠信教育,具有借鑒意義。

      1.榮譽制度的產生背景

      榮譽制度源于美國前總統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民主思想,19世紀中葉,最早產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時任校長的杰斐遜認為:“對于品格的自豪感、值得贊揚的抱負和道德氣質是醫治年輕人不良行為的良藥。當這些手段反復運用,又經常迎合受助人的需要,其效力就得以強化”。1842年,學校推出一項決議,要求學生在考試時簽署一份聲明,聲明自己“沒有從他處得到幫助”,也“沒有給予他人幫助”,這就是最初的榮譽制度。

      榮譽制度發展至今,已從不成文的君子協定發展到條例化、組織化;從一項言而有信的信用制度延伸為以承諾為突破口的做人教育。

      2.榮譽制度的主要內容

      榮譽制度是學校制定的一系列維護學術誠信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對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學術失信行為,從定義、表現形式、處罰規則到申辯程序,都做了詳盡的規定。榮譽制度一般包括榮譽規則、榮譽聲明、負責機構、懲罰機制等幾個部分。其中,榮譽規則是對榮譽制度的詳細說明和解釋。榮譽聲明則體現了學生對榮譽制度的認可和支持。如弗吉尼亞大學的榮譽聲明是:“我以我的榮譽起誓,在本次考試中,決不給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幫助。”

      二、榮譽制度的具體實施

      美國研究人員在考察不誠信行為的產生原因時發現,如果人們事先不知道哪些行為構成學術失信,他們就更容易犯錯誤,反之,則會減少進行欺詐的心理沖動。

      2010~2011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ECE)訪問期間,旁聽了9門課程,與相關教師、學生進行了廣泛交流,從中體會到美國大學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是通過滲透整個校園生活的、貫穿本科4年的一系列教育環節不斷重復、強化得以實現的。MSU對學生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之重視,使筆者感觸頗深。在這里,誠信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品質,剽竊則是最可恥的欺騙行為。

      1.新生入學教育

      美國大學從新生入校就開始以各種形式進行誠信教育。以MSU為例,每學年開學初,學校都會把印有榮譽制度內容的學生手冊(Student Handbook)發放給每位新生。手冊中詳細列舉了欺騙、剽竊、抄襲等各種不誠信行為,逐一解釋了每種行為的具體表現。此外,新生入學后收到的第一個來自校方的郵件也是關于誠信教育的。郵件在介紹MSU學術誠信優秀傳統的同時,要求新生在MSU學習期間,考試等各種校園學術活動中,保證不剽竊、不作弊、不把從因特網上下載的資料據為己有。 轉貼于

      2.開設道德教育正式課程

      美國前總統布什曾指出,學校不能僅僅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標。目前,使美國年輕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已成為美國教育界的共同追求。為此,絕大多數大學都開設了道德教育的正式課程。例如,MSU的ECE系開設了“職業道德規范與當前熱點問題”(Ethics,Professionalism and Contemporary Issues)必修課,通過講授道德理論(Ethical Theories)和道德規范(Code of Ethics),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敬業精神、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此外,MSU還開設了美國憲法、美國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政治與民主、宗教問題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3.滲透性教育策略

      MSU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貫穿本科4年,滲透在每門課程的教學中。誠信作為學術道德的核心,被列入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通常,在每門課第一次上課時,教師都會將包括誠信內容在內的教學大綱印發給每個學生,并詳細闡明該課程對誠信的具體規定。例如,“微型處理器與數字系統”課程在其教學大綱中對欺騙行為及其處罰做了如下規定:“任何形式的欺騙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作業,但直接抄襲他人的作業就是欺騙,由此,抄襲者與被抄襲者都將被處以零分。此規定同樣適用于實驗報告。在各種單元測驗和考試中,翻看筆記、窺視他人試卷等行為都視為欺騙,也將處以零分,并上報院長辦公室備案。”而“模擬線路原理”課程則規定:“所有提交的作業都必須是獨立完成的,不得與其他學生商量。任何與其他學生雷同的作業都將同時被處以零分的處罰,抄襲往屆作業也將受到嚴厲懲罰。”

      此外,MSU還規定凡因失信而不及格的學生,沒有補考機會。因此,盡管一些考試根本就沒有監考教師,學生也會誠信作答,誰也不愿意為蠅頭小利損害自己的名譽。在MSU,學生把誠信看得比成績更重要。

      誠信教育、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在MSU無處不在。在學生守則中,將剽竊行為(Plagiarism)作為獨立的一章進行闡述;在幾乎所有課程中,都會涉及學術誠信問題的探討;教師授課中的任何援引,小到PPT中使用的從網上下載的圖片,都會清楚地標明網址;學生的報告(Report)、論文(Essay)等,盡管只作為學習訓練,并不發表,但凡是引用他人的觀點或研究成果,都必須詳細注明出處。總之,誠信已經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三、榮譽制度的啟示

      美國大學榮譽制度的立足點不是如何懲治失信行為,而是怎樣有效預防失信行為的發生,使學生生活在一個信任與被信任的校園文化氛圍里,這對我國高校的誠信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加強誠信制度建設

      加強誠信制度建設,構建誠信道德體系,是培養誠信精神的前提和保證。從制度上對學生實施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對有失信記錄的學生進行教育和處罰。激勵守信,懲治失信,提高失信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扼制失信行為,使未失信者引以為戒。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jlzzjlzz亚洲jzjzjz|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