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學風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學科競賽 學風 教學改革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the University
HU Doumeng[1], ZHOU Weibin[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 Teaching Affair Division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yle of study;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學風是學校的靈魂,是凝聚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態度作風、方法措施等。這里講的學風,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學習風氣,具體表現在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學習態度等學習精神方面的表現,是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專業,甚至是一個學校的整體性表現,具有一定的群體性、一貫性和穩定性。良好的學風一旦形成,就會在廣大學生中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無形的精神力量,能時刻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健康成長、矢志成才。可以說,學風建設的好壞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當前,高校學風總體較好,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主要體現在: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后,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該如何自主支配課余時間;一些同學認為,大學是一個“補償性的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二是對所學專業缺乏了解,基礎知識不扎實。部分同學對自己所學專業只有一個體現在就業方向上的模糊概念,不知道專業課程該怎么學,或者認為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太枯燥,缺乏實際意義。三是沉迷游戲現象日趨普遍。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生活條件的提高,大部分同學進入高校后都配置了電腦和智能手機,玩游戲、上網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和學校學風。
學風建設需要教、學雙管齊下,從“教”的角度來說,就是如何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促進教師將學生吸引到教學上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局面,這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從“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提升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廣大同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學科競賽是指高校在大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開展專業競賽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將課堂的理論學習與課外專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科競賽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促進大學生通過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改進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增強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近年來,很多高校在積極參與大型學科競賽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結合自身教學特色的專業學科競賽,尤其是部分學科競賽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與市場發展相結合,不但有效促進高校教學方式轉變,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還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創新精神培養,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協作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對于促進高校學風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1 學科競賽有效促進教學方式轉變
學科競賽是以比賽的形式,考查大學生對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科競賽對打造一支具有過硬綜合素質的教師隊伍,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科競賽的開展,離不開指導教師的積極參與,這些教師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往往能夠很快和參賽學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項競賽活動,往往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需要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競賽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針對實際問題的師生交流和互動,從前期培訓,到后期具體指導,從理論知識的講解,到指導學生具體操作,這些環節既是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反饋,也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饋。教師參與學科競賽輔導,可以在實踐中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針對性地修正自身教學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指導學生參與競賽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認識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過程。
學科競賽的選題,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學科前瞻性,或者具有一定市場需求,往往能夠為指導教師指明學科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以及學科當前發展的熱點問題,為本學科教學體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意見。目前,學科競賽得到教育部門和高校領導的普遍重視,已經開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科競賽機制。這些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指導教師在實踐過程與管理部門的不斷溝通和磨合,競賽的前期培訓、中期管理和后期總結評估,只有指導教師全程參與其中,賽事的組織、管理和經費安排,也只有指導教師全程負責,因此,指導教師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實施者和教學管理的參與者,通過參與學科競賽,能夠為學校建立科學競賽運行機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鑒。
2 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促進作用
首先,學科競賽對于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科競賽的目的,是希望大學生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完美結合。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或者說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能夠有效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即通過在競賽中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既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能夠將這些知識加以應用。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取得成就感,參賽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科競賽能夠為參賽學生在短期內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即要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在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必須通過多種途徑針對性地學習有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學科競賽能夠有效推動大學生對學科專業的學習。與常規學習不同,通過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有明顯提升,這種學習模式是對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一種延伸。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隨著競賽開展的深入,參賽學生必須要將專業課程進行系統梳理,逐步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解決競賽遇到的實際問題中。有些問題,學生需要從未學習過的知識中尋找答案,甚至需要在其他學科專業領域尋找解決辦法,不但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有效拓寬了學生學科結構和知識面。
再次,學科競賽能夠積極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學科競賽的開展,首先就是基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角度而開展的。學科競賽的賽題,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競賽級別越高,完成賽題的難度越大。賽題一般采用要求參賽選手對所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制作符合主題的作品等形式,賽題的本身就對學生創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賽題,參賽學生需要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并在不斷吸收競賽課題涉及的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去分析問題,構建解決問題的思路,確定競賽方案,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大學生綜合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體現,對于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都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學科競賽有利于大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學科競賽的開展,就是希望通過競爭的形式,激發參賽選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期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或者名次。作為參賽者的大學生,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夠獲得回報,因此競爭意識會貫穿整個競賽的全程。學科競賽有一部分采用個人參賽的形式,更多的則是采用團隊參賽的形式,這種類型的競賽,從賽題設置的角度來說,需要的知識面相對較寬,在指定時間內一個人往往不可能單獨完成比賽,團隊成員必須對課題任務進行分解,每人負責某一個方面的具體工作,幾個方面共同開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賽題。這個過程,是團隊不斷交流、不斷磨合的過程,有效培養了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對于營造創新教育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促進學風建設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規范學科競賽管理體系,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參賽熱情,調動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史寧,陳芳.簡論學科競賽與高校學風建設之關系[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
[2] 韋偉.試析學科競賽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寧波大學學報,2005(6).
1.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學風建設的目的就是創造良好的學校環境。我國高校通常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學校的文化建設受歷史經歷和辦學初期的影響。高等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學府。學校教育的方式可以影響學生未來工作和生活多個方面。學校培養人才要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知識文化方面、個性培養方面的多重任務。學風建設是高校前進的強大動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高校從純粹的教學走向市場,進入市場就必然要面對激烈的競爭。高校學風建設的狀況是影響人們選擇方式的重要參考。學生在選擇學校時重要的參考資料就是該學校的學風、校風。學風建設對于提高高校的整體社會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
2.高校學風建設的內涵。學風的狹義基本內涵:學風的主要內涵為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等內容。學風是內在能力的外在反映。學風的廣義內涵:學風的廣義內涵是指學校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育和學習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方法。廣義上的學風是學校全體元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多數理論都是探討狹義的學風,學風建設理論的精華。學風是大學文化的精髓。學風涵蓋了教書育人的知識內涵,更融合了精神力量的升華。學風是育人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合理化。學風建設是提高高校培養人才、人才質量的基本保證。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統一學生的思想意識,將學生的思維強化養成正確先進的思想,是高校整體管理中的難點。高校學風建設的內涵要在實際操作中全面實施,形成學風與學校共同發展的局面。
3.高校學風建設的主要特點。學風隨著國家的政治形勢而發生深刻變革。不同時期的學風建設具有不同的內容。學風建設要緊緊依靠政治思想工作的具體要求。國家在哪些領域倡導先進精神,學風建設就要緊緊跟隨國家形勢的變化。學風建設要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原則。學風建設在實際操作中體現了學校的教學時期的特點。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比較強的專業,不同的發展時期具有相應的專業設置和調整。那么,學風建設要在實際工作中突出重點時期的重點內容。學風建設屬于思想領域范疇,在實踐中,我們往往會忽略其方法論的應用,因此,學風建設要從理論和實踐上雙重考慮。學風建設具有濃郁的自主性色彩。我國高校自從并軌后,學生擇校和擇業都實行自主選擇。這就造成高校在學風建設中,增添了自主性色彩。學生在取得文憑之后,全部走向社會,在步入社會后形成不同的意識層次。這種循環式的自主色彩將高校學風建設引入社會需要的層面。
二、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的弊端分析
1.學習觀念不正確。我國高校實行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這種體制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學生一旦進入大學,就立刻放松了學習的思想。多數學生認為,學校就是放松自己的地方,認為大學重要的是畢業證書,而不是真正學到了什么。以大學英語學習為例,很多學生在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中,沒有明確學習的目的。認為學習英語就是專業語言的學習,而忽略了對英語背后西方文化的涉獵。大學英語的學習目標是多重性的,旨在培養專業英語素養之外,還有應對復雜國際環境的能力。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高校學生的學習觀念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不能夠深刻理解學科建設的目的。
2.不良思潮的負面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入了很多國外的先進經驗,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國外的一些負面思想對人們造成了錯誤的引導。高校更是觀念與思潮集中碰撞的場所。比如在英語學科理論體系中,學生會受到資本主義拜金思想的影響,從而造成自我認定的懷疑,把中國古老的傳統美德拋在腦后。英語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而不是受不良思潮的影響。我國大學文化在近幾年發生了重要的轉變,開放性思想泛濫,學生對人生目標和價值體現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在重要的場所有過激的行為。這些負面的思潮是制約大學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
3.學習過程中紀律和習慣的矛盾。以英語學科建設為例,英語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內容。英語學習中,要求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英語教學具有連貫性和重復性。英語學習就是英語習慣的養成過程。但是,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紀律約束上的錯誤案例。有的學生違反了學習的模式。例如在大學英語角活動中,有些學生參加活動的目的不單純,不是以學習為目的,而是以獲得交際活動為目標。這就阻礙了英語沙龍的積極作用,污染了高校的學風建設。
4.考試風氣的不嚴謹。在英語學科建設中,會有必要的考試安排。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驗。但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發現英語考試中,學生的態度松懈、行為懶散。有的非專業學員認為學習無所謂。大學雖然是以專業知識為主,但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打好基礎才能應對步入社會后的各種知識種類的需要。把考試作為衡量學習成果的標準,而不能忽略考試的積極作用。
三、高校學風建設的策略
加強師德師風和學校的管理運行機制。學校是學風建設中重要的載體,學校應該把學風建設當成一項系統工程來對待。在教學改革中提升學校管理機制的進步,在師德師風的建設中形成教師的人格魅力。例如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教師的個人修為,讓教師成為影響學生多個方面的引導者。教師擁有什么樣的個性,學生就容易受到影響。比如外籍教師的授課過程,學生就從穿著、風度、談吐多方面理解國外文化的沖突。學校的學風建設要堅持長期,要動員一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部門和人員全體參與。在管理機制上抓住關鍵環節,監督教學過程,實施積極的管控措施、合理考核、嚴格獎罰制度。讓學風與教學形成矛盾的統一體。
對一所大學來說,一個班級的學風影響著院系的學風,同時又進一步影響著學校的學風。對我們學生來說,學風是指我們在一定的人生觀,學習觀和追求目標的支配下,在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紀律,學習方法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優良的學風可以保證和促進學生高質量地圓滿地完成學業,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許多良好的終身受益的習慣。可以說優良的學風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礎。
作為學校最基本的單位--班級,其班風直接影響著學校的風氣。而班風中最直接最明顯的要數學風。良好的學風建設決定著整個班級的風氣,它可以使每位學生深受其益。但學風建設不當也可使許多學生深受其害。發生在身邊的許多事情,有些雖小得不值一提,可它的影響卻那么地讓人深思。有人或因心情不好,對他人隨口罵一句,而被罵的人不甘心隨口還一句,時間一長,臟話說得也方便了,久而久之,落得個說了臟話也沒不良感覺,臟話不離口,這也可以想象他以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了。而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潛移默化的。在宿舍一開始注意宿舍衛生,誰也不隨便扔垃圾,這也是個人習慣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環節,可這就可以使得一個同學在教室不亂扔垃圾,在餐廳注意衛生,在校園內同樣可以無意中做出讓人值得借鑒的行為。更不用說在校外還有以后的工作環境中的表現了。所以說良好的個人習慣可以造就眾多文明現象。宿舍文明了,最受直接影響的是班級,畢竟班級內同學接觸的最多。
學風中最重要的也是學習的風氣。作為學生最重要的是學習,上大學的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深造。為了在學生中形成競爭機制,學校也設立了包括高額獎學金在內的獎學金制度,這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班級中,大部分同學學習興趣高,刻苦努力,也就會使個別落后的同學有危機感,從而帶動落后的同學共同前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一政策在學校中更應貫徹執行。因為學校肩負著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學校要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發展提供方便。在班級中,可以使少部分同學先得以提高,從而帶動大部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最終達到全班同學都有較大的發展,真正實現自己的大學夢。班風的建設狀況是學校學風建設的直接體現。良好學風的形成還有賴于班級中每位同學的共同努力。
經過我們的工作,目前全班的學風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學風活動開展以來,上課出勤率有明顯提高,全班形成了一種團結奮進,爭先創優的良好風氣。
總而言之,良好的班風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學校的教育管理活動都是通過班集體這一基本組織形式實施的。所以,只有存在于班集體之內的廣大學生樹立起勤奮學習,團結進步,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風,學校的學風建設才能上水平,讓我們共同關注班級學風建設。
關鍵詞:學風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212-01
兩年來,學校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導向,圍繞全國一流農大的目標,深入開展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把學風建設當作“牛鼻子”工作,積極開展學風建設調研,探究原因,制定對策。
一、問題表現
(一)理想信念缺乏,道德素質下降
部分學生缺少遠大理想、信念,沒有生活目標,貪圖安逸,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部分學生把把學習當作副業,利用主要的時間打牌、游戲和網絡;還有的學生開展經商活動,以賺錢為目的;有的學生追求享樂,誤入歧途。
(二)弄虛作假,考風不正
考風是學風的重要體現。部門學生平時不認真,考試時設法作弊。學院雖然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學生膽大妄為,不擇手段。時間一長,不良風氣彌漫校園,并且一旦形成,短期很難根除,像傳染病一樣,一屆傳一屆。
(三)學習目的模糊,態度不端,紀律松弛
一些學生追求眼前、短期的利益,認不清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認為學習好壞無關緊要,平時醉心于社交活動;一些學生否認現在大學學習的價值,以混文憑為目標。于是,各種現象如曠課、遲到、上網、睡覺、談朋友等現象盛行。
二、根源探析
當前,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其中一些學生身上,但是他的危害性和影響性卻很大。它既影響學生個人的發展與進步,又影響學校整體的形象和發展,更影響社會上對大學教育現狀的基本評價。仔細探究,原因有三:
(一)學生自身不成熟
農學院的學生大體具有兩個特點:一類出生于90年代初,多為獨生子女,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責任、義務沒有明確概念;另一類多為農村出身,大學之前學習較好,視為家中寶貝。這里面,有部分學生的父母是農民工,常年和父母分離,跟隨爺爺奶奶,缺乏家庭教育。當他們走進大學后,生理、心理均未成熟,沒有明確的價值觀,情緒不穩、喜好偏激,導致對大學新環境不習慣。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處于斷奶期,不會處理人際關系。遇到挫折后,不是積極應對,而是悲觀消沉,缺乏銳氣,有的甚至一蹶不振。
(二)學校方面
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日常事務繁瑣,缺乏相應的精力和時間。還有,自高校擴招以來,各種資源更加緊張,導致在專業、課程、教師質量等許多方面存在大量問題。
(三)社會消極現象削弱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當前,社會有許多消極現象,如:利益分配失衡、知識無用、腐敗橫行等,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正確認識和判斷。教育對高校實行并軌后,大學畢業生不再包分配,而是自主謀生。在這種情況下,各方面都不好的學生,因為有關系,在畢業時卻占得先機,而那些優秀學生,卻很可能一敗涂地,變得很將就。這種惡劣風氣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知識、自身和前途的正確判斷。
三、相應對策
(一)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解決深層次問題
雖然學風建設內容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首位。大學四年,各有階段性的目標和任務,不能忽視任何一個階段,大一學生有激情,大二則容易迷失,大三逐步走向務實,大四則直面社會。每個階段,大學生都有不同的思想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從一開始就引導大學生以班集體為單位,樹立健康、向上的學風,是學生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在萌芽時候就做好預防,讓大學生剛入大學之后不久就能重新樹立目標和方向是一個重要課題。堅持以學生為本、因人制宜、以情動人、情理交融至關重要,農學院堅決不用工作很強、學習很差的學生當學生干部,而是鼓勵這類學生堅持把精力投放到學習上,知道學習成績大為改觀為止。
(二)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專業思想
在農學院,每年新生一入學,總是有要求換專業的情況,這就對輔導員開展專業思想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戰。因為,學生剛入學,對專業的認識尚處于未知的感性階段,無所謂特別喜歡,只是憑刻板印象覺得學農不好,沒有前途,在這時,積極的引導至關重要。學院堅持一入學就邀請所在專業的系主任給新生上第一節專業介紹課,同時邀請資深的專家教授如煙草專家韓錦峰、小麥專家郭天財、玉米專家李潮海、陳彥惠、湯繼華等為新生開展“指路明燈”教授導航,發揮知名專家教授人格的影響力、感召力。同時,開展學習經驗交流、專題講座等活動,舉辦學院知名校友基層創業報告會,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讓新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認可專業,特別是從社會發展的需要方面認識到專業的社會作用和價值,從而樹立學農、愛農、惠農的專業思想。
(三)加強學風管理形成有效制度
農學院加強學風建設,重在通過日常的學習管理,形成良好的學習制度,包括自習制度、學習小組制度、上課考勤等形式,發揮學生會、興趣小組的作用,定期開展學風建設的調研和把脈,把每個班級的學風情況作為評選先進集體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考前開展誠信考試動員,針對考試中嚴重掛科的學生實施警示制度。同時設立學習進步獎,對進步較大名次的學生進行公開獎勵,發揮激勵和促進作用。重視對宿舍作為學習針對的有效利用,以學習型宿舍為目標號召大家開展書香宿舍活動,形成好的學習氛圍。總之,有措施、有落實,保證了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良好的制度環境。
【關鍵詞】學風建設 實踐研究 計算機專業
一、大學生學風建設的作用與意義
學風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環境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他的學習心態,甚至是他的人生態度。凡是成功的學者、科學家、商界精英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是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勤奮的個人精神。而良好的學風正是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勤奮的個人精神的沃土。好的學風,可以激發小集體中的個體潛質。促進小集體的整體前進,最終帶動一批人迅速的成長。因此,學風建設對于個人成長及校園大環境的發展的作用是積極的而關鍵的。大學生的學風建設是以為大學生們樹立科學的知識價值觀、知識發展觀、知識融合觀和知識創造觀為目的的基本工作。由此可見,學風建設對于大學生,乃至于國家的未來來說,都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二、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實踐研究內容
1.研究整體介紹
在本次實踐與研究中,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所有本科生,其中研究重點放在2007級、2008級和2009級,涵蓋了新生班和畢業班。因此,實踐研究具有實用性和廣泛性。
學風建設面臨的問題主要為學生和學校及社會兩個層面。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功利色彩嚴重、學生素質良莠不齊、紀律松懈和學習習慣不良等現實情況反映了學風建設中學生層面主要存在的問題。從學校和社會的層面來看: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加強對不良風氣的抵制,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針對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從加強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深化教學體質改革、培養教師教風、嚴格考試管理、建立長效的獎懲機制、推進優良班風建設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來著手。
計算機系學風建設研究與實踐側重點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養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兩方面。對于前者,學校的輔導員和導師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實際工作中也收效明顯。但是在提高學生對學習重要性認識的方面,往往存在一個輔導員管理多個專業學生的情況,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所學專業與管理的學生的專業存在差異性,使得輔導員在和專業相關的教育工作中說服力不足。上述因素的存在,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沒有清晰的大學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方向的問題,對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相應的精細化的學風建設具有非常重耍的意義。
2.實踐研究的具體方法
建立一個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網絡,責任人覆蓋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任課教師、本科生導師、輔導員、班委組成。對課堂、實驗、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檢查監督。同時針對監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分析,制定針對不同階段和問題的解決方案。要從嚴抓教風的角度制定實施方案,確立任課教師為學風建設第一責任人。在課堂上結合專業發展前景,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互動,配合輔導員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另一方面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在科研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實驗實踐、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各個環節奠定堅實的基礎。
召開學風建設動員大會,各班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及黨員參加會議。以黨員為主成立班級學風建設先鋒模范小組,以自身的榜樣帶動全班同學共建學風。班干部做好每節課的考勤記錄工作,兩周匯總一次并進行公示,由輔導員對缺課、遲到、早退等嚴重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面有效的學生綜合測評條例和獎懲機制,在學生干部選拔、免研推薦、獎學金評定和各項評優工作中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獎勵優秀生。幫助后進生,激勵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最終促進高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開展。
建立在對學生的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輔導員針對問題突出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深度輔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實施科學的人性化的引導,幫助其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擾。同時輔導員需要利用形式多樣的專業培訓活動不斷豐富自己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從而做到規范深度輔導的內容。包括為每一個學生制定階段性個人發展規劃,為他們解答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困惑,引導其健康、科學地發展等。增強輔導員自身的責任感,通過精細化的指導和服務,全面提高學風建設工作的實效性。
三、學風建設實踐研究結果與總結
1.學風建設實踐研究成果
經過學風建設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出勤率、學業警告率、各門成績的及格率、優秀率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觀。出勤率方面,2008年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出勤率為89%,2009年提高到了92%,而2010年這一數據上升至95%。學業警告率方面,2008年計算機專業的學業警告率高達9.47%,在2009年,這一數據降至3.1%,而2010年計算機專業的學業警告率下降到2.08%。在整體成績上升的同時。也出現了基礎課成績表現突出。例如2008級的高等數學,以94.6%的及格率名列全校第一。
2.學風建設實踐研究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