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泵站管理;農田水利;農業開發
中圖分類號:S2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2-0000-01
農業綜合開發是對農業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的活動,包括了涉及農業的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其中,防洪、除澇、節水灌溉、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綜合開發的基礎性工作。泵站是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國農業綜合開發的現狀來說,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是重要的內容,而中小型泵站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的建設始于上世紀60年代,為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滿足農業生產灌溉除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并對生態環境以及其它自然環境起到了改善作用,且投資小,見效快,使用方便,發展至今,對我國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我國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泵站的管理與維護保養不夠重視,運行多年的泵站往往存在運行效率低、能源單耗高的問題,甚至一些投入運行時間并不是很長的泵站也存在著這些問題,突顯出泵站在運行管理以及維護方面的弊病。基于此,對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以及維護問題進行必要的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與維護辦法,提高泵站的運行效率,是確保我國農田水利工程泵站發揮應有作用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
1.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運行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從建國起便對農業十分重視,為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了一系列的鼓勵農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包括大興水利工程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的建設便是從此時大規模開始的。中小型泵站的建設對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滿足了我國農業生產中灌溉排澇的需求。但由于建設初期技術水平的不足,以及要求與標準的落后,使用至今,很多泵站已經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灌排需求,特別是對灌溉上的高要求,這一方面是發展的變化所致,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泵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缺乏維修保養,導致的運行效率低,能耗大,灌溉能力減弱所致。而一些新建的農田水利泵站由于缺乏完整的規章制度在管理及維修保養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國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1 泵站設計不規范,標準落后
我國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大規模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受當時設計水平以及技術條件的限制,設計不規范、配套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雖然在一些新建的泵站中也存在這一問題,但屬少見),往往是由人為認識不足或疏忽導致。因此,這一問題更多的是歷史問題。我國中小型泵站設計不規范,運行可靠性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泵站在功能性的設計上較差,也不全面,使得泵站的排灌功能未能充分有效的發揮;泵站的防洪標準設計偏低,很多泵站的防洪標準為5-10年一遇,無法應對如1998年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泵站機泵在設計上采用小流量、多臺數的方式,對于管理與維護來說,增加了難度且存在著能源單耗高,經濟性效益低的問題。
1.2 泵站管理水平較低,重建設而輕管理
就我國目前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的管理來說,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在泵站建設階段往往能夠確保投入,具有較高的重視度,但對于建成后使用過程中的管理與維護,卻往往不夠重視。究其原因,一是泵站的運行管理與維護難度相對于泵站的建設要大,且是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精力;二是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水平較低,隨意性較大,沒有建立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由此,造成泵站的經營效率差且管理混亂的現象。
1.3 泵站設備陳舊,更新換代慢且技術水平不足
我國相當一部分泵站的使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年限,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泵站來說,使用至今都已經超過了30多年,設備的陳舊老化,使得泵站普遍存在著運行效率低且能耗較高的問題,即使在使用過程中有過部分更換,但泵站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加,且由于技術水平的不足,泵站在維護與更新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導致泵站達不到良好的經濟運行的目的。
2 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運行管理問題的相關對策
我國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運行管理所存在的問題,一部分是屬于歷史問題,一部分是現實問題,但歸根結底來說,還是認識問題,是人的問題。針對問題的成因,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我國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的運行效率。
2.1 強化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
就管理問題而言,管理意識的強化是最重要的,不能從思想上重視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能在行為上以及工作中體現出管理的作用。對于我國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來說,很多問題都是管理意識薄弱,管理隨意性大,甚至沒有管理導致的。因此,要強化泵站管理 人員的管理意識,開展多種宣傳活動提高對于泵站運行管理的重視,要從根本上,從思想上解決“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
在強化管理意識的基礎上,要著力提高泵站的管理水平,要從制度上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建立健全泵站的的管理機制,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要用制度約束人的行為,摒棄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讓管理規章制度成為泵站運行管理的無形之手。
2.2 加強日常維護保養,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對于農田水利中小型泵站的運行管理來說,日常維護保養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加強泵站日常維護保養,要本著養重于修的原則,將日常維護保養工作落實到位,才能減少設備維修,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泵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細致開展的工作,要提高對日常保養的重視程度,才能有效的落實到位,具體來說,要保持機房的清潔無塵;要定期檢查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對機泵的運轉部件定期保養加油、止水密封,要確保電氣設備動作正常,無漏電、短路現象,接地可靠;日常維護保養記錄要詳細,要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要每查有記錄,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設備維修要及時,要徹底,做到不留隱患。
泵站的日常管理維護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關鍵。要通過加強技術培訓,開展崗位練兵,多層次、多渠道組織泵站全體人員尤其是一線操作人員進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專業方面,要大力開展電工基礎知識講座,加強泵站運行工與維修工的機械基礎業務知識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泵站管護隊伍的專業素養。
2.3 大力推進泵站的現代化、信息化進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泵站的建設與管理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因此,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對泵站進行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泵站的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泵站應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加強對泵站監測設施、生產生活設施、通信調度設施等管理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采用信息網絡、數字化等新技術,提高泵站基礎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水平。逐步實現泵站信息監控自動化、信息傳輸與處理網絡化、管理調度自動化,依靠科技進步推進泵站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