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政治哲學論文

      政治哲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政治哲學論文

      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第1篇

      在澄清了盧梭的自由概念之后,我們再來看盧梭所追求的究竟是哪一種自由?自然自由是人類曾擁有的最大幸福,但那是一種無知的自由,它不是盧梭追求的目標,因為盧梭曾言:“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僅有嗜欲的沖動便是奴隸狀態,而唯有服從人們自己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钡@兩種自由的表現形式是相同的。這種道德自由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實現。至此,盧梭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方面,重返自然狀態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可取的。因為純粹自然狀態下的自然人是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只有社會才使人有道德,但根據盧梭對文明社會歷史的考察,現代社會正是人墮落的根源。

      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一方面,盧梭訴諸于人的內在良知,良知是正義與美德的內在原則,我們據此判斷自己和他人行為的善惡。另一方面,則求助于公意———一種政治化的、擴大的內在良知。在盧梭眼里,自由意味著人的本質。盧梭的自然狀態是對人的“自然”的發現,這包括兩個方面:人性和人本質,其中人性不足以把人和動物相區別,只有人的本質———自由———才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在自然狀態下,自然人享有的自由是非道德的自然自由,這種自由以個人力量為限;在應然的社會狀態下,公民享有的是公民自由和道德自由。其中,公民自由由公共意志來保障;而道德自由是自己作自己的主人,遵從自我設定的規則。盧梭講的強迫自由是專指道德自由而言,強迫他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強迫自己根據公共善來思考,按照公共意志而行動。

      通過內化為人本質的自由,盧梭將古代政治哲學的合法性理論和現代政治哲學的合法性理論統一在一起,即政治秩序必須是個人自由意志同意的結果。正是在自由的指引下,盧梭的社會契約才得以締結。社會契約的本質即公意。因為公共意志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個人意志即個體作為公民而具有的個人意志。因此,服從公意即是自由,由于法律是公意的體現,我們也可以說服從法律即自由。

      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第2篇

      政治哲學是指哲學家在對政治方法、運動規律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其本質特征表現為“對作為政治社會本質的最高層面的價值判斷和意義的研究,體現為對現實社會正當性的理性批判與價值建構”。因此,它作為哲學家提出的一種具有系統性、嚴密性的政治理論體系,是一般政治思想的最高表現。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政本文由收集整理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政治上,秩序混亂;思想上,信仰缺失;文化上,眾多思想家提出自己的哲學觀??鬃幼鳛槲覈鴼v史上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禮”與“仁”,主張以道德(即“德治”)和禮教(即“禮治”)來治理國家??鬃拥?ldquo;禮”說,體現了禮制精神;“仁”說,則體現了人道精神,“禮”和“仁”這種秩序精神和人道主義,具有明顯的人文價值取向,不僅是古代政治思想的精華,也是當今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精華。

      一、對君主理想人格的追求

      忠、孝、仁、義、禮、智、信,是孔子對人格的理想化??鬃诱J為,君主要感召天下,就必須具有這種政治人格;不僅君主,臣子也應該成為這種政治人格的典范、楷模。只有這樣,才能使天下百姓歸順自己、聽從自己。

      在《論語·顏淵》中,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回答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說,君主走正路,百姓就不敢走歪路,而跟著君主走正路。這里的“正”,即“正己”、“正人”,是道德規范的一種表現。因此,在孔子的思想里,政治是作為一種規范性的道德而存在的,表明了孔子對君主道德模范力量的認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如果君主具備了理想的政治人格,他的百姓就會聽從君主的管理;反之,即使下了嚴格的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所以,一個君主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正所謂君主“一言可以興邦”,亦“一言可以喪邦”,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一個有道德、有能力的精英。也正是因為如此,孔子對所有的國君都寄以厚望,希望他們成為堯、舜、文王、武王、周公那樣的“圣賢”。因為只有“圣賢”,才能保證一個國家實現禮制,并在全國推行德化教育。在《論語·子路》里有記載,宗弓向孔子請教怎么為政時,孔子回答說:“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這些話表明了孔子是很重視“賢才”的作用的,他把選舉賢才提升到國家治理的其中一項基本原則的地位。

      而孔子對君主的政治人格要求,乃是他人文主義思想的側面體現。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提出國君應“修己以安百姓”,即國君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他必須先“修己”,讓自己的道德品格符合要求,才能實現“安百姓”的愿望。國君“修己”,就是要加強對自身道德品格的修養,以提高統治者的道德素質;“安百姓”就是國君為百姓辦實事,做有利于百姓生存和生活的事,使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國君應該樹立重義輕利、天下為公的政治品格?!墩撜Z·憲問》有載:“士懷而居,不足以為士矣。”要求學而優則仕,而非避世;《論語·里仁》載:“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提出對君子道德的要求?!墩撜Z·季氏》又載:“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在錢財方面,孔子提出君子獲取財利時,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錢財來源是否符合道義的要求和準則,“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因此,作為一個君子,要講道義,這才是正人君子所為。

      在《論語·子路》中記載:“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安百姓”的主要措施:在“庶”百姓的基礎上,先“富”百姓,再“教”百姓。這種“先富后教”的方法,是人文主義的閃光點。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在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再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在《論語·堯曰》中還提出,不僅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還要“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其人文主義思想的目的,就是通過發展社會的經濟、加強政府對民眾的道德教育,來爭取被統治階級對國君的認同,使民眾依附、支持和擁戴國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孔子的人文主義思想實際上帶有“懷保小民”觀念的影子,立足于調整、理順統治者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期望實現統治者對被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教化和惠澤。在這種實施方法的前提下,百姓仍然是被動的存在,只要國君具備理想的政治人格,百姓就會效仿,最終國家就能實現“垂衣裳而天下治”??鬃诱J為,國君的道德水平與人格修養是重要的問題,所以強調國君的個人修養,希望他們像父母愛護子女一樣來愛護百姓,照顧百姓的利益。

      二、對君主“德治”的追求

      在《論語·為政》中,孔子直接表明了君主要使百姓歸順、依附于自己的統治,最主要的方法是“為政以德”。“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為政以德”的理論,其直接來源就是西周“天命有德”的天命觀?!吨軙分械摹蹲髠?middot;僖公五年》有載:“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意思是說上天最看重的,是統治者的德行品格。一個君主能否替天來治理一個國家和人民,主要是看有沒有天命;天命有與否,主要看君主的德行??鬃邮滞瞥缰芏Y,認為“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為周禮的復興而奔波吶喊??鬃永^承、發揚了西周的天命觀,提出“為政以德”觀,希望能以周道來治理國家。因此,作為一個國君,只要注重德行,實行德治,就能實現治理的目的。德治作為君主治理百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三點:尊重百姓、體恤百姓、取信于民。

      首先,君主要做到尊重百姓?!犊鬃?middot;憲問》中提出:“上好禮,則民易使也。”意思是說一個君主以禮相待,尊重百姓,那么百姓就會聽從君主的指揮,為國家效力。“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因此,國君是否能帶動民眾,得到民眾的擁戴、支持和效忠,取決于國君對待臣民的態度。同時在《論語·顏淵》里,孔子還要求國君要仁愛、友善地對待百姓:“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因此,國君不應該通過殺戮手段而使民眾聽從??鬃右髧鹬匕傩盏恼嗡枷?,體現了孔子“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難能可貴。

      在《論語·顏淵》中,有段魯哀公與有若的對話。“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意思是說,百姓所需得到滿足了,君主還會不足嗎?百姓得不到滿足,君主又怎么能說足了呢?這段對話,表明了一個好的統治者要懂得體恤、滿足百姓,把百姓的生活安頓好。

      除此之外,還要得到百姓的信任。《論語·顏淵》里,“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認為,相對于兵馬、糧食,信任更加重要。“民無信不立”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反映,表明了君主統治,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

      尊重百姓、體恤百姓,同時還要取信于民,這樣才是掌握天下的重要方法??鬃拥?ldquo;為政以德”的政治觀,體現了人文主義的信仰。

      三、刑罰中的人文主義

      孔子的政治指導思想,幾乎都以周禮為準繩。在刑罰一事上,也是根據西周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罰”作為參考,主張以禮為主,以刑罰為輔助手段?!墩撜Z·為政》中有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法制禁令一方面可以引導百姓,使他們統一行動;但另一方面,刑罰作為一種禁制,只告訴人們什么事不可為。當百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時,便要以制裁的手段,對違法的百姓進行刑罰,使他們遵守秩序,但百姓只是畏懼犯罪而不越軌,卻沒有羞恥之心。因此,孔子認為刑罰這種做法是很消極的,刑罰并不能讓百姓從根本上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所以根本不能從源頭上減少、杜絕犯罪行為的發生。而禮作為一種規矩,具有積極的意義。道德教化是從民眾的內心去改變惡的想法,使之從善。百姓懂得如何區分善與惡,才能真正拒絕惡。“禮”的道德教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百姓的內心,使他們自覺地接受了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并有了羞恥之心,從而自覺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章制度,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因此,刑罰治標,德教治本。在《論語·顏淵》中,季康子向孔子問政:“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說:“子為政,焉用殺?”

      孔子反對以殺戮作為首要和主要的手段對百姓進行治理,他的目的是通過“正名順言—成事—興禮樂—施刑罰”這個治國途徑去扭正、保護百姓的道德之心、淳樸之心和廉恥之心。“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通過這個途徑,使百姓、社會、國家回復到有秩序的周禮時代,建立和諧的社會。這個想法,也在孔子“無訟”的理念中得到印證?!墩撜Z·顏淵》中有載孔子之語:“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說,在審理訴訟案件方面,自己是和別人一樣的,希望能通過道德教化來消除爭論?!墩撜Z·子路》中孔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若能實現國家有刑法而用不上、國家沒有刑法而百姓不違犯,就是實現了“無訟”,統治階級的德化教育獲得了成功,國家內不再存在有犯罪而需要刑罰的現象。

      在后來的《尚書大傳》中有一段記載,孔子說:“古之聽民者,察貧窮,哀孤獨,矜寡,宥老幼,不肖無告。有過必赦,小罪勿增,大罪無累。老弱不受刑,有過不受罰。”孔子認為,貧窮的人、孤獨者、矜寡、老者、弱者,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不應該用刑罰處置他們,而是赦免他們。同時還記載孔子的話:“聽訟,雖得其旨,必哀矜之。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續也。”“今之聽民者求所以殺之,古之聽民者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之之道,乃刑殺。”這里,孔子要求判決者在聽官司訴訟時,能夠懷著憐憫和悲哀的心腸,可以不殺的,盡量不殺,因為“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續”??鬃拥娜宋木裨诖说玫搅顺浞值谋砺?。

      從孔子對刑罰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處處體現了人的主體性和人道主義,在統治階層的意識和社會的內在結構深處埋下了人文精神的種子,為之后孟子的仁政思想和荀子的隆禮思想奠定了基礎。

      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哲學課作為“兩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論墓勸,其地位至美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哲學教學的實效性這一主題,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哲學教學的定位問題、哲學教師的地位與作為的關系問題,哲學教學的內容、方法的改革問題進行了思考。

      “兩課。教學如何走出困境,真正發揮“兩課”的作用,使它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背景下既有地位又有作為,無疑是每個從事“兩課,教學的教師乃至高校黨委領導必須高度重視且認真對待的間題。本文試對哲學課教學改革進行一些思考。

      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是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強哲學教學的實效性對于整個理論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提高哲學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說是個認識和實踐的問題。就認識而言。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哲學教學的定位問題。哲學學科的性質是教學定位的內在根據。從哲學的本性看,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以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來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古希臘一些哲人就把哲學定義為“智慧之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中國的先哲說,作為“愛智,的哲學就是“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因此哲學不同于一般的知識陳述,而是要啟發人的思維。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哲學思維代表民族發展成熟的程度和水平,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沒有辯證思維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對于個人而言,哲學水平體現著人的素質,境界和思維能力,大凡有成就,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史學家,科學家,無不具有很高的哲學思維水平。愛因斯坦曾對人說:“與其說我是物理學家,側不如說我是哲學家’。既然哲學是一種智慧,能夠塑造人的整體思維素質。因此哲學教育應當成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從哲學的功能看。主要表現為教育和應用。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人是哲學教育功能最本質的特征。只有在正確的哲學理念指導下,人們才有可能從本質而不是現象上形成對自然、社會、人生等諸多復雜問題的正確認識,進而樹立起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理想,并內化為信念。當它最終凝聚成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時,哲學教育也就達到了最高的境界。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實踐是哲學應用功能的顯著特征。真正的哲學既不是教條式的理論說教,也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而是一種教給人們如何面對現實世界去思索、批判和創新的方法。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并不要求信仰它的結論,而只要栓臉疑團。如果我們的哲學教學能在這樣的層面上展開與學生的對話、交流,讓他們經受哲學思維的訓練,無疑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增長其悟性和創新意識。

      在哲學教學定位的問題上還有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的認識問題就是哲學與政治的關系。二者作為不同的學科各有其特定的性質和功能。哲學在人的整體思維素質的訓練中,注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創新正是拼證法的批判和革命精神的體現。新世紀社會需要的首先是一種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擁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大t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才有強大的競爭力,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有26次提到創新,教育部在《21世紀教育行動目標》中明確地把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作為教育行動目標。就此而言,哲學的教育功能起到了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哲學的目標指向不同,政治是出于維護階級利益、階級關系而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顯然二者分屬于不同的層次。因此簡單地把哲學與政治、哲學課與政怡課等同起來,必然會影響哲學教學的效果,甚至在某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會嚴重破壞哲學的聲譽。當然消除把哲學課與政課簡單等同起來的認識和傲法,并不是要完全否認二者的有機聯系。事實上在哲學為政治理論思想形成和實施政治行為提供指導作用的同時,政治也會以自身的方式影響著哲學。

      哲學的本質和功能表明,在哲學教學中我們需要讓學生掌握的,應該是作為智憊的哲學,而不是一些抽象的關于哲學的名詞和術語的堆砌;需要培養學生的,應該是哲學的思維能力,一種批判的、富有創造力的創新精神,而不是僅僅作為政治的淦釋或教條化的說教。這就是對哲學教學的定位,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探索哲學教學的手段、方法和途徑才可能是有成效的。

      其次是哲學課教師對自身的地位與作為的正確認識。哲學課教師擔負著與其他教師同等重要甚至更艱巨的教育任務,理應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實上存在著對‘兩課’的不重視和‘兩課’教師地位不高的狀況。究其原因既有客觀的又有主觀的。從客觀上說,一是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使得人們更加關注直接的經濟效益,偏重實務應用而輕視作為“形而上。的哲學。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社會科學的經濟學,其地位與哲學形成的鮮明反差;二是傳統的哲學理論本身的問題,由于它與現實社會發展的某些不相適應,因而有時還不能為實踐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三是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使它在一定程度、范圍上成為政治讓釋的工具。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哲學的聲譽,也必然影響到哲學教學的地位。從主觀上說,一是教學本身缺乏針對性,由于理論失去現實的支撐變成空洞乏力的說教。事實上只有不斷的追蹤社會發展的軌跡,才能使教學內容具有時代的氣息,具有生命力;二是教育者本身缺乏信心。外部環境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教師“轉軌。,選擇更有“前途。的職業以改變自己的地位。師資隊伍的不穩定對哲學教學無疑是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地位’與“作為。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提高“地位”關鍵在內因,在于教師主體性的覺醒,在于對自己所選擇事業的追求與執著。如果沒有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哲學教師就無法擺脫‘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有所作為才能東得自己的地位。因而我們需要在兩塊陣地上充分發揮作用:一是教學陣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努力體現哲學的本質特征和功能,使它具有特色,特點,從而增強哲學課的吸引力;二是學術陣地,通過學術研究將成果引人教學之中,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最需要重視和最需要化功夫的。只要我們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充滿自信心,堅持改革與探索,堅持對現實社會諸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思考,通過自己的作為改變哲學教學的現狀,我們的努力首先會得到學生的承認,進而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時也就獲得了自己應有的地位。由此可見,對于哲學教師本身而言,·作為’是“地位’的前提條件,“地位’是“作為’的必然結果。當然,從外部環境看,‘兩課’教師同樣需要得到學術乃至全社會、學術界的支持和關心,這種關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口頭、形式上,而應名實相符。

      提高哲學課的有效性更是一個實踐問題。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使哲學教學植根于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中國社會主義改革與建設的現實之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反思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和人生,如何訓練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一個重大實踐性課題,需要在哲學教學改革中深人探索。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探索。一是注重哲學教材的改革和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從現狀看,哲學教材相對滯后。改革開放2f?多年來,哲學界的研究成果是豐碩的,但這些成果主要是以專著和論文的形式存在,而將它們引人哲學教科書和哲學教學的程度和層次則非常有限,再加上教師個體之間的學術水準和教學能力差異,又有所不同。這些情況必然制約哲學教學。重視哲學教科書及教學內容的更新,重視教師知識結構調整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摘好哲學教學的重要基礎。二是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理論的魅力就在于它植根于實踐,來源于實踐。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v觀哲學發展史,任何哲學理論的發展都得益于社會實踐的變革,哲學也同樣如此。因此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一些原理,而應該是方法;還要回到現實社會,用唯物辯證方法對現實社會問翅進行分析,用理性來思考和探究事件的本質,在批判中建立新的認識。這樣。理論就不會是抽象的教條,而具有實際的內容;對實際間翅的認識也不是就攀論事,而可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梢圆扇D峄嗉础畣柪砘璧男问浇虒W,這些間翅包括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杜會主義建設中的現實間翅。這種教學可以改變傳統的按章。節、目服本宜科式的教學方法??朔虒W中普遭存在的“脫節’現象。增強現實感和針對性。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內容是很多的:,如聯系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城市職工分流下崗的間瓜以及社會貧富差距問胭等;聯系精神文明建設,妙及經濟倫理道裕、精神生產力可持續發展間翅等;聯系政治體韶改革,涉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經臉教訓,還有中國當前。突出的社會矛盾—法制不健全帶來的各種“設租’?!畬ぷ狻爆F象,不受制約的權力導致腐敗,特權導致的兩極分化等:聯系哲學的發展,涉及如何對待中國傳統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思潮,如何進一步實現哲學本土化、中國化等。對上述學生感興趣的熱點間翅分析得透徹,且有理有據,必然會產生很大的教育作用。

      三是合理安排教學的總學時。對哲學授課學時的安排。既要突出哲學理論的科學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又要體現其與現實結合的時代性。我們嘗試著用總學時的70%作為哲學墓本原理的理論教學,30%的學時用于專皿化教學。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既要避免與中學政治課教學的重復性,又要適應大學生以后多加研究生人學考試的搖要,對現行的教材進行恰當處理。在進行專瓜化教學時,注憊從歷史和現實的視角。讓學生認識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軌跡;讓學生將哲學智慧運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以理性認識人生的目的和憊義,以理性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讓學生認識全球化的世界。中國改革與發雇的本質以及自身的地位與貴任等。

      其次是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和探索??己耸钦麄€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規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筆試,其中包括大的死記硬背的成份。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創造性,是使教學過程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的重要因素。因此對考核方式進行積極的改革探索,既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歡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在實踐中我們采取了小組論文和小組答辯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具體過程為:教師設計論翅。學生以4--5人為一組選擇論題;小組成員槍索資料;通過小組集體討論擬出論文提綱;教師逐一聽取每個小組的代表對論文所作的思考并進行交流;形成近5000字的論文,并注明所引用的參考資料、文獻‘小組論文答辯;綜合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論文寫作態度、論文的質里和答辨的情況給出成績;選擇優秀論文由學生自行排版設計成冊。

      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第4篇

      期待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小論文,教師和學生單純著眼于“落筆”階段是不夠的。小論文的撰寫,應該以課程標準為統領,系統地貫穿于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中,否則,突擊布置小論文作業,學生是無所適從的,也很難一下子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以下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我結合幾年來在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的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時政教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高中生普遍對課堂所提到的時事政治感興趣,課程標準也指出,課堂教學要與“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現在教材的內容都很重視生活化,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時事政策教學和實例教學,因而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要突出時政性,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的態度,提高學生分析時政的能力。學生投身于時政學習,往往熱情高漲,感到政治課的原理離他們并不遙遠,從而增強了寫小論文的信心。如果平時在課堂上教師不注意引入時政案例,學生因知識面過窄,缺乏社會生活的積累,寫小論文時就會手足無措,或者出于交差了事,或者難以寫好。課堂與時政教育相互補充,一方面為將來小論文積累素材,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在閱讀評論中增強學生寫作信心:時政評論與常規教學相結合

      經過上一環節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時政的關注有了進一步的增強,愿意就熱點問題口頭談談自己的看法,但若訴諸文字,他們則會普遍對如何撰寫政治小論文感到陌生,甚至有畏難情緒。這時,有必要指導他們閱讀含有政治小論文元素的文章資源。正如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各類社會科學,以及時事政治等方面的報刊、書籍、圖片、錄音、錄像、影視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資源”。

      “課程資源不會自動進入教學領域,需要能動地去尋找、認識、選擇和運用”。教師平常應注意收集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生動有趣、短小精悍的時政評論,在全班面前介紹,指出其中的作者觀點、論證方式、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讓學生熟悉別人的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可取之處在哪里,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哪里,并且張貼出來讓感興趣的學生閱讀。這樣,既能揭開像時政類評論等政治論文的神秘面紗,消除學生對小論文的陌生感,又能拓展學生閱讀的視野。推薦學生閱讀評論,向他們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政治小論文的寫作并不是高深莫測、可望而不可及的難事,只要你留心觀察、開動腦筋、勇于嘗試,就能寫出獨具特色的政治小論文。

      三、在綜合探究中提煉學生樸素觀點:社會現實與課本理論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曾經表示,“我們要極力地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實證、推想、會通、分析――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如今的高中課堂,都開設有綜合探究課,課題組成員分工合作,各施所長,或形成課件,或形成提綱,或形成手抄報等。在這里學生運用所學認識社會現象、適應社會規范、融入社會圈子,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習潛能得到了很大的發揮。教師應關注學生提到的初步觀點,引導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將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及時給予分析、評價,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火花,使其在將來的政治小論文寫作中得到進一步的明晰和成熟。

      四、在論文寫作中規范學生嚴謹撰寫:學生主動與教師主導相結合

      政治哲學論文范文第5篇

      環球網記者李宗澤報道 此前英國媒體曾經報道,英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斯恩瓦德曾幫助卡扎菲之子賽義夫撰寫博士畢業論文。斯恩瓦德方面于4月2日對此正式予以否認。

      據法新社4月2日消息,英國外交部確認斯恩瓦德確實在賽義夫留學倫敦經濟學院(LSE)期間與其見過面,但堅稱他并沒有參與撰寫賽義夫的博士論文。

      英國《每日郵報》此前援引LSE消息人士的話稱,斯恩瓦德對賽義夫的研究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并對賽義夫的作品提供過“積極的協助”。不過,該消息人士也表示,這種協助是非正式的,而且是合法的。

      賽義夫在2003年獲得LSE的哲學、政治和社會價值的碩士學位,2008年又獲該校的哲學博士學位。

      據報道,受到此次“論文風波”的影響,LSE正展開相關調查,該校已成立獨立調查部門,調查該校與卡扎菲政府之間的關系。而就在上月,校長霍華德戴維斯因與卡扎菲的特殊關系而被迫辭職,他承認接受了賽義夫提供的30萬英鎊資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美女色在线欧洲美女|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33333在线亚洲|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