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個人業務提升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策略一:樹立“一個意識”
樹立一個意識,就是要適時、適度地變換自己的角色意識。能正確、恰當地扮演好一個角色,就可以打開一扇成功之門。大范圍看一個國家,小范圍看一個幼兒園。業務園長擔任著管理者、指導者、支持者、協調者、探索者等多重角色,只有牢記自己需在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中,要適時、適度地轉換角色,業務園長才能更快、更好地勝任、開展工作。
策略二:摸清“兩個現狀”
1.人際關系現狀
農村幼兒園在現今幼教事業飛躍發展的過程中,幼兒園人際關系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在編教師、聘用教師以及改制前幼兒園留下的老教師等等,業務園長必須一一了解,針對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溝通方法,以便于充分調動每個教師的力量,為幼兒服務,為幼兒園發展獻計獻策。
2.園所周邊現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農村的地方特性,其地理環境、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及風俗傳統等必然會對農村幼兒產生影響,是教育的活教材。農村幼兒園業務園長在組織幼兒、教師開展各項活動之前,必須深度了解幼兒園周邊可以利用、開發的一切資源,為幼兒園發展、為幼兒發展提供出路。
策略三:關注“三個提升”
1.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
業務園長統管幼兒園的教科研、各類培訓、競賽、教師成長、幼兒成長等等,要想把這些工作內容要想有序、順利、有效地開展起來,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專業業務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剛上崗的業務園長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自培和自修,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業務指導水平等。
2.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
馮曉霞教授曾提出: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最為關鍵。幼教事業的發展與幼師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培訓,從培訓中學習的知識更能發展教師的個人素質與個人專業。業務園長統管教師培訓、學習,應充分為教師爭取、創造外出學習的機會,關注每個教師的不同發展,給予適時的幫助。
3.幼兒自身能力的提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發展幼兒,為幼兒創造快樂的童年。教育專家把幼兒園教育形象地比喻為向下扎根的事業,樹根扎得越深越牢固,樹就會長得粗壯,枝繁葉茂。同樣,根部的事業又是默默無聞的,幼兒園教育雖然瑣碎、不起眼,但是承擔著為幼兒一生的健康可持續奠基的重任。業務園長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時刻關注幼兒自身能力的成長,以此作為幼兒園業務工作的中心。
策略四:巧用“拿來主義”
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新兵”業務園長要善于向同行學習他們的管理理念、培訓模式等等,然后有選擇“拿”過來,結合農村幼兒園的情況,加以運用。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德從教,從容應對平常工作
從小王老師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剛參加工作時懵懵懂懂的自己,熱情、積極、好學、上進,又有很多似懂非懂的事情總怕做錯。這一個時期的新教師就如同人生的孩童階段,每天都會冒出許多自以為是的經驗,也會遭遇許多未曾碰過的困惑與疑難。當自己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經驗可以應付孩子、應付工作,開始享受自如的工作狀態的時候,往往會遭遇新的壓力,新的困惑,或者是產生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當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時間后,教育的熱情會因為外在環境的冷淡而消退,褪盡教育激情與教學熱情的教師,其實后面的路或者會走得索然無趣,或者就按部就班,這樣對新教師的“工作幸福感”會產生沖擊,甚至會動搖她們的信心。
針對新教師這個特點,我首先肯定她在執教過程中的沉穩優勢,主動施壓,著重讓她擺正心態,積極地應對每一次的教學研討活動,使她在教學技能上獲得新的提升。同時,經常告訴她,時刻保持良好的職業品德,一顆愛孩子的心,不恥下問的精神。在工作之余,鼓勵她寫文章、總結執教過程中比的心得體會,整理成功教學案例,這對于她以后的寫文章、寫總結等方面奠定了積極的心理基礎和知識儲備。
二、積極鉆研日常教學,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工作的積極性是否高漲決定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當對工作成效持無所謂的態度時,一切也就沒有了努力的理由。師徒結對子的活動讓我們覺得工作有成效是一種高層次的幸福,更是一份榮耀,督促著我們師徒共同去摸索、追求,努力實踐“教學的精彩課堂”。小王老師經常主動要求我聽她課,為了準備一節充分的亮相課,她會不斷地試教,做好多次課前、課后的請教、準備和反思。這些都可以看出,新教師在努力學習如何上好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在學習帶班經驗、積累家長工作經驗的同時,她更清楚地意識到,會上課,上好課,上孩子喜歡的課,這才是作為一個教師最根本的業務要領。小王老師能給自己一個準確定位,揚長避短,謙虛好學,不恥下問。努力在“創新、求真”上下功夫,多動腦,認真鉆研教材,自發積累經驗,漸次提升自己的執教綜合技能與水平,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三、大膽實踐,勇于挑戰薄弱環節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其實在師傅這“名”與“實”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教與導”的重任,就只能努力縮小學科差距,減緩自己的教學盲點了。一個學期的“師徒結對”,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的諸多不足。在提高徒弟業務水平的同時,我也努力充實自己的業務技能和工作技巧,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進行自我挑戰,如努力加強彈琴、舞蹈等方面的提升,好看書、多學習,試圖日積月累地反思教學、提煉總結,在完善自我中逐步凝聚自己的教學特色,然后才能用“一桶之水中去舀取一瓢之水”,毫不保留地施與他人的同時亦獲得自我發展與自我提升。
經過一學期的傳、幫、帶活動,從不定時的去聽課、評課到自己為徒弟精心上課、輔導課,一次又一次地讓徒弟大膽嘗試新方法上一節觀摩課,到生活中的細微照顧和引導,小王老師都非常認真努力學習、實踐,各方面都進步特別大。作為還需要不斷提升、不斷進步的師傅的我來說,始終堅信:以德育人、愛心育人,用專業精湛的知識引領孩子,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關鍵詞:有效教研; “5動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8-107-001
我園教研活動的開展從組織教師學習園本教研理論知識和教師專業知識出發,讓大家理解園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以園教研組活動為依托,結合集體大教研活動,不斷探索適合我園的教研模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過近年實踐,我們總結了“5動力”促進園本有效教研。
動力1:以機制為動力構建學習型校園氛圍
這里的機制包括了學習理念的確立、學習制度的健全、學習氛圍的營造等內容。構建學習型的校園氛圍成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文化保障。
我們的做法:1.環境氛圍創設。在這個學習化的環境中,每一個人都要自發地產生對學習的依戀和對學習濃郁的、持久的興趣。我們確定每周的園本學習、業務學習、教研活動時間、空間,提前告知內容并下發參考資料,通過群體式、小組式、指導式、組合式、連環跟進式、問題驅動式、分學科研培等豐富的組織形式靈活開展。2.交流氛圍營造。我園開展了“教研沙龍”活動,圍繞專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開展了制度化的集體備課、研課活動;開展了校園網絡平臺上的交流與展示。3.知識層次氛圍構建。如構建新教師實習型的學習場、骨干教師研討型的學習場、名教師展示型的學習場,保證所有教師能夠感受到最佳的學習資源氛圍。4.領導氛圍的導向。引領教研活動的管理與組織者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必須參與到課程改革實踐中去,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去,投身課堂教學一線,成為教育教學業務骨干。
動力2:以層級驅動為動力構建動態型園本培訓模式
針對教師的不同需求,我們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過程為本、以質效為本”,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動態園本培訓的模式。
我們的做法:1.確定總體培訓目標,分層次開展。我們摸清教師現狀,結合校園文化特色,制定階段性的培訓目標,將總體目標分層次、分梯度進行,以點到面;2.滿足教師需要,結合特長定向培訓。我們開展了各類專題性的研培,如“多媒體信息技術培訓月”“藝術學習月”“教師讀書月”“新《綱要》學習三步曲”等等。3.組織寬泛渠道的動態培訓。我們努力為教師搭建各類培訓平臺,拓展培訓的各種渠道,抓全員,固塔基;抓骨干,壯塔身;抓名優,樹塔尖;實施動態管理,全面提高教研質量。
動力3:以考核為動力構建激勵化保障制度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教研激勵機制是保證教研有效開展的制度保障。作為管理與組織者,無疑需要為教研的開展搭建專業平臺,規范教研行為。為此,我們制定了園本教研的量化考核方案。
我們的做法:1.考核指標量化。具體量化指標從活動參與人數、時間;活動主題與材料準備;活動情況與效果;活動記錄和反思等方面進行,有業務部門考核,以獎勵為主。2.提供展示平臺。我們在學期和學年開展優秀教研活動觀摩和優秀教研課展示等活動,對老師們的教研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觀摩學習的機會,教師參與積極性廣增。3.以能定級,按能力參與教研。我們把教師參與教研活動角色確定為3個層面:記錄學習、實踐參與、策劃組織,教師可根據自身的層面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鼓勵大家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并由小組活動的策劃組織向大組活動的策劃組織發展。
動力4:以專業成長為動力構建業務骨干引領梯隊
教研活動的積極開展肯定離不開骨干教師隊伍的帶動和引領。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充分發揮名師效應,促進“資源共享”。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教研策略,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同時,也提升了骨干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整體師資的專業成長,形成“雙贏”,也讓名師自我工作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
我們的做法:1.師徒結對,好課教研。我園開展了為期兩周的“集思廣益、鍛造好課”的“好課教研”/教師賽課活動。本著“互相學習、鍛造好課”的目的,選擇教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帶動園內年輕教師,采取“兩人一課、大家參與”的方式,即兩位教師,一組進行備課;園部教研活動說課、改課;第一輪課堂教學展示;全體教師教研評議改進;再次備課——指導教師修改教案、二次上課——園部評議優點、對比學習。指導教師與年輕教師先后兩次在平行班級課堂實踐,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聽課、備課和研討,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共同提高,研討氣氛很高。2.學習型小組(專題沙龍)。骨干教師根據各自不同的教學經歷、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每個骨干教師開設一個學習型小組(專題沙龍),并根據每個人的特長確定各個學習型小組的學習內容,并以“菜單”的形式提供給教師。教師們則根據各自的不同需求,自主選擇,參與各個學習型小組,各個學習型小組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在學習型小組活動中,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投資者,同時還是獲益者,教師間的交流,使個人的經驗和思考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
動力5:以自身成長為動力構建反思、感悟的價值體驗取向
設;終生學習;發展平臺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4―0031―01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隨著時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對廣大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支“師德優、樂奉獻、業務精、工作好、懂科研、有特長”的教師隊伍成為我校多年追求的目標。
一、踐行幸福教育理念,構建教師發展愿景
近年來,學校以“幸福教育”為切入點,圍繞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先后制訂了《靜寧路小學教師隊伍發展五年規劃》《靜寧路小學教師發展五年規劃》,明確了學校師資整體和教師個人發展的“團隊提升與名師培養相結合”思路。我們經常開展靜苑講壇、教師演講等系列活動,在和諧的氛圍中,引導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體驗,在體驗中鍛煉,在鍛煉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長。不斷為教師成長制定一個攀登目標、搭建一個展示舞臺、引領一條成長途徑,真正實現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質量的雙向提高。
二、創新師德建設舉措,夯實隊伍思想基石
做人德為首,愛心鑄師魂。學校以城關教育“師德建設年”為契機,堅持從“鑄師魂,做表率,爭做師德一面鏡;促業務、強素質,爭當教學好能手;勇改革、樂創新,爭當教改先行者;愛學習、快成長,爭當學習好典范;敢進言、能獻策,爭當學校發展好參謀;講奉獻、廉從教,爭當清正廉潔好模范”六個方面將“三師一建”活動與創先爭優工作結合起來。倡議每一位靜小教師都應培養“五種”精神,即犧牲精神、拼搏精神、園丁精神、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尤其通過模范人物感人事跡的學習,樹立崇高精神,引領全體教師爭做時代先鋒,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的自覺性。
三、引領教師終生學習,提高教師精神品格
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還要有精深廣博的理論知識和扎實深厚的教學功底。因此,學校始終把提高業務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一是打造高效課堂。學校制訂了《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不斷提高教師設計、實施、評價、反思教學的能力。積極探索實踐以“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為基本特征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二是抓好教師基本功。學校平時督促老師練好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及簡筆畫,并定期檢查,進行展示。通過“六個一”活動,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平時的教學研究、基本功培訓融為一體。三是落實集體備課。堅持個人研究和集體研究相結合的原則,即:鉆研教材―寫出教案―集體研究―修改使用―課后反思。四是青藍結對。我校采取“師帶徒、徒促師,提高升華;抓兩頭、帶中間,整體優化”的工作策略,建立相關制度,明確師徒職責,師徒相互學習、和諧共贏,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五是注重反思。教師每一堂課結束后都會及時反思總結教學教程中的得失,認真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與實踐運用。六是繼續教育常抓不懈。凡是局里組織的各級各類業務培訓活動,我們都積極派人參與。
四、創設教師發展平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校本研修是實行新課程改革以及課堂教學改革以來一直所倡導的一個十分利于教師成長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實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對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起到了切實有效的作用。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要求和學校的工作實際,自身的發展要求,特制定此次校本研修個人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通過校本研修,促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自身教師的'專業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不斷學習課程標準,提高個人專業素養。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原則,把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建立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3、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三、研修內容
1、認真研讀教育教學專著,寫好個人讀后感。
2、學習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教;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
3、課前精心備課,認真上好課,課后及時進行小結、反思。
4、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材教法,認真寫好教學設計。
5、認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6、認真參加“教研組學習研討”活動,將在培訓學習中所得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尋找出一條適合本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7、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總結經驗,找準不足之處,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促進自己的不斷進步。
8、學習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策略,課堂教學技巧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堅持政治業務學習不放松,勤學多記。
2、堅持備好課、上好課。
3、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努力做“學習型”教師。
4、積極參加網絡教研,高標準嚴要求完善自我。
5、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