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護理體會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護理體會
潰瘍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大量出血者死亡率較高。為此,對病人心理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的重要環節,我院自1991年以來共治療潰瘍合并出血90例。護理體會如下。
1臨床資料
90例中,男75例,女15例。年齡16歲~75歲,平均45.4歲。全部病例經胃鏡檢查確診,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5例,胃潰瘍19例,復合性潰瘍4例;出血表現為單純嘔血12例,單純黑便55例,嘔血加黑便21例,11例發生失血性休克。經過內科治療及護理,86例出血停止;2例無效即轉外科手術;無1例死亡。
2護理體會
2.1潰瘍病出血的早期發現本病早期不一定有明顯的嘔血,黑便出現,往往表現為精神狀態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細心觀察病人。若患者煩躁、頭暈、出汗、心慌、惡心和便意頻繁,提示已經發生出血,屬較早期表現。本組有9例出血前上腹不適,惡心加劇,脈率增至100次/分,2小時后才出現黑便,經及時處理,出血很快停止,可見,只有識別出血的早期臨床特征,才能抓緊時機治療。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臨床資料;護理體會;健康教育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起居護理、對癥護理、教會患者滴眼藥水方法及注意事項、用眼衛生、防眼壓升高、病情觀察、手術患者往往表現為焦慮恐懼甚至絕望,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手術的方法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化膿性角膜炎;凝脂翳;護理
【論文摘要】化膿性角膜炎即中醫的凝脂翳,是一種重要的致盲眼病。我科對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1例患者進行了有效的情志護理、飲食及生活起居護理、對癥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化膿性角膜炎(凝脂翳)是由細菌,真菌或原蟲等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眼病,青壯年多見,發病迅猛,進展快,表現為頭痛目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結膜充血、水腫,角膜創面有浸潤或壞死,甚至伴有前房不同程度積膿等,如不及時治療護理,將引起角膜穿孔,眼內容物脫出等,不僅可致盲,還可因眼球萎縮而影響美觀。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本科收治了21例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17例,女4例,年齡2~85歲,平均52歲;住院天數4~49d,平均18d;住院次數1~3次。經過住院后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其中治愈13例,好轉7例,1例眼球穿孔后行眼球摘除術。
1護理
1.1一般護理認真詢問病史,全面評估病情,迅速準確判斷病情,明確引起呼吸困難的原因;保持一定溫度(18℃~20℃)和濕度(相對濕度70%以上),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易刺激咳嗽而加重呼吸困難;同時向患兒及家屬作好說服勸導工作,以免患兒哭鬧,肌肉注射時宜采取抱坐哺乳位,注意頭、頸、胸的位置不可扭轉或過度前俯后仰。
1.2嚴密觀察病情小兒喉腔狹小、聲門下區黏膜下組織松弛、黏膜淋巴管豐富、喉軟骨弱、咳嗽功能差,不易排出分泌物,發炎后易導致喉痙攣和喉阻塞,若不及時發現與診治可危及生命;首先應進行初步了解評估,同時記錄生命體征,病情要點及時報告醫生。備好氧氣、吸痰器、氣管插管物品、氣管切開包及多參數心電監護儀、霧化吸入器等;由于小兒的氣管軟而細,易受擠壓而加重呼吸困難。觀察患兒有無鼻翼扇動,呼吸困難,發紺及吸氣性喉鳴。密切觀察患兒的面色、唇色、膚色、意識狀態、呼吸頻率與節律。當患兒出現缺氧加重、鼻翼煽動、口鼻周圍發紺或蒼白、指趾端發紺、血氧飽和度下降、出汗、心動過速、煩躁不安、甚至抽搐時,應立即報告醫生,迅速實施氣管切開及其他解除喉梗阻的緊急措施。
1.3霧化吸入霧化吸入能夠加速喉部炎癥及水腫的消退,并能稀釋呼吸道分泌物利于咳出。取1%麻黃堿10~20ml,地塞米松2~5mg,慶大霉素(2~4)×104U,沐舒坦15mg,生理鹽水20ml~30ml加入霧化器中。要調節好霧量,守在患兒床旁,協助患兒吸入。每次吸入時間不超過20min,以免引起肺泡內水腫。向咽喉部直接噴藥可解除喉痙攣并起到局部消炎作用,吸入療法還可稀釋上呼吸道痰液,以防下行感染引起其他并發癥。
1.4氣管切開的護理需專人護理,定時吸痰、霧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內管1~2h取出清洗1次,每日消毒3次,更換套管處敷料1次。注意觀察傷口的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滲液等感染表現。經完全堵管24~48h以上,患兒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可拔管。
1.5生活護理盡量使患兒安靜休息,減少哭鬧,以免加重缺氧,要體貼關心患兒,護理時動作輕柔,態度和藹,以消除其恐懼心理。當出現煩躁不安時要使用鎮靜藥物,但避免選用有抑制呼吸的藥物;做好口腔護理,各種監護、治療儀器要按時消毒,病室每日紫外線消毒1次,減少一切感染機會。
本文作者:林鋒作者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進展
1資料來源
查閱維普、萬方數據庫關于老年中醫護理及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文獻(1989—2011年6月),列入統計源的文獻主要是中醫理論指導臨床護理、中醫整體護理、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具體應用3個專題,共計141篇。2.2載文情況及分析
1)文獻的年度分布
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進展相關論文數量近年來增幅明顯,尤其是2006—2011年6月增幅更加顯著。究其原因隨著中醫護理學科的發展,近年來中醫護理學術活動十分活躍,中醫護理逐步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關注,中醫臨床護理正在逐步發展,中醫護理技術實踐發展迅速。見表1、表2。
1方法資料
1.1方法
1.1.1材料使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靜脈使用留置針(18G、20G、22G、24G),3M一次性敷貼,25~30U/ml肝素鹽水,肝素帽。
1.1.2靜脈的選擇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的血管,為了便于固定,應盡量避開關節。因下肢靜脈較上肢靜脈靜脈瓣多,血流緩慢,易發生靜脈炎,首選上肢靜脈,2歲以下者常規選擇頭皮靜脈。對頭皮靜脈穿刺困難者可選用手部或足部靜脈。選擇手、足部留置者要注意固定好患兒的肢體,防止意外拉出。
1.1.3穿刺置管在穿刺部位上方10cm處扎止血帶,常規碘酒、酒精消毒后,旋轉、松動并取下針頭保護套,旋轉、松動外套管,繃緊皮膚持針翼,與皮膚呈15°~30°穿刺血管,見針座底部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平行進0.5~1.0mm,一手固定針芯手柄,另一手拇、示、中指捏住針翼,將外套管沿血管走行緩慢向前推進至距根部0.5cm處,松開止血帶,按壓導管尖端處靜脈,拔出針芯,套上肝素帽,連接輸液管或其他裝置,并予以3M透明敷貼牢固固定,注明穿刺日期及時間。
1.1.4封管方法封管液可選用生理鹽水或0.1%肝素鈉稀釋液。除有凝血機制障礙和肝素鈉禁忌證的患者選擇生理鹽水外,一般都可用肝素鹽水封管。輸完液后關閉輸液器調節器,將針頭與輸液器分離,消毒肝素帽,用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內,緩慢連續推注2~3ml封管液,邊推注邊旋轉式退出針頭,讓肝素鈉稀釋液充滿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