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基礎化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實驗教學的基本體系;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動的實驗教學創新模式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化學實驗教學著力于突出以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等現代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貫徹落實、研究生參與本科生實驗指導、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轉化成本科教學實驗、本科生到研究生實驗室做畢業論文等,具體資料請見:
提出了本科實驗教學中本科生與研究生互動的實驗教學“一二三模式”,旨在發揮科研與研究生的優勢,為本科實驗教學服務,提高本科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
教學研究型大學一般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嘗試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動,對于更好地銜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利用研究生教育資源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現實意義。本科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積累知識,培養和訓練各方面技能;故在此階段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研究生教育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研究生教育是專業教育階段,是更高深層次的專業教育培養,其基礎是學科建設。研究生通過某一問題的解決,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今后可以獨立解決問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是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體現,同時又對學科建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研究生教育要上水平必須有優秀的本科人才作為后備人才儲備。
本科生與研究生互動反映了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要求。一方面,研究生是學校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的重要生力軍;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能帶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和學術氛圍,能夠通過一批原創性科技研究成果的轉化直接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能夠對區域的政治和文化產生影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帶動本科生的教育教學。為此,許多教學研究型大學提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強校之路。
如何處理好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關系,實現學科建設與本科教育目標的融合與互動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院在本科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科研和研究生的優勢,發揮研究生在本科生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互動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實驗教學的基本體系
選題
1.選題
選題要盡可能早些。選題早,早做準備,時間充分。
2.選題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只有考慮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選擇最利于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課題。比如,您想對"交感胺類藥物"進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學、藥理學基礎好,可從其應用方面選題,可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同樣會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學及藥物化學基礎好,可從藥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進行研究,通常藥物的基本結構決定藥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決定作用強度、副作用等。醫學領域學科很多,不一一列舉,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的論文來。
3.選題不要太特殊選題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寫不出好論文的。盡量避開大而復雜的題目,選比較一般的題目。比如"膽囊收縮素一胰泌素"對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這類題目有比較、有借鑒,寫起來比較容易。
4.要擺脫單純的愛好和趣味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是選題的一個前題,但是,單純地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也是不切實際的。比如你對分子生物學很感興趣,也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實驗條件及教學計劃而暫時還很難寫出如意的論文。當然有條件可從某個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對"愛滋病研究"很有興趣,但目前國內你接觸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難的。
選題
1.選題
選題要盡可能早些。選題早,早做準備,時間充分。
2.選題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只有考慮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選擇最利于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課題。比如,您想對"交感胺類藥物"進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學、藥理學基礎好,可從其應用方面選題,可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同樣會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學及藥物化學基礎好,可從藥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進行研究,通常藥物的基本結構決定藥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決定作用強度、副作用等。醫學領域學科很多,不一一列舉,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的論文來。
3.選題不要太特殊選題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寫不出好論文的。盡量避開大而復雜的題目,選比較一般的題目。比如"膽囊收縮素一胰泌素"對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這類題目有比較、有借鑒,寫起來比較容易。
4.要擺脫單純的愛好和趣味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是選題的一個前題,但是,單純地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也是不切實際的。比如你對分子生物學很感興趣,也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實驗條件及教學計劃而暫時還很難寫出如意的論文。當然有條件可從某個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對"愛滋病研究"很有興趣,但目前國內你接觸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難的。
環境工程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它是在人類不斷同環境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隨著人類科學技術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急遽增加,自然環境受到的沖擊和破壞愈演愈烈,使得環境工程也逐漸形成一門新興學科。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社會對環境保護和治理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使得中國高校必需加強培養具有較好理論基礎及較強實驗技能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環境工程專業必須培養具備城市和現代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水、氣、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環境規劃、資源保護、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在環保部門、工礦企業、科研單位、火力發電廠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環境工程專業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僅有30多年時間,它是為滿足人類社會發展對解決環境問題需求而形成的一個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為一體的交叉型的綜合性專業。在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學生們主要學習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和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在這些基本訓練與基本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本科畢業論文正是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他們不但在此過程中能夠全面接觸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選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實施、整理數據并撰寫成文的整個流程,還可以檢驗學生在大學四年中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掌握效果,且通過這一環節,還可綜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興趣、養成良好操作習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畢業論文工作在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占重要地位。但因為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學生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原因,導致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現象。筆者在石河子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中,積極探索提高環境工程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方法,并將在論文指導工作中的思考,整理如下。
1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時間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工作安排的時間是第七學期到第八學期。通常安排學生在第七學期期末時進行課題選題,在第七學期的寒假和第八學期的1~2周,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獻查閱以及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第八學期的3~4周,完成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以及相關的開題報告答辯的工作,隨后的時間進行論文中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到第8~9周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而第14周左右進行論文的答辯。在畢業論文的工作工程中,實驗的實施階段大約有8~9周的時間,如果學生全程投入,基本可以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的工作量以及質量。但近年來,筆者所帶畢業生中在第八學期時,有人需要時常參與招聘會,有人要去簽約單位實習,有人要參加研究生復試,有人要參與清考(通常在最后一學期的第8~10周),使得畢業生在第八學期的實驗過程,不能保證實驗時間,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畢業論文中安排的實驗工作不能完全開展,影響了論文的質量。鑒于此,筆者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探索以結合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前畢業論文工作的選題以及進行實驗的方式,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與質量。筆者所在的石河子大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鼓勵學生在第3學期或者第5學期,開始為期一年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活動結束后,參與的學生會得到2個學分,此外,完成程度比較好的項目,還可能被推薦參與“挑戰杯”等科技活動競賽。這些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化學以及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具備了相應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因專業課還未開課,故相對欠缺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在前期開設課程的實驗中,雖然有一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單元的訓練,但是相對綜合能力仍然較弱。鑒于上述學生的特點,筆者嘗試在第4學期讓學生進行選題,然后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部分環境工程相關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提前對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有所認識。在第5學期,讓學生利用上述文獻綜述,結合畢業論文題目,進行“SRP”的申報工作,隨后在第5~6學期正式開始實驗后,在每次開始測定新的指標時,筆者都會全程指導并跟蹤該實驗的進行,幫助學生回顧大一時學到的基本操作技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課外科技活動及畢業論文工作。
2以指導教師科研工作為依托,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質量
鑒于筆者所指導的部分學生在畢業后工作時,工作單位要求他們能夠迅速使用一些大型分析檢測設備,這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對部分分析測試儀器比較熟悉。雖然我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儀器分析與環境監測,且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新疆高校投入的的加大,學校購買了相應的儀器設備,但因擴招后,學生人數較多,而大型儀器仍然因為屬于貴重儀器,使得這部分實驗在開設時,仍處于演示實驗階段,學生對大型儀器的使用掌握得仍然不好,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成為他們在校期間掌握這些儀器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中最好能夠涉及一些大型測試儀器的使用。但目前我校的大型儀器使用是收費的,而學校撥付的畢業論文相關費用遠低于儀器的使用費,使得教師在設計畢業論文課題時只能盡量減少甚至不涉及大型儀器的使用,這就影響了學生對于大型儀器的使用訓練。但筆者在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問題,這主要是筆者設立的畢業論文課題,大多圍繞自己已經立項的研究課題,可以充分保證研究經費,進而保證學生的科研訓練質量及學生的論文質量。此外,教師的在研項目的選題一般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或是涉及該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或者科學價值,學生畢業論文圍繞此類問題開展,也可以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目前環境學科的一些前沿性研究或是使學生能夠實際了解在環保類企業中工作時的一個流程。
3嚴格實施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摘要:針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時間短要求高的現狀,通過分析大學生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分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建立“創新課題-論文撰寫-科技競賽-畢業設計(論文)”全鏈條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和本科畢業生質量。
關鍵詞:SRTP;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本科教育
為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創新型高素養的畢業生為教學目標。自從清華大學1996年率先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簡稱SRTP)以來,國內其它高校也相繼推出SRTP科技創新項目,通過設立創新基金和本科生自助申報的方式鼓勵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開展科研訓練,提高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科研創新性,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2011年,教育部實施通過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擬通過該計劃的推行,促使高等院校轉換教育思想觀念及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能力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SRTP作為重要的科研訓練項目,以促進科研與學習相融合為核心,在科研實踐中完善已有知識和學習新技能,推動了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2]。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其它教學環節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全面培養學生文獻資料檢索、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能夠重點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形成科研邏輯思維,進一步鍛煉科研分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一步。因此,各高校重視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檔次。由于畢業設計周期有限,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高水平的畢業設計成為大學生的重要挑戰。若將SRTP創新成果及實踐經驗應用拓展到畢業設計(論文),將形成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緊密結合貫通的新模式,在培養創新意識鍛煉科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從而起到雙功能效果,實現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檔次及本科畢業生質量的目標。
一、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問題
許多高校在本科生入學時采取統一基礎教育培養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時根據學生興趣和選擇進入相關專業學習和培養,但仍然有大部分學生選擇了與所學專業不同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4]。鑒于各個專業的知識內容、表征方法、研究思路和應用范圍存在很大不同,很可能導致學生在完成SRTP科技創新項目后,在本來就時間短但要求高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階段需要重新學習所在專業的實驗操作方法、表征設備操作,從而出現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少、質量差等問題。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如下。
(一)SRTP課題與所學專業差別大。在SRTP課題選擇上,有相當一部分本科生選擇別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所接觸具體的材料制備和表征方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別,而對本專業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上,導致科技創新活動與所學專業知識脫節,影響專業知識學習質量及科技創新能力培養[5]。近兩年,發現不少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材料控制與工程的學生來材料化學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項目,很可能導致學生在SRTP進行過程中學到的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用不上。另外,SRTP一般是一個團隊(1~5人)成員分工明確但又共同協作完成項目,但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團隊成員有可能只負責項目的一部分,如收集文獻、材料制備、性能測試、數據收集及分析、結題報告撰寫等,因此,傳統SRTP科技創新活動缺乏對學生科研綜合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