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蟬與貝殼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自學內容及自學目標
1.自學內容《蟬》
2.自學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二、重點、難點
1、重點:聯想。
2、難點:了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三、自學提綱
1、解決生字生詞(給斜體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零落斷續收斂寬恕卑微一絲不茍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云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四、課文研討
1、朗讀課文,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抑在何處?揚在哪里?
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3、作者是怎樣由蟬的生命短暫聯想到人的?
4、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來并說說對它的理解。
五、反饋測評
1、抄寫生字生詞
2、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含義:
(1)夕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貝殼》
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
(1)學生學習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對于小的東西都要有仔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
(2)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
(2)引導和培養學生積極、認真地對待生命。
(3)感悟人生,理解有關生命的哲理。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席慕蓉的一首詩或一段散文導入,引起學生對作者和作品的興趣。例如:所有的歲月都已變成
一篇虛幻的神話任它綠草如茵花開似錦也終于都要紛紛落下在墜落的昏眩里有誰能給我一句滿意的解答(摘自《無怨的青春•距離》)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走近作者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預習檢測(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蟬()收斂()顫動()聒()寬恕()
(2)字義:卑微:一絲不茍:
四、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小結: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珍視我們的生命,去尊重每一個生命。
五、作業:1.課外閱讀欣賞席慕蓉的幾篇詩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