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政治教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政治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政治教案

      第一節物質運動及其規律性

      第二框物質運動是有律的(A)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懂得世界萬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理解規律的含義(特征);能初步辨析“規律與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判斷所列舉現象是否屬于規律的辨析過程,引導學生領會規律的定義內涵;通過課堂交流討論,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領會尊重客觀規律的重要性,形成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規律觀,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運動觀。

      二、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內容。

      2.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哲學觀點有哪些?(什么是運動?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怎樣?)

      2、(出示材料)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1682年出現的彗星進行了研究和計算,指出這顆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時間為一周期,沿著一個很扁長的橢圓軌道繞日而行。正如哈雷所言,76年后,彗星又光臨了地球。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3、日常生活中你所觀察到事物的運動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還是有規律的?請舉例說明。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運動發展的。通過哈雷彗星的事例我們又知道了物質的運動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就可以科學預測未來,把握前進方向。

      二、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板書)

      人類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探索,通過對大量現象的觀察、研究,逐漸認識到:

      (一)世界萬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板書)

      特別是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各門科學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觀點。提問:在中學各學科教材中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規律?

      生:略(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總結)

      【歸納】同學們剛才列舉的在中學教材中學到的各種規律,如:生物遺傳變異規律、萬有引力規律、元素周期率、電磁感應定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等,都是各門科學所揭示的事物運動的規律。

      綜上所述,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那么,什么是規律呢?

      (二)規律的含義(板書)

      (采用問題討論法解決這個教學難點)

      第一步,課件出示材料,提出問題:以下現象或事實是不是規律?為什么?

      •①、喜鵲報喜,烏鴉報喪

      •②、六六大順,逢八就發

      •③、守株待兔

      •④、甲騎車撞了人,被罰款。

      •⑤、晝夜循環,四季交替。

      •⑥、蘋果落地,水往低處流

      •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⑧、在英國汽車靠左行駛,在中國汽車靠右行駛

      •⑨、圍棋盤十九路,路上有交叉點。黑棋白棋輪流下,只要找到交叉點

      •⑩、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

      第二步,全班同學討論,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相鄰4人小組互相討論)

      第三步,請各小組代表匯報本組選擇的結果及其理由。

      【小組討論】

      【學生發言交流】

      有學生認為①②不是規律,原因是喜鵲與喜,烏鴉與喪,六和順,八和發這些都是一種人為的臆造聯系,沒有事實根據,不是客觀存在的,具有主觀性。(其他學生紛紛點頭,對這個同學的發言表示贊同)。

      有學生認為③④也不是規律,原因是一樣的,因為這兩件事的發生都具有偶然性,如《守株待兔》中的兔子有生必有死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現的趨勢,但兔子撞在宋人那棵樹上死則是偶然的,把偶然出現的現象當作規律是不正確的。(其他同學對此也表示贊同)。

      有學生認為⑤⑥⑦是規律,因為它們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而且是必定如此會反復出現的。這時,一個學生反駁說:⑤⑥⑦不是規律。此言一出,教室里立刻分成兩個陣營:有大部分學生支持⑤⑥⑦是規律這一觀點,只有四、五個同學支持⑤⑥⑦不是規律這一觀點。在⑤⑥⑦上學生出現了分歧。(作為教師不要立刻肯定哪種觀點是正確的,而是請認為⑤⑥⑦不是規律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理由。)一個同學說:“水往低處流是每個人都能看見的,是一種外在的現象。水為什么往低處流才是內在的原因,而這個內在原因才應該是規律。就象我們高一學的商品的價格時漲時跌,這是我們能看到的一種現象,而決定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所以規律應該是存在于事物的內部,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而不應該是事物表面現象的聯系。”另一個同學補充說:“四季更替是由萬有引力決定的,萬有引力才是規律,四季更替則是合乎規律的現象。”兩個同學發言后,很多學生陷入沉思。(顯然他們認為上面兩個同學說的有一定道理)

      同學一致認為⑧⑨中的“紅燈停,綠燈行”“圍棋盤”“汽車行駛方向”不是規律,是交通規則或體育規則,是由人制訂并實行的。

      第四步,在同學充分發言,而且有些同學對于⑤⑥⑦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教師要歸納講解,特別是重點講解⑤⑥⑦

      【教師歸納】①②兩個事例不是規律。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給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志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這樣的聯系,才能構成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否承認這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規律認識上的根本分歧。選項中“六六大順,逢八就發”;“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就是主觀臆造的聯系,是人為的聯系,雖然有不少人信以為真,但它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因而不是規律。

      (1)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客觀性)

      【名人名言解析】你能說說荀子名言的涵義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

      荀況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不會因堯是圣君而存在,也不因夏桀是暴君而滅亡。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反映的正是規律的客觀性。規律不是外部強加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所以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種客觀性表現在:規律不能被創造、改變、消滅和廢除——人與規律的關系。一旦人類違背規律,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多媒體動畫演示】寓言故事《拔苗助長》

      【結論】:大千世界中萬物的運動變化雖然復雜多樣,但都有其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這種秩序的存在表明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違反規律要受到懲罰。

      【教師】⑤⑥⑦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而且反復出現的帶有規律性的現象,而不是規律本身。例如:四季交替、晝夜循環的背后隱藏著地球運動這個本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表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一方面繞軸自轉,另一方面又繞太陽公轉。四季交替,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和自轉軸傾斜引起的,而晝夜循環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由此可見,我們只有揭示了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本質聯系,才能把握它的內在規律性。牛頓力學表明:在物體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中,質量大的物體總是吸引質量小的物體,所以,水往低處流是地球引力對水的作用的結果。只有在這些現象聯系之中存在的本質聯系才是規律,即萬有引力規律。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規律現象,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作為規律的聯系,不是浮現在事物表面的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的本質的聯系。

      (2)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的聯系

      【課堂練習】完成課本P46【操作平臺】

      請同學們發揮能動性,透過現象找出這些現象內部的規律。

      問:那么,我們如何區分規律與規律現象呢?

      (課件逐欄目展示講述)規律和規律現象的聯系和區別

      區別

      規律

      現象

      相對平穩

      多變易逝

      隱藏于現象內部,深刻性

      浮現在事物外部,多樣性

      運用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聯系

      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們認識規律的向導。

      總之,規律與現象密切聯系,規律總要通過它的現象表現出來。

      【教師】③④是一種偶然性的聯系不是規律。把偶爾出現的現象當作必然規律肯定會鬧笑話的,就象“守株待兔”中的宋人一樣荒唐。只有事物變化發展中的確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聯系,即必然聯系才能成為規律。例如:力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是指一切物體在排除空氣的阻力等條件下,都是以該物體的重力加速度向地面下落,這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必定如此、確定不移的趨勢。還比如,當具備一定的土壤、水分、陽光、空氣、肥料等條件時。遺傳規律就決定了麥種撒到田里,必定成長為麥苗并結出麥穗,決不會結出西瓜或豆子來,這也是確定不移的,具有必然性。但麥苗長得多高、麥穗中麥粒的多少等等,是一種不確定的聯系,具有偶然性,所以不是規律。即:

      (3)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的必然聯系(必然性)

      【討論】課本P47《閱讀與思考》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學生討論交流】略

      【師生共同歸納】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有其內在規律,不會是DNA分子的偶然變異,更不會象賭場上的突然發跡一樣不可預測。

      【教師】大凡規律不會是曇花一現的,只要條件具備,某種合乎規律的聯系就必然會重復出現。潮起潮落、月缺月圓、摩擦生熱、向日葵向陽、大雁南來北往,家燕秋去春還……在相同條件下,自然規律在實驗室里可以幾乎原版克隆。

      而社會運動的必然性表現為一種穩定的發展趨勢。例如戰爭,只要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必將發生武力沖突,但每一次的戰爭不可能一模一樣的再現。又如,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走過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大體都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歷程,那么,究竟是什么規律在其中起作用呢?

      【學生分析】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正是揭示了這個規律,才做出了人類終將建立共產主義制度的結論。

      (4)規律是事物發展中穩定的聯系(重復性)

      【哲學觀察】“姆潘巴現象”是規律嗎?(課本P48)

      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的3名女中學生的研究實驗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要向她們學習,勇于探索,勤于實踐,逐步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

      【師生列表歸納】

      是什么

      不是什么

      規律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聯系?

      本身固有的

      外部強加的

      內部本質的

      表面現象的

      確定必然的

      偶然出現的

      穩定重復的

      多變不定的

      綜上所述,本身固有的、內部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四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規律同一體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規律是事物發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拓展思維】你知道哪些規律?這些規律的適用領域范圍各是什么?

      【師生歸納】慣性規律——宏觀物體機械運動;遺傳規律——生物界;自然選擇、生存競爭、新陳代謝——生物界;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社會發展領域;萬有引力規律——整個宇宙;自由落體規律——自由落體(任何沒有支點和懸掛點的物體在空氣中失去支持必然垂直下落)大氣變化規律——以氮、氧、氬為主的地球大氣;化學變化規律——原子分子;水文運動規律——水……可見,規律在同類事物的范圍中是普遍存在和普遍發生作用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討論】那么,⑧⑨中的“紅燈停,綠燈行”“圍棋盤”“汽車行駛方向”不是規律是規則,

      【生】是由人制訂并可以修改的規則。具體體現為交通規則、游戲規則。

      (三).規律與規則的關系(板書)

      問:規則是不是由人隨心所欲訂出來的?

      規律與規則的關系(結合學生回答逐條展示課件內容)

      區別

      規律

      規則

      含義

      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人們制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性質

      獨立于人的意識而存在,不能被制定、修改、廢除或改造,是客觀的

      可以修改、補充或廢除,屬于人的意識范疇,是主觀的

      作用

      方式

      客觀地、自發地發生作用

      依靠人們的自覺遵守來發揮作用

      聯系

      規律決定規則,規則反映規律。一個正確的、合理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

      【學生活動】選做P46“操作平臺”,或P47“閱讀與思考”,或P48“想一想”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規律的含義,知道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不是外力強加的、現象的、偶然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區分規律和規律現象、規律與規則之間的關系。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

      1、選擇配套練習冊和學習導向中相關的書面練習以鞏固知識。

      2、對學生課堂的表現即時進行點評并計平時成績。

      五、教學設計說明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這部分內容從認知角度看,哲學道理雖然淺顯,但規律的涵義深奧抽象,缺乏形象生動的趣聞來吸引眼球,如何使學生系統理解把握,頗費思索,我在設計教案時,嘗試利用“問題討論法”,著重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交流討論積極性入手,以求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符合高三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

      “復習提問”:目的一是從已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識,二是理清第一節三框知識的內在聯系線索,三是自然引出物質運動具有規律性課題。

      “列舉10種現象供學生比較判斷分析”:既有利于突破“規律的含義”這一教學難點,并且能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多思考、多分析,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采用“問題討論法”,教師列舉10種具體事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判斷和分析,并說明是否屬于規律及各自的理由,當看法有分歧時,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教師不要急于做出評價,而是要尊重和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重要的不是由教師告訴學生“哪幾條是或不是規律”,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問題討論,最后順理成章歸納出“規律的含義”。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簡單歸納學生的發言,并且要對仍讓學生困惑的知識進行適當的點撥。我的體會是:

      1、規律的四層含義較難理解,教師不能照本宣科教材的解釋,而要從形象具體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進行教學。這種設計符合人的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認知順序,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問題討論法”能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課堂討論參與面廣,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思辨能力的機會,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可自由表達見解,不同思路不同觀點交匯,這樣對于其他同學來說,開闊視野,兼聽則明,有利于培養發散性思維。課堂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弱化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

      3、講完“規律性現象和規律”的區別后,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相對應的例子。這樣既能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得到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創新體驗。

      4、教師要盡可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注重哲學常識與中學其他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滲透整合。從而領會哲學上所講的規律,其實是對各種具體事物運動規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總結,從而感悟學習哲學常識的必要性。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兩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事物是不斷地運動的。運動的世界看似變化莫測,令人眼花繚亂。但并不是雜亂無章的,毫無秩序的。而是具有某種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是有規律可循的。下面請同學們舉例來證明: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每小組派一名代表用多媒體展示)

      (一)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板書)

      教師:由于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三個部分,因此,要說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請從這三方面來說明。(學生展示資料)

      【學生展示1】自然界中的斗轉星移、四季交替,生物的冬眠春曉、南北遷移等現象都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具有某種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是有規律的。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按各自的軌道繞太陽運轉。太陽系的模式圖。(多媒體顯示)

      注:冥王星已經被開除太陽系

      【學生展示2】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也具有某種確定不移的秩序,也是有規律的。三次科技革命對比圖表。(多媒體顯示)

      三次科技革命對比圖表(表一)

      名稱

      時間

      主要標志

      時代特征

      社會特征

      影響

      第一次

      (蒸汽革命)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

      蒸汽機制發明和應用

      蒸汽時代

      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階段

      ①使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②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終代替封建生產關系

      第二次

      (電力革命)

      19世紀的最后幾十年

      電力的廣泛應用

      電氣時代

      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①使資本主義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世界工業增長兩倍以上

      ②出現了壟斷組織,完成了從自由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

      第三次

      (新科技革命)

      20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技術的發明和應用

      自動化時代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

      ①新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使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這是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②促使壟斷資產階級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

      【學生展示3】人類認識的發展呢?人的認識領域是很復雜的,也是有規律可循。只有用心去思考就會發現不僅學習的方法、智力的形成與發展,心理情感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就連記憶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多媒體顯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線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教師歸納:閱讀材料,填表

      【操作平臺】下列現象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并回答)

      現象

      表明

      日、月、星、辰按一定的軌道運轉

      電流變化必然引起磁場運動

      化學元素周期表

      家燕秋去春還,大雁南來北往

      青蛙冬眠春曉,貓頭鷹晝伏夜出

      牽牛花黎明開花,三葉草臨夜低垂

      自然界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人類的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教師提問】簡述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發展的歷程,并證明人的認識發展也是有規律的?(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關于我黨的指導思想,成立之初是以馬列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后經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實踐最后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黨的七大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十五大在黨章中又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鄧小平理論確立之后,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手中。在黨的十六大上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六大以后,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從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人類認識是永無休止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是人類認識發展的道路和規律。可見,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教師歸納】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人類的思維,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那么什么是規律呢?

      (二)規律的內涵:規律就是事物發展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同學們收集的資料,例如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按照自己的軌道圍繞著太陽運行,但是都是受到了萬有引力的作用。萬有引力是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于大自然的。萬有引力是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存在的,是牛頓后來發現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可見,規律具有客觀性。

      1.規律的特征:

      (1)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意識賦于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

      事例

      表明

      萬有引力規律是任何兩個宏觀物體之間所固有的自然規律;新陳代謝規律是生物體固有的自我更新過程中的聯系;階級斗爭規律是階級社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聯系。

      歸納:作為事物發展規律的聯系,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賦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事物發展過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所以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承認他,喜歡它,尊重它,它都照樣存在。客觀性是規律的最重要的特點。

      【思考與討論】春夏秋冬四季交換、白天晚上晝夜循環,水往低處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不是規律?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上述問題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而且反復出現的帶有規律性的現象,而不是規律本身。例如:四季交換、晝夜循環的背后隱藏著地球自轉和公轉這個本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表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一方面繞軸自轉,另一方面,又繞太陽公轉。四季交換,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和自轉軸傾斜引起的,而晝夜交換,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由此可見,我們只有揭示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本質聯系,才能把握它的內在規律性。又如:水往低處流也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反復出現的規律性現象,在其背后也隱藏著物質之間的本質聯系。牛頓力學表明:在物質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中,質量大的物體總是吸引質量小的物體,所以,水往低處流是地球引力對水的作用的結果。

      教師: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收集的資料二,三次科技革命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自動化時代,生產工具不斷地革新,生產力水平不斷地提高,這些最終都印證了:人類社會是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這一規律是用肉眼無法看到的,而是隱藏在事物的內部的本質的聯系。

      (2)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而不是現象的聯系。

      事例

      表明

      水往低處流、蘋果落地———地球引力;四季交換、晝夜循環———地球繞太陽公轉和自轉;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所內在的本質聯系。

      可見,規律是本質的聯系,不是現象的聯系。規律和現象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學生看書,找出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教師歸納】規律和現象的關系。

      區別: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比現象深刻,而現象比規律豐富;現象是人的感覺器官可以感知的,而規律只有運用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聯系: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規律要通過現象來表現。現象是人們認識規律的向導。

      教師:規律不是表面現象的聯系,而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的聯系。規律是內在的,抽象的。

      【思考討論】“喜鵲報喜,烏鴉叫喪”是不是能稱之為規律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喜鵲報喜,烏鴉叫喪”這不是規律,相反這是一種不科學的說法。喜鵲不能報喜,烏鴉也不會叫喪。“喜鵲報喜,烏鴉叫喪”這只是人們亂聯系的結果。只有確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聯系,才能叫做規律。

      (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而不是偶然的聯系。

      事例

      表明

      物體下落是必然趨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

      【教師歸納】只有確定不移的、必定如此的聯系,才能稱為規律,規律具有必然性。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閱讀教材P48:“哲學與觀察”(學生閱讀和討論)

      教師歸納:姆潘巴現象并不是規律,只是一個在條件不確定下的偶然現象。任何規律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重復,同樣條件下,熱液體比冷液體先結冰是不可能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4)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穩定聯系,而不是變動的聯系。

      事例

      表明

      力學的自由落體定律,只要排除空氣的浮力和阻力等條件,物體就會已加速度下降。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穩定聯系。

      規律的穩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復性。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某種合乎規律的聯系就必然重復出現,表明了規律具有普遍性。

      【教師歸納】規律不是主觀想象的聯系,而是事物發展中本身固有的聯系;不是現象的聯系,而是本質的聯系;不是偶然的聯系,而是必然的聯系。

      2.規律的含義:馬克思哲學認為:規律就是事物發展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規律是隱藏在同類現象中“共性的東西”,因而能在一定范圍內起普遍作用。各種規律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和諧秩序的世界圖景,從而使人們可以借助規律的認識,把握紛繁復雜的世界。

      【課堂練習】

      1.下列選項中屬于規律的是()

      A.四季更替

      B.晝夜循環

      C.秋天到來時大雁南飛

      D.新陳代謝

      答案:D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規則的有()

      A.行人靠右行

      B.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C.水往低處流

      D.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時等一等

      答案:C

      【過渡】通過練習,可見規律和規則是不同的,那么規律和規則有何區別呢?

      3.規律與規則的關系:規則(1)區別: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是客觀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規則是根據人們的需要或階級的意志制定出來的,是主觀的。屬于人的意識范圍。人們可以制定、修改、廢除規則。(2)聯系:正確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人們遵守正確的規則是尊重客觀規律的表現。

      四.學習訓練和評價提示

      1.[布置作業]:尋找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探索規律的事例,將其過程與感受與大家分享;收集生活中人們利用規律制定科學規則的事例。

      2.對課前學生收集資料和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評價,并納入平時成績考核記錄;對課堂上回答問題、展示課件、參與互動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盡可能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對于學生富有創意的問題及回答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教學設計說明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這一框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規律的含義;二是規律的共同特征。新教材較老教材有了一定的變動,基礎理論沒有太大變化,但增加了許多學生思考和操作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在設計教案時,除了要講清楚基礎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枯燥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增加其趣味性和實用性。所以在編寫教案前,教師要收集大量的材料和具有說服力的事例,讓枯燥的理論“活”起來。同時還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收集資料、制作課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他們的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同時也培養他們關心時政、關注社會的國家主人翁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節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學生和教師也都是一個挑戰。

      這節課的教學采用了大量的課外材料和現實事例,并借助多媒體課件,讓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增加了課堂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讓抽象的哲學走進我們的生活,枯燥的理論變得實用。由于學生課外共同參與收集資料和制作課件,無疑可以增加學生課堂的關注度。但是這種課真的操作起來,需要耗費學生一定的課外時間,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亚洲videos|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