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零售企業增值稅影響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對假發票的識別防范能力弱、租賃經營場地難取得水電費專用發票,從而無法抵扣稅款、無法劃分正常損失與非正常損失、加強發票管理、完善現有的征收制度、識別真偽發票的信息化技術建設尚未運用到所有發票管理之中等,具體資料請見: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商業零售企業的逐漸崛起,一些增值稅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稅企雙方。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對假發票的識別防范能力弱
目前,商業零售企業對假發票防不勝防,識別假發票的能力是非常弱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識別真偽發票的信息化技術建設尚未運用到所有發票管理之中。
隨著經濟的發展,發票的使用、開具數量也與日俱增。如何管理好大批量的發票,識別、鑒定發票真偽,已成為稅收實踐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制售假發票的犯罪行為不僅屢禁不止,而且其手段和技術也不斷升級。而稅務機關除對防偽稅控機開具的專用發票,已能通過發票認證、交叉稽核的方式有效識別真偽以外,稅企雙方對手工專用發票、普通電腦票、普通發票還是采用原始的眼看、手摸的方式加以鑒別,因而很難收到成效。
2.普通發票格式、版本不統一,增加了識別防范假發票的難度。
目前,國家僅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格式、防偽標識進行了規范,普通發票由各地稅務機關自行管理,這就造成了普通發票的多種多樣。從各地普通發票種類來說,有的地方統稱為工商業銷售發票,有的地方又將其細分為工業企業銷售發票、商業企業銷售發票等。除此之外,普通發票的格式也呈現多樣化,為此導致納稅人不能全面掌握各地的普通發票信息,因而無法對外地發票進行判斷,加大了發票管理難度。
3.商業零售企業月收取發票量大,涉及面廣,客觀上也加大了對假發票的防范難度。
與工業企業相比,商業零售企業經營品種繁雜,面對的供應商面廣戶多,交易次數頻繁。在對深圳商業零售企業的了解過程中發現,一家月銷售額兩千萬左右的超市,負責為其供貨的供應商通常有兩至三千家,每月收取的發票達三四千份,平均每天會收到上百張發票。面對這上千家供應商所提供的發票要一一加以識別,工作量大,從而給商業企業對假發票的防范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二)租賃經營場地難取得水電費專用發票,從而無法抵扣稅款
根據增值稅稅款抵扣的規定,企業只有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完稅憑證或可抵扣的收購發票的情況下才能抵扣進項稅金。與傳統的國有、私營商業企業通常是以自有房產進行經營不同,目前的商業零售企業通常是租賃場地經營。由于經營場所所處的大廈在自來水公司和電業局通常只有一個統一的計費戶頭,因而商業零售企業往往只能通過大廈的物業公司代付水電費,自來水公司和電業局則分別根據該大廈的總水表和總電表的抄表數計算收取水電費后,向大廈的物業公司開具發票。由于物業公司不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而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商業零售企業。水電費是商業零售企業經營費用的大頭,商業零售企業經營消耗了水電,并支付了水電費,只是由于收取水電方不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而無法取得水電費專用發票,不能抵扣相應的進項稅額,每年就需多承擔幾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的稅收負擔,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極大的阻礙了商業零售企業的發展。
(三)無法劃分正常損失與非正常損失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納稅人發生的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而正常損失所購進貨物的進項稅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根據條例可知,企業的購進貨物發生的損失是否可抵扣,是建立在是否為正常損失的基礎上的。而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零售企業客觀上往往無法劃分正常與非正常損失,因而其全部損失的進項稅金均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導致稅負增加。究其原因,主要為:
1.稅法規定不明確。
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的非正常損失,稅法規定主要包括(1)自然災害損失;(2)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貨物被盜竊、發生霉爛變質損失;(3)其他非正常損失。其所指的第三點“其他非正常損失”包括的范圍廣泛,稅法對此并沒有一些具體的判斷標準,企業判斷時缺乏可操作性。
2.大規模、開架自選式的經營方式,造成商業零售企業難以劃分正常與非正常損失。
現代化的大型商品零售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超市,經營商品品種多達一萬余種,采取開架自選方式銷售,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損失。這種損失既有正常損失,如商品運輸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耗、商品上架前整理時或大包裝整理為小包裝時造成的商品破損損失,商品的自然損耗(如有保質期的商品在保質期前未售出的損失)、顧客挑選商品過程中造成的商品破損和商品包裝破損導致的商品損失、顧客試吃散裝即食食品造成的商品數量或重量的減少導致的商品損失等正常損失;也會有部分非正常損失,主要是商品被盜。但是商業零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此無法一一統計,只能通過定期盤點來確認,而盤點也只能確認總的損失,無法一一劃分正常與非正常損失,因而其全部損失的進項稅額均不能抵扣,稅收負擔明顯增加。(四)商業零售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實際稅負重
自1998年7月1日起,凡年應稅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的商業企業,無論財務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均應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的規定征收增值稅。按稅法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只能按4%的征收率計繳增值稅。但根據稅收調查資料提供的數據,由于流通環節競爭加劇導致增值額下降,近幾年商業零售企業增值稅平均負擔率分別為1.97%,1.72%,1.66%,遠低于4%,現行的稅收政策和征管方法使商業零售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的實際稅負明顯高于一般納稅人,不利于小型的商業零售企業的發展,不利于商業生態的平衡。
二、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發票管理
1.加強普通發票的規范化管理
發票管理在稅收管理中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假發票能否嚴格識別和防范,一方面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影響到稅收環境和經濟秩序。因此,筆者認為,對普通發票,首先應加強規范化管理,統一規定普通發票的格式、防偽標識等。具體操作上,可參照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在格式、防偽標識、印制方面能有基本標準,以便納稅人在收取發票時,能根據這些基本信息,自行加以鑒別。
2.加快稅務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把識別真假發票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所有的發票管理中
現有的金稅工程,除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面推行防偽稅控認證系統以外,還應逐步全面取消手工票、普通電腦票。同時,還可考慮將小規模的納稅人也納入防偽稅控系統,通過防偽稅控機開具發票,或采用其他先進技術,如互聯網、電子數據處理系統等稅控裝置,加強交叉稽核,從而才能嚴格識別和防范假發票。
(二)完善現有的征收制度
1.制定相關法規明確租賃場地的水電費發票的開具問題
租賃場地經營已是目前普遍存在一種經營方式,由此而引發的水電費發票事項,通過企業與自來水公司、電力局協調解決往往進展緩慢,甚至于最后根本不能協調解決。因此,對現已普遍存在的租賃場地水電費問題,國家應制定相關的規定加以明確。筆者建議,可將大廈的總水電費按出租方和承租方協商確定的比例或合同約定的比例進行分割,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局則按分割后的水電費數額向出租方開具普通發票,向承租方(憑一般納稅人身份證明)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將專用發票直接開具給各水、電使用單位,才能確保水、電使用單位能抵扣進項稅金,從而由此解決商業零售企業租賃場地進行經營的稅負不合理問題。
2.核定商業零售企業的正常損耗率
針對商業零售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無法區分正常損失與非正常損失的客觀實際,為了使增值稅的征收更加現實合理,稅務機關可根據對商業零售企業現行經營過程中的商品損耗率進行調查,核定其正常損耗率。對企業正常損耗率之內的損耗,其進項稅額可以從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抵扣;企業損耗超出正常損耗率的部分,不得抵扣進項稅,沖減進項稅金。正常損耗率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每年核定一次。
3.調整商業零售企業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適當降低小規模商業企業的稅負率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面廣量多,是增值稅優越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條件之一。事實上,只要存在小規模納稅人,就不能實現充分的稅款抵扣制度,重復征稅的問題就無法徹底消除。因此,從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角度從長計議,對于獨立核算,財務核算制度健全,能夠準確計繳增值稅,并有能力從事防偽稅控系統技術操作的,在資格管理上不能僅以年銷售額作為唯一判斷標準,稅務機關應予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納入一般納稅人的管理范疇。與此同時,鑒于小規模商業零售企業的實際稅負偏重,可考慮在現行4%的基礎上,適當降低1-2個百分點,以平衡稅負,增強其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