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風險投資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及外延來看,兩者都是在國家經濟發展難以在舊的產業結構體系下持續,為構建新產業結構時提出來的,兩者之間具有高度的相同相通之處。對比2008年《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包括的高新技術產業與2012年《“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規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看到除了信息化學品制造找不到明確的歸屬外,所有的高新技術產業都可以歸入到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獲得的一個基本結論是:在目前的階段,高技術產業是可以代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的。
(一)風險投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1.融資機制。為創新提供資金是風險投資最基本的職能,與傳統投資方式相比,嚴格控制風險貫穿著從募集、使用、回收的風險投資全過程。在投資前,風險投資會對擬投資對象進行嚴格的評估,使得風險投資具有一種識別功能(Ber&Yafeh,2004)。一旦風險投資成功退出,憑借識別功能帶來的成功示范,會吸引其他資金積極跟進,從而促進高技術新興產業順利的實現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在資金提供過程中,風險投資為了控制風險,通常采用的是多輪投資的方式,逐漸向擬投資對象進行融資,以最低風險代價實現最高資本效率,促進了高技術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
2.融智機制。作為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在向高技術新興產業輸入資本時,常以股東身份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規范企業規章制度、推動企業文化形成,來促進創新型高技術企業成長與發展。Welpe&Kollmer(2006)、Hsu(2006)的實證研究表明,由于風險投資推動創業企業通過參與戰略聯盟或者技術許可這兩種協作活動,推動了新技術的商業化進程。Sheu&Lin(2007)比較有和沒有風險投資背景兩類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和所有權結構,結果表明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具有更加獨立的治理結構和更加透明的信息公開渠道。外國經驗表明,風險投資帶來的管理團隊能夠確保創業企業順利渡過一般創業企業人數發展到50-100時所產生“創業危機”。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風險投資發展的反饋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給風險投資帶來的回報是巨大的,因此,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風險投資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發展促進風險投資擴張,擴張的風險投資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興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正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風險投資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關系,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促進風險投資發展來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在我國金融改革的大環境下,風險資本對于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如前所述,要實現風險投資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共生協調發展,必須形成兩者之間良性的互動循環。為此,本文將選取高技術產業,實證分析當前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風險投資之間是否存在良好的互動共生關系,并依據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風險投資同步發展的建議。
實證分析:數據、模型
(一)數據的選取與平穩性檢驗本文選取我國1995-2010年的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作為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指標,歷年風險投資的規模值作為風險投資發展的指標。為了消除異方差,對原始數據均取自然對數,原始數據和取對數后的數據的時序變化圖如圖1、圖2所示。從圖1、圖2中可以看到,不論是原始數據的時間序列還是取自然對數后的時間序列,這兩組數據都有明顯的隨著時間增長趨勢,具有非平穩特點。為了進行協整分析,首先要檢驗這兩個變量時間序列的各自單整階數。本文采用ADF方法,依據赤池信息原則對這兩個變量進行單整階數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表1中的結果顯示,兩個變量LN_HTAV和LN_SAC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表現出二階平穩序列,即都是服從I(2)過程的時間序列。
(二)協整分析由于兩個變量LN_HTAV和LN_SAC原始序列是不平穩的,為了避免偽回歸,可以用協整分析方法來分析非平穩時間序列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穩定關系。本文采用EG檢驗進行協整檢驗。首先選LN_HTAV做因變量,LN_SAC做自變量進行最小二乘回歸,估計如下方程:接著對方程(1)回歸的估計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通殘差項的時間序列圖(圖3),可以看出殘差序列既不含趨勢項也不含常數項。對殘差序列用不含趨勢也不含常數的ADF檢驗來判斷平穩性,ADF值為8.72912,接受殘差序列存在單位根假設的概率是0.0127,可以拒絕方程(1)的殘差序列存在單位根的假設,該序列是一個平穩序列。協整分析結果表明,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風險投資的規模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穩定的關系。長期看,風險投資的增長對高技術產業的增長具有正的貢獻率,風險投資的規模增長1個百分點,則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就會增加0.74個百分點。這個結果與之前的多數文獻的觀點是一致的,即使在我國這樣一個金融體系并不完善的國家,風險資本也是影響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本形式。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了進一步研究風險資本與高技術產業之間的反饋機制和良性互動,必須對這種關聯關系的因果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變量的因果關系最常用統計檢驗方法是格蘭杰因果檢驗,本文的格蘭杰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2的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滯后兩期和滯后四期的風險資本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風險投資的確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風險投資在投向高技術產業時候,出于風險管理的考慮采取多輪投資的策略且通過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活動,實現對高技術企業的支持。而即使將顯著性水平放寬到10%,在1到4期滯后的檢驗中,都不能拒絕高技術產業發展不是風險資本發展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由此可見,高技術產業發展并沒對風險投資起到反哺作用,風險資本投資收益來源基本不依賴高技術產業。
結論
我國的風險資本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具有長期的均衡發展關系,進一步由格蘭杰因果檢驗證實了風險資本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風險資本不僅僅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來了資本,更重要的是給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了發展所必須的管理、制度、文化和市場。因此,當前在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大力發展風險資本。格蘭杰因果檢驗顯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是風險投資發展的格蘭杰原因。這反應了當前我國的風險投資往往熱衷投資傳統產業的現狀。在當前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的前提下,風險投資面臨的風險要比發達國家多得多,比如退出機制不完善,信用體系不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沒有建立等,這都是限制風險資本投向高創新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沒有擺脫對投資的依賴,在以投資規模換取經濟發展的政策引導下,風險資本投向傳統產業一樣也能獲得高收益,因此風險相對較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自然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也就不能向風險資本提供更多的回報。
作者:宋芬單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