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股票投資中教育哲學思想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育哲學作為哲學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它對教育中的基本問題,用哲學觀點給以理論上的闡明,它不斷影響著教育方法論和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時,隨著教育哲學的發展,教育方法論和教育思想也持續進行自身的革命。現階段文獻作者在討論教育哲學時都以哲學命題為邏輯起點,進行形式邏輯推演。隨著全民皆股特別是數以萬計新手沖入股市、加入“割肉團”,專家學者就股票投資活動在經濟方向進行數據挖掘。而筆者認為,股票投資這種似乎與教育“風牛馬不相及”的事,本質上也蘊含著非常現實的教育哲學思想。翻閱股票投資專業書籍時不難找到許多告誡投資者的警句,如不要與市場作對,要順勢而為等。隨著國際投資大師的相關信息引進到國內,他們的名言也逐漸被國人所熟知,如巴菲特所說:別人驚恐時,我卻貪婪;我知道我的能力邊界在哪里,也就從不逾界。這些警句名言看似與教育無關,但其中的思想則可以作為育人的哲學元素。由此,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股票投資中的教育哲學思想分析
(一)教育哲學中的“不要與市場作對”
資本市場作為股票投資的母體,決定了股票投資的特征。同時,不同國度的資本市場因其自身的結構環境差異性,也就使得股票投資人在行為偏好方面存在區別。那么作為處于我國產業結構環境下的高職教育,必然存在著區別于國外職業教育的地方,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與我國的職業教育生態作對,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天”。
(二)教育哲學中的“順勢而為”
股票的漲跌有其內在決定因素,當然也受到外部信息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作為投資者唯有做到了順勢而為的右側交易,才能實現收益的最大化或者虧損的最小化。同樣道理,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趨勢逐漸成型,作為個體的教師應在順勢而為的基礎上積極投身教學創新大潮,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才能體現教育者的內在價值。
(三)教育哲學中的“逆向思維”
巴菲特的名言似乎更適合于美國的資本市場,但其中也蘊含著教育哲學思想,即逆向思維。如高職院校都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課教學時,大家都在圍繞著教材體例進行程式化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技能證書達到畢業的基本要求。筆者在合作進行教學時,發揮團隊優勢,積極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課程聯系起來,通過緊扣互聯網+及在線教育,融入商務英語,體現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工具特質的附加值,從而提升該課程的學科地位。
二、對教育方法論的啟示
(一)“不要與市場作對”對教育方法論的啟示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習慣于從德國來獲取辦學營養,特別隨著“工匠”精神的引入,使得我國高職校在教改方面遠遠走在了高校系統的前列。但無論是“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還是培育具有“能工巧匠型”的高級技能人才,都需要大到適應我國的產業結構環境、社會人文環境,小到契合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特點。
(二)“順勢而為”對教育方法論的啟示
“順勢而為”包含著兩層意思:第一層,高職教學應與時代要求相契合;第二層,高職教學應緊扣教育政策導向。相對而言,不少高職院校并沒有做到第一層次的順勢而為,但在行政權威式的管理下卻能夠做到與第二個層次相契合。筆者認為市場的要求體現著時代的要求。
(三)“逆向思維”對教育方法論的啟示
不難看出,逆向思維在這里主要是指“不從眾”,而這并不與順勢而為相矛盾。現實表明,高職院校若要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要減少同質化,要在異質性上下工夫,要提前建立“五力”模型,進行SWOT分析,做到比別人多看遠一步,卻又先行一步。
三、教育方法論引導下的教學模式構建
在教育方法論引導下,高職學校可以從區域植根性、市場調研、對比尋優三方面來構建教學模式。
(一)形成區域植根性的教學模式
無論國外高職教育理念如何新穎,我們都應該堅持形成區域植根性的教學模式。這里的區域性屬于空間范圍,但在特定空間范圍內存在著特定的人文環境和產業環境。就是在同一地域內,由于高職學校性質、發展歷史、發展方向的不同,又可以劃為更小的區域。高職校只有結合區域環境,依托自身強勢專業,依靠企業行業,發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如,建立具有區域植根性的創業就業培養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發展素養。
(二)增強對就業市場環境的調研
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學院管理層應增強對就業市場環境的調研。就業市場環境直接受到產業結構演化趨勢的影響,因此,在調研中需要從趨勢上來把握就業市場環境的長期發展邏輯,還需要進行實地調研來獲得短期市場環境的第一手資料。這樣一來,才能切實引導高職各專業課程的教改工作。如,江蘇南通地區是我國老齡化城市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口近15年負增長,導致全市25%以上的人口在60周歲以上,有的縣區接近30%。因此,南通地區高職校研究并開設老年服務專業很有必要。
(三)在比較優勢中尋找辦學特色
逆向思維的根基是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的,因此,各所高職學院都應在自身的比較優勢中來進行辦學特色的提煉,辦好、辦精特色專業。而很多高職校通過更改“高、大、上”的校名,往綜合性方向發展,卻又受著本就不富有的資源的制約,這也是當前需要引起管理層重視的問題。
四、展望
最后,筆者在比較優勢中來提升辦學能力上,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展望:
(一)選擇合適企業共同辦學,進行現代學徒制探索
2015年8月5日,教育部公布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17個城市試點,南通入圍;100所高職試點學校中,江蘇6家,其中南通1家。因此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對推動南通地區高職校內涵發展,服務南通經濟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辦學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企業和行業,離不開“雙主體”育人方式。雙主體”育人模式中涉及兩個主體:學校和企業。建議選擇符合下述類型的企業:企業處于轉型升級期或快速發展期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迫切且需求量近年來能保持穩定,平時能重視企業文化培育工作,對新員工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要求高且能提供給新員工職業發展機會。企業的軟硬件保障能力強,能給試點工作提供實訓場所和生活場所,能提供校外師資并能提供部分經費等。更為重要的是該企業有著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的公德心。當然合作的時候,要真正體現“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校、企、生合伙人”理念,要能確保實現“誰培養,誰受益;誰獲益,誰投入;誰努力,誰發展”的工作效果。
(二)深化項目化教學方法,實現知識推送,師生協同創新
教學實施推進過程中,教學人員可在自主性、發展性、綜合性、開放性、可評價性、可復制性、可創新性等方面進行探索。項目化教學時,可以結合企業要求及規范,要統一工裝,采用企業流程、及企業規范,以工廠班組模式劃分學習組,按企業規范進行相關工作。教學任務結束后能達到預期總目標并能體現教學過程的規范性和創新性。在教學過程中,要破解學生與學徒身份互融及轉換等難題,使學生養成“思、學、做、創”等相關能力,在智商、情商、財商、靈商等方面有大幅提高。
五、結語
本文認為,股票投資這種似乎與教育不相干的事物,也蘊含著珍貴的教育哲學思想,如不要與市場作對,順勢而為,逆向思維等。在教育哲學的啟示下,當前高職教育應在:形成區域植根性的教學模式、增強對就業市場環境的調研、在比較優勢中尋找辦學特色等三個方面下工夫,以提高對社會的人才貢獻率,以實現“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喚醒”。
作者:劉海濤 單位:南通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