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幣國際化的條件和意義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本文在對人民幣國際化獲得豐厚利益的基礎上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以及路徑,最后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在現階段的基礎上創造條件,穩步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強勁勢頭,因此,許多經濟學家對世界多元化的政治經濟背景下的未來世界貨幣格局做出的大膽預測中,人民幣越來越被各方所看好,并成為構成未來世界貨幣體系的熱門“幣材”。
1996年,我國正式成為IMF第八條款國,自此,人民幣開始登上了國際經貿舞臺。1997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公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民幣挽救了亞洲經濟。目前,人民幣不僅在我國的邊境貿易中,而且在許多周邊國家已經成為了人們樂于接受的硬通貨。如:在越南,邊貿成交額中由人民幣結算的已經達到90%以上;在蒙古,流通的人民幣現金占總流通現金量的60%以上。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正逐步為世界所熟悉和接受。2001年,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國際周講壇上作了題為“全球結構演變與不確定性”的演講,他預言30年后,世界上將可能會有三種主要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2001年,“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和著名華人經濟學家張五常相繼表示,人民幣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作用
目前,在國內,關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也很高,許多經濟學家紛紛呼吁政府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人民幣成為未來的世界貨幣,因為人們認為我國將會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獲得豐厚利益。
鑄幣稅的獲得將帶來最直接的收益。眾所周知,輸出一定的本幣,意味著換取實際資源的進口。這些由貨幣發行者憑借其發行地位所獲得的利益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可言。目前,在美國以外流通的美元現金高達2500-3000億美元,而印制和發行一張美元的成本則幾乎等于是零,這些貨幣發行收益成為美國維持自身在世界政治、軍事領域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尤其依賴于資金財富。因此,一旦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減少我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而且將為我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
貨幣發行國把本國貨幣輸送到國外,無論國外央行以銀行存款還是以國債的形式來持有這些儲備資產,都意味著給貨幣發行國的銀行體系及政府提供了巨額的資金來源。通過銀行體系的資金運用和政府財政支出機制,這部分資金將轉化為可貸資金并創造巨額收益。而且,國際貨幣所執行的交易媒介等職能必然通過發行國銀行體系所提供的結算和支付服務來完成,這也為相關金融機構帶來了傭金收入。由此可見,在國際鑄幣稅收益以外,貨幣的國際化還必然為發行國帶來額外的金融業凈收益。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不僅僅能給貨幣發行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巨大的政治利益。也就是說,貨幣國際化為貨幣發行國所帶來的好處自然也是多層次的:貨幣必然給發行國居民和企業的對外交往創造方便條件,提高了經濟利益;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可以利用貨幣政策制定權來影響儲備國的金融經濟,并提升發行國自身抵御金融沖擊的能力。最為重要是國際貨幣發行國在金融體系中具有較大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物處理規則方面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
盡管本幣國際化能夠給貨幣發行國帶來豐厚的利益,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國家的貨幣都能夠成為國際化貨幣,筆者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金融體制的完善、國際交流的深入等等都密不可分。
保持我國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一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實現其貨幣國際化的根本保證和前提條件。美元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經濟交往當中一直被各國所廣泛使用,就是因為美國的GDP占全球GDP的29%,對外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17%。更重要的是,國際貿易的46%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國際儲備中,美元占了2/5。而且,作為國際貨幣,其幣值必須相對保持穩定。只有發行國經濟實力雄厚,經濟狀況穩定,才具有了幣值穩定的基礎,才能增強國外持有該種國際貨幣的信心。如果在今后十幾年里,我國經濟仍保持快速發展,到2020年GDP再翻兩番,我國就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將使我國初步具有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經濟實力。
良好的國際信用和充足的國際儲備是促使國際社會接受人民幣的重要因素。截至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8537億美元,成為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同時,長期以來堅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貨幣政策使我國獲得了良好的國際信用地位。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面對東南亞各國紛紛宣布本幣貶值、我國出口貿易下降等情況,我國政府為了阻止危機進一步蔓延,對外宣布人民幣不貶值。這樣才保證了各國投資者繼續保持了對亞洲投資的信心,同時也為我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信用,也為人民幣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礎。而良好的國際信用則為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完善的金融體系將會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強有力的保證。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不發達、不完善,金融機構的業務單一、數量有限,同時又缺乏相應的管理、控制、預警機制,那么則會嚴重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進而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最終其貨幣國際化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制度和體系,建立國際金融市場,通過接受以人民幣計價的短期流動性較強的負債,向國際上提供長期流動性較弱的貸款,借以提高國際清算能力和貨幣轉換能力,為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提供重要條件和工具,使人民幣國際化更具現實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
從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內在的演進規律、實施的難易程度來看,其大致會經歷四種路徑安排:
首先要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競爭能力不強,效率低下,證券市場容量較小,金融市場和監管能力都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因此,我國還不具備開放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條件,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穩步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
設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驗區。當前,在人民幣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可選擇對人民幣認同感較高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如在廣西、云南邊境地區實行人民幣特殊管理政策,兩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可通過銀行途徑兌換為可自由兌換貨幣或毗鄰國家貨幣,通過試驗區的運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
人民幣國際化是人民幣作為貨幣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國政府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快金融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推動金融中心城市的發展,完善其金融市場的市場化和國際化功能,并大力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業務,加大金融人才的培養。并且,我國應積極推動國內商業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鼓勵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為各國政府、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幣提供一個存放、流通的渠道,這同時也有利于國內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對外開放的深化,我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已經為時不遠。如果仍然為其他貨幣發行國源源不斷提供鑄幣稅收益和金融業收益,無疑是資源浪費,同時也損失了自己享受巨額的貨幣國際化利益的機會。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積極肯定人民幣戰略的前提下,有效借鑒其他國貨幣國際化的路徑與方式,審慎探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集體方案,走一條漸進卻堅定的貨幣國際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