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資產負債管理商業銀行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理論依據流動性管理理論
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分別是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其中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是現階段的主流。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是一種綜合了資產管理和負債管理的綜合性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認為,要想到達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均衡,必須建立科學而成體系的兩個方向的管理措施,讓負債和資產在結構上達到均衡,從而保持銀行必要的流動性。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的幾個基本原則是:
1、規模對稱原則。要求銀行的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達到相互均衡,即負債額決定資產運用額,以來源制約運用。
2、結構對稱原則。結構對稱要求資產和負債在結構(主要是數額和期限)上達到均衡。
3、償還期對稱原則(又稱速度對等原則)。該原則要求資金的運用應由資金來源的流動速度來決定。
4、目標替代原則(也叫目標互補原則)。指將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個目標綜合考慮。
5、資產分散化原則。要求銀行在資金分配時應盡量將資金運用在不同金融工具、資產和借款人的身上,降低資產運用的集中度。
二、我國銀行流動性現狀與存在問題
負債管理方面,采用流動性比例是重要的基本流動性指標。中國銀監會數據的2012年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比例與存貸比為:在資產管理方面,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資產不良率。我國對于資產不良率一直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而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不良率表現也一直較好。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樣遠低于銀監會要求,整體來看流動性情況較好。我國商業銀行在主要問題是負債結構中,存款占比過大,這與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的現狀有著直接的關系,也和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行為密切相關。其次,單位存款在存款中占比重較大,短期存款在存款中占比重較大。負債中存款占比較大,一個方面可能說明我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流動性情況較好,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主動負債,但是另一個方面,存款,尤其是短期存款,往往穩定性較差,其中很容易蘊含流動性問題。而我國金融市場融資環境不夠完善,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經驗較少,有可能在存款發生較大變動時面臨流動性問題。其次負債中短期負債較多。我們都知道,中短期負債相比較長期負債而言更加不穩定。
三、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和存在的問題,依據常用的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理論,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調整存款結構
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以存款為主,而且短期存款較多。為了加強流動性管理,我們提出調整存款結構的建議。主要是改善存款中的期限結構,增加中長期定期存款占比,以及其他中長期負債工具如CD存單等,增強存款整體穩定性。這需要借助銷售理論,將中長期存款作為主要銷售對象,努力增加占比。
2、調整資產配置結構
我國商業銀行資產配置單一化嚴重,應當更加注重其他的資產配置方式,如變現能力、流動性較強的證券如國庫券、政府機構債券等。建立合理的綜合資產配置體系,避免單一風險帶來的較大危害。同時適當按照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中的結構對稱原則和償還期對稱原則配置資產,建立合理的資產期限結構。
3、嘗試運用衍生品防范流動性風險
對于可以預見較長期現金流入而缺乏變現能力的資產,可以將不同資產匯集打包重組為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證券,即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可以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同時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渠道。有人認為衍生品交易泛濫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之一,但是防范風險的衍生品依然有其存在的積極意義,嘗試使用衍生評防范流動性風險給流動性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
作者:張藝鋒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金融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