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院開展兒童安全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兒童病區定期開展小組活動
2013年,社工部在為患者組織小組活動時,確定了活動的目的類型:支持型和教育型,在活動中讓患者之間獲取心理支持,同時獲得健康教育的知識。在社工們近一年的摸索中,小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幾乎所有的社工也都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組活動主要覆蓋在成年患者身上,而兒童患者群體中卻缺少類似的項目,即使兒科也有由社工組織的活動,但大多集中在六一聯歡會、不定期的游戲上。如何在兒童病區定期開展小組活動,活動內容的選題又該如何選擇,這個問題擺在了社工部的面前。亞心醫院是一家大型的心臟病專科醫院,開放床位達788張,其中兒童病區床位111張,主要收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這些患兒大多集中在0-10歲之間,多數孩子來自農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其中不乏留守兒童;而心臟病患兒的疾病特點、手術方式及術后恢復等讓其住院時間在7-20天左右。社工們通過分析患兒的家庭特點、年齡特點,同家長們積極進行交流,同時征求病區醫護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將活動的內容定在兒童安全教育上。但社工們日常的工作十分飽和,專門開展此項活動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她們想到了和志愿者團體合作。經過積極的對外聯絡,社工部與武漢英中學校的“1+1”志愿者社團取得了聯系。社團成員均為16-18歲的高中生,而他們志愿者服務的項目之一正好是由國際兒童安全組織支持的“兒童安全教育”項目,項目內容涉及: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高空墜落、觸電安全等。他們將知識做成小品、拼圖和幻燈,每周六的下午,在9樓兒童病區里,社工們提供活動場地、多媒體播放,指導志愿者們招募患兒及家長參與活動。他們們繪聲繪色的表演,夸張捧腹的肢體動作,讓患兒及家長們在娛樂的同時獲取了知識;活動中,志愿者們邀請患兒們一起拼“安全拼圖”,看安全畫冊,進行安全知識提問,對回答正確者發放小禮品,極大地鼓舞了患兒及家長參與安全教育的積極性。
二因地制宜進行兒童安全教育
通過幾期活動的摸索,社工部對活動內容進行了分類式創新。“1+1志愿者社團”為患兒們所提供的安全教育知識,大多是生活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而在醫院里,醫護人員所關心的安全問題與生活中又有所不同。于是,社工們帶著相機走進病區,在醫護人員們的建議下,拍攝了一套適合院內安全教育的圖片。如墜床、跌倒、燙傷、服藥安全等,圖片中的設施、場景均為患兒及家屬熟悉的病房,辨識度極高。而在志愿者的選擇上,則利用醫院附屬的護理學校資源。護理學校的代課老師大多為亞心醫院護士長兼任,她們對醫院環境、安全的管理非常熟悉。社工部將圖片制作成幻燈,老師對學生志愿者們進行培訓,結合兒童病區現場觀摩見習,每周對住院患兒及家長們進行安全教育,既豐富了患兒們的住院生活,學到了安全知識,同時也幫助臨床護士們減少了一部分的宣教時間。自2013年年底至今,安全教育活動的開展達50余次,惠及住院患兒及家長近900人次。一直以來,許多觀點都認為兒童安全教育應由家庭、學校(幼兒園)為主,社會支持層面大多是邀請交通、消防等部門到學校進行宣傳講解。然而,通過我們一年多的嘗試與摸索,發現對于兒童聚集程度較高、停留相對時間較長的住院兒童病區來說,根據疾病診療的周期特點,由醫務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攜手,共同進行兒童安全教育的方式值得嘗試與實踐。
作者:任軍 單位: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社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