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制教育在農村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法治社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同時,教育的理念也在日益發展變化,教育的發展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率,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處于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祖國明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今天的課堂教學應該成為教育青少年的主陣地。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使他們懂得基本且常用的法律常識,使他們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與人文社會道德規范。要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有機滲透法制教育,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呢?本文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的。
一、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和引路人
教師是學生身邊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自然而然地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必須是一個遵規守紀的人,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與同事爭吵,在上課時不隨意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更不能張口就罵不聽話的學生。教師要謹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法制知識、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等方面的教育,教導學生用規范和守則嚴格要求自己。爭當家中的乖娃娃,搶做學校的好學生。
二、利用好課程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法制教育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育要有助于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將會更有利于中學生了解社會,從而幫助他們跟上社會的發展,使他們將來接觸社會以后能夠遵循基本的法律規則和正確處事方式,以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新課程總體目標要求教師在設計一堂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要使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思想品德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等,從而達到全面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進而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化人才。
三、發掘英語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內容,把法制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
英語教師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依據英語課程的特點,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中顯性和隱性的法制教育素材,潛移默化地將“兩綱”教育、法制教育的內容滲透英語教學中,使學生不知不覺就接受了教育。與此同時,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為法制教育滲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堅實的平臺,教材中許多圖文并茂的闡述都在于強化青少年遵循學校、家庭秩序的意識。教材從七年級開始就循序漸進地滲透著這樣一種由淺入深的法制意識:學校、家庭生活有規則,社會生活同樣也有規則,人人都離不開規則,社會也必須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青少年必須遵守規則,遵紀守法,才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
四、英語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法制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事,從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出發。例如,教材七年級Unit3“Followthesigns!”這一課是以“attheswimmingpool/inthepark”等場景學習公共場所的規則。但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光學習規則是肯定不夠的,因此在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出示各種不同的規則,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分辨出不同場所的不同規則。當學生掌握了“rulesforthepark”后,我又舉一反三地列舉了“rulesfortheun-derground/library”等規則,因為這些規則都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學生也很容易理解,對他們來說在自己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往往會記憶得更加深刻。接著,我通過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rulesfortheswimmingpool”,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并教育學生必須遵守社會公德。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增強了依規則辦事的意識,讓他們為共建和諧校園以及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五、開展英語游戲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教學中游戲是課堂氣氛的調味劑,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英語教學時借助情景教學,并結合游戲規則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的教育,能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守法,怎樣守法,什么叫犯罪,進而懂得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常識。同時,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的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綜上所述,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是中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孩子很多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問題需要著手解決: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日趨增多,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受到了一定影響。許多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愛交流,有的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以往英語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提高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鑒于此,從小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率,還可促使他們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因此,教育工作者又面臨著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在傳授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學法、知法、守法。
作者:李蘭 單位:貴州省余慶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