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獨立學院學生教學特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特征;獨立學院應用型創新人才教育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學習不主動,投入時間少,偏重社會活動、自我中心意識強,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強調個體需求的務實性、調整教學計劃,構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獨立學院學生的群體特征和傳統高校本科學生群體特征具有相似形,但由于生源和學生本身的特點,獨立學院學生在群體特征在學習、行為和思想上又具有自己的特征,我們應該認清并結合其特征因材施教,培養出合格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獨立學院;群體特征;教育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舉措,是按照“民、獨、優”原則實行的公辦高校和社會力量合作辦學的新嘗試。獨立學院作為一種全新的普通本科層次的高等教育,只有認清其學生群體的特征并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創新新人才。
1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特征
獨立學院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新加入的本科層次的學生群體,這一群體和普通高校本科學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獨立學院的生源和學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獨立學院學生是一個明顯有別于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群體的一個不同的學生群體,其主要特征如下:
1.1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
獨立學院生源為本科三批的學生,因此學生的入學成績低于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學生。據有關數據統計表明,2000年至2002年本科三批與一批的分數落差為68~80分,本科三批與二批的分數落差為38~56分。分數的落差體現在那里?分數的差距背后隱藏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這也是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最大劣勢,這些差距在大學的學習中也逐步顯現出來。
1.2學習不主動,投入時間少,偏重社會活動。
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自控力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而且比較隨意,學習上遇到困難和問題往往主動避開,不肯鉆研,不會迎難而上;加之獨立學院學生大多數來自城鎮而且家境比較好,因此學生求異意識比較強,在人際溝通、組織協調以及創造能力顯示出一定優勢;再之,大學連年擴招,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許多學生偏面認為當前形勢下“鍛煉能力最為重要”[1],于是整天熱衷于校內外的各種活動。綜上所述,獨立學生避開自己的學習劣勢,利用自己的自身優勢和當前社會的不適當的誘導,是他們的學習投入的時間大大減少,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不斷增加,使學生的學習重心發生了嚴重的偏移。
1.3自我中心意識強,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強調個體需求的務實性。
獨立學院受經濟條件和錄取批次的影響,加上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和將以人為本的思想錯誤地理解為以自我為中心。一方面,缺少自我約束的鍛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組織紀律上對自己的要求不嚴,且好自表現,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關注個人利益,忽視自身義務,對同學缺乏關心,集體榮譽感淡薄[2];另一方面,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主題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視自己為高等教育的投資者和消費者,面對今后就業競爭的壓力,家長和學生更關注他們所支付的成本效益,對學校提供的教育的直接消費和對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價值提出更高的要求。
2獨立學院應用型創新人才教育對策
綜合我國當前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特征,要想培養出獨立學院自己的合格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培養對策:
2.1調整教學計劃,構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獨立學院學生群體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獨立學院的教學計劃既不能照搬傳統高校的本科教學計劃,又不能與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相類似。我們應以教育部高教[2005]1號和[2007]1、2號文件的精神為指導,遵循現代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重視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統一,搭建“平臺+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模塊即專業方向模塊,就是突破按學科方向分類的傳統思維,結合就業市場,尤其是腸液結構的人才需求來設置,增強專業的對口性,構建獨立學院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2.2加強實踐教學,保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硬件建設,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獨立學院加強實踐性教學,保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主要可以利用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源:
2.2.1獨立學院是傳統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的新嘗試,我們不僅要利用傳統高校即母體的優秀的教學資源,也應該利用社會力量即合作方的豐富的有助于加強實踐性教學的資源。例如,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和學生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2.2.2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由專職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兩部分組成,其中外聘教師除聘請母體的教師外,還聘請了社會上既有教授風范,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各行業精英即“雙師型”教師。加強教師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鍛煉的針對性和高效性,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
2.2.3獨立學院自己應在校內建立相應的生產工廠,實訓中心和實驗室,既是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的首要條件,又是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的重要保障。在校內實訓可以讓學生在比較從容的環境中熟練掌握并反復訓練[3]。
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在校內建立了與學科建設相應的研究中心21個,其中藥物信息與新藥研究實驗室、網絡與計算開放重點實驗室、集成化信息處理與控制重點實驗室為杭州市科技創新重點實驗室,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可以加強實踐鍛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強化思想教育,優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群體特征,我們應該在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時的擇業就業教育應始終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為紅線,圍繞公民教育主題,分年級分階段狠抓感恩教育和學院認同教育、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教育,通過各種活動載體和文件載體將此項工作做實、做好[4],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通過讓學生寫父母親生日等方式注重學生的親情教育,得到了父母的一致好評。
獨立學院目前是我國高等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田,我們應該借此東風抓好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按照教育部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