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觀念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家庭教育不僅是個體家庭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的事情。教育孩子,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可推卸。蘇霍姆林斯基曾尖銳地批評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疏于教育,這是人性的墮落。有些父母溺愛縱容、甚至忽視放棄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教育絲毫不放在心上,總以沒有時間為借口。蘇卻認為“如果沒有時間教育兒女——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因為沒有時間去教育孩子,也不會有時間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公民,更不會懂得什么是對社會事業的精神奉獻。因此,他呼吁每個家長要“獻身于社會教育事業,好好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好的公民、好的工作人員、好兒子、好女兒,未來的好父母”。因為“子女是家長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
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和紐帶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的這一細致、復雜的任務。”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必不可少的橋梁。因為社會教育雖然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和范圍,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延伸、擴展。家庭是社會中各個機關組織賴以存在的細胞,家庭教育則成為社會教育的根本和基礎。同樣地,學校教育若想實現其教育目標,就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蘇同時也強調,“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個人應該學習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時都在和學校集體的精神生活相接觸;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學校里集體主義的道德文明在許多方面,就是開在家庭里的許多花朵的果實。”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培養孩子的義務感包括兩方面:1.從小培養他們做父母的義務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從現實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結論。在他研究的200多個年輕家庭離婚的案例中,有189個離婚案件是由于之前從未受到過義務感的教育,對家庭沒有責任感的意識,所以才草率地離婚。所以他強烈地呼吁:“親愛的父親們和母親們,要從道德上培養自己的孩子做好父親和母親的準備。”[2]2.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義務感。蘇認為,“勞動是最偉大的美,同時也是最艱巨的事業。認識這個真理,是教育的奧秘之一。”家長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情感。即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二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勞動,經過鍛煉形成習慣。
(二)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對孩子愛的能力的培養,按照由低至高、由淺入深的順序主要從五個方面培養。1.愛自己。蘇認為愛護自己的尊嚴和榮譽,這是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務,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2.愛父母。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都是為了自己,自己同樣要愛父母。因為“父母給了你生命并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愛惜他們的身體,使他們安寧。不要給他們帶來痛苦,不要使父母傷心和感到憂愁。”3.愛家庭。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父母和家庭,培養孩子形成家庭榮譽感。4.愛他人。“要珍惜孩子們的愛人之心,要不斷鞏固他對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個人只有在他愛人們的時候才能成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愛,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發展,也就不可能逐漸地進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5.愛祖國。蘇認為愛祖國是人最崇高的愛的表現,教育孩子從小就關心祖國的現在和未來。“像珍惜自己的聲音、自己家庭的榮譽,珍惜這一種神圣職責。”
(三)教會孩子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要關注的是,讓我們所培養的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讓認識過程每一步都使心靈變得更高尚,使意志煉得更堅強。”思考作為一項復雜的腦力勞動,需要及早培養。他認為對人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的。“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身上伸展出來。”他教育兒子“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精神上的營養越豐富,你們的爭辯就會越激烈,你們對生活經驗的認識也將越深刻”。他認為“孩子應當盡可能早些學會思考、領會和判斷,這種思想越成熟,兒童情感就會越深刻。”[1]因此,他強調父母“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慧,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作者:崔紅潔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