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師范專業選修課教學與發展探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非師范專業選修課教學與發展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非師范專業選修課教學與發展探索

      【摘要】教學設計是開發課程和指導教學活動實施的一種系統方法。運用ADDIE模型,融合多種學習理論,對非師范專業《現代教育技術》通識選修課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與開發研究,采用主題式教學內容和團隊式教學模式,設計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與評估優化,課程的教學體系日臻完善,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被廣大學生認可。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通識課;教學設計;ADDIE模型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缺乏跨學科的廣度。我國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學生在進校時就選擇了專業而很少去學習專業外的知識,缺乏跨學科的廣泛學習。在高校現有的課程體系中,通識教育課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跨學科的廣度問題。但是由于理念和認識上的偏差,目前許多高校的通識教育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諸如認為通識教育不如專業教育重要、課程設置不夠規范、教學內容過分廣而泛、教學方法單一、考試要求不嚴、學生興趣不大等,使得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然而,高校要想培養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人才,必須高度重視通識教育,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適時調整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徹底擺脫填鴨式教學方法和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拓寬視野,培養其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習和工作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文件提出的“培養和提高本科生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學習的能力,以及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的要求,我們向學校申請并獲準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現代教育技術》通識選修課。為搞好本課程的教學,我們運用有關學習理論和ADDIE模型對本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和開發研究,通過三年的實踐與評估修正,不斷改進和完善本課程的教學體系。

      近年來,國內有關師范類專業《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文獻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楊九民等[1]設計與開發了“六模塊、三層次、十六專項”教學內容與過程體系結構;王源[2]研究了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材編寫、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改革;張偉平等[3]進行了基于主題學習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設計;陳衛東等[4]提出了“專業-素養-實踐”三維結構下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張巖等[5]構建了網絡環境下高等師范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體系;黃映玲等[6]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的立體化教學改革對策和方案;羅群英等[7]進行了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設計。但目前尚未見到有關非師范類專業《現代教育技術》選修課教學設計的研究報道,為此,我們開展了這方面的探究。

      一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與模型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以人類學習和傳播理論為基礎,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的人力和非人力資源,對學與教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估的系統方法。”[8]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對人們究竟如何學習的深刻理解之上的,主要的學習理論有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多元智能理論、體驗式學習理論和成人教育法等,它們以各自的觀點闡述人們如何進行學習,都有可取之處,但也有不足[9]。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大學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多種學習理論的融合。在已有的多種教學設計模型中,ADDIE因其簡單易用而成為最通用的模型之一,包括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和評估(Evaluation)等[10]關鍵步驟,可細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預期教學任務和目標分析。包括預期教學任務分析、教學對象特征及其需求分析、教學目標分析等。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授課模式與教學手段的選擇與設計。

      第三階段:教學課程開發。即是將單項的教學活動組織整合成一項完整的教學課程。

      第四階段:實施與評估。組織實施各項教學活動,對過程進行監測,對效果進行評估。

      可見,教學設計是開發課程和教學活動的一種系統方法,需解決三個重要問題:①為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教學對象及其需求是什么?②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最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是什么?③如何評估學生已經學到的東西?

      二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分析

      1預期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分析

      師范院校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師范生在畢業前得到基本訓練,初步具備教育技術的能力,以盡快縮短從事教學工作的適應期”。[2]即,師范專業開設本門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和教學資源應用與開發的能力,而非師范專業開設本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和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為此,我們確定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非師范生了解信息時代的學習理論、學習媒體、學習環境、學習活動設計等知識,初步掌握學習資源的獲取、圖形圖像的采集與處理、音視頻的處理、演示文檔的設計與制作等技術。本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非師范專業本科生的信息素養,提高他們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2教學對象特征及學習需求分析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主要是我校各學科專業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或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初步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本操作和應用技能。盡管如此,受中學計算機基礎差異的影響,仍有不少大學1-2年級學生不具備很好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之后開設《現代教育技術》通識選修課,有利于彌補這部分學生的不足。同時,在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中,多數學生態度端正、學習積極性高,但也不排除少數學生最初選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通識課學分。基于對選課學生的特征及學習需求分析,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還必須有別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

      1主題式的教學內容設計

      主題教學是將課程教學內容以主題或專題的形式進行組織,在信息資源和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采取課堂講授、操作實練、探究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多種形式開展的教學活動。針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內容多、范圍廣、許多內容涉及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單純的知識點傳授對已有初步信息知識和技能的學生缺乏吸引力等特點,我們采取主題教學模式開展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在教學主題選擇與設置上,既借鑒師范院校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教育技術、教學媒體、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絡教育應用等六大主題學習單元[3]的經驗,又根據非師范專業開設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選課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9個主題,包括現代教育技術概述、信息時代的學習媒體、學習活動設計、信息化學習環境、網絡學習資源獲取、圖形圖像的采集與處理、數字音頻處理、數字視頻處理、演示文檔的設計與制作等,并且明確每一個主題的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見表1),著力提高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

      2團隊式的教學模式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受知識背景和學術專長限制,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完全精通所有領域。為此,我們改變傳統的一個教師從頭到尾講授一門課程的教學模式,采取團隊成員分別承擔不同的教學主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本課程教學任務的模式。實踐證明,這種團隊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使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其所長,而且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3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關注和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非常重要,但教學內容如何傳播到學生?也同等重要。有效的教學設計者創建的教學活動和材料不僅能高效地呈現教學內容,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將每一個教學主題作為一次教學活動單元,分別進行系統的設計,包括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規模以及信息化教學環境確定授課模式,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特性選擇教學手段等,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四教學活動的實施與評估

      我們設計和開發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已先后在2008、2009和2010年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了該通識選修課。每次該課程結束時,我們都面向選課學生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評估與修正。經過三年的努力,該課程的教學體系日臻完善,越來越受到廣大選課學生的歡迎。2009年12月,我們首次利用校園網對該課程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有65名選課學生自愿地參加了此項調查活動,有效問卷達64份,調查內容涉及教學特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在“本課程最吸引你的做法是什么”情況調查中,27.2%的學生選擇“教學模式的創新性”,31.8%的學生選擇“教學內容的主題性”,30.6%的學生選擇“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在教學內容調查方面,表2顯示出不同的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不同需求,每個教學主題都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對其感興趣,尤其以采用實際演練教學方法的技能訓練型教學主題更受歡迎;在教學模式與方法調查方面,95.3%的學生認為團隊式教學模式新穎,90.6%的學生認為團隊式教學模式對其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有幫助或一定幫助,81.3%的學生希望有更多的通識選修課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調查方面(表3),89%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優秀或良好,98.4%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總體教學質量好或較好。

      調查結果表明,本課程采用的主題式教學內容、團隊式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等都對選課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本課程的團隊式教學模式新穎,對提高他們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有一定幫助,希望更多的通識選修課采取這種模式組織教學;多數學生認為本課程教學團隊優秀,教學效果良好,對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個人信息素養、掌握新技術的應用、改善個人的學習習慣等有幫助,課程總體教學質量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結束語

      本課程運用ADDIE模型,融合多種學習理論,對非師范專業《現代教育技術》通識選修課進行了系統的教學設計與開發研究,設置和選擇了主題式教學內容和團隊式教學模式,設計了靈活多樣的與教學活動具體目標和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與評估修正,使該課程的教學體系日臻完善,收到了令學生滿意的教學效果,可為非師范專業開設本課程提供有益的借鑒與示范經驗。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師范教育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教育報刊社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

      鄭州師范教育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南省教育廳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AV成人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