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時代的需要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同時也是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年輕一代將成為未來社會創業的主體。根據權威數據,21世紀全世界將有50%的大學生走向自主創業之路。受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目前正處于創業活躍期。這些創業者的面孔也日趨年輕,而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自主創業的大軍中,成為創業洪流中引人注目的亮點。大學生有人生追求的激情和夢想,然而理想和現實卻總是存在著相當的差距,真正的創業之路必然是充滿艱辛和曲折的。年輕人開創的事業能否真正生存下去,并得到穩定經營和有效發展,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總結這方面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其中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和規律,即良好的心理素質、必備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相應的經營管理知識,以及堅韌不拔和勇于奮斗的精神,是創業的首要條件。激情和理想能否成為現實,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對大學生進行關于創業的專項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和形勢的需要,越來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視。
二、轉變觀念,走創業之路,勢在必行
從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來看,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反映出我國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革,以及在這種變化與變革中大學生所經歷和承受的現實和心理的壓力。因此,轉變觀念,走自主創業之路,勢在必行。
(一)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
近幾年來,高校為適應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對學生進行著應急式的就業教育。諸如崗前培訓,就業前指導,告訴學生應聘的技巧以及掌握職業的技能等等。在目前的形勢下,僅僅靠著這些是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就業難的形勢和狀況的。因此,高校不能再局限于就業教育,而應該將其拓展為以創造、創新和創業為主題的創業教育。大學應該成為創業者的搖籃。要教會學生如何創業,而創業教育是創業成功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
(二)轉變觀念,認清就業與創業的關系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靠國家計劃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是毫無可能。“只有創業,才有就業”,通過大學生自主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乃至社會發展問題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和途徑。等待就業是一種消極的觀念,只有積極創業才能增進社會的活力,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促進社會的發展。
(三)由被動適應轉為積極介入
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就業問題,當一些學生轉變觀念采取積極應對的方式來嘗試獨立創業時,發現他們缺乏必要的知識與足夠的心理準備。這時往往造成滿腔熱情卻無所適從,或是在創業之后很快失敗的局面。反映出由于高校創業教育的滯后而造成學生創業能力的缺乏。不言而喻,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積極介入市場經濟洪流,是形勢的要求,刻不容緩。
三、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創業教育,從廣義上講,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是通過相關的教育內容和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項能力。使其具備首創精神、冒險勇氣、獨立思考、相關技術、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素質;從狹義上講,大學里的創業教育,主要是提高大學生創辦企業、事業的理論和實踐技能。
(一)創造是人生價值的終極目標和具體體現
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做人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形態都會在其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做人的原則。但無論何種社會形態,創造是人類社會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是人與動物區別的主要特征和標志。大學生是社會的希望和棟梁,創業成才意味著對社會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這樣的人生目標才會有價值。
(二)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首要條件。創業活動是一項面臨嚴峻挑戰和壓力的創造性事業,必須具備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人,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樂于助人、人際關系協調、生活樂觀、積極進取,能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事業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潛能得以有效發揮,并善于根據新形勢適當地調控自己的身心狀態,以便更有效地發揮才能。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勇敢地迎接挑戰和戰勝困難。
其次,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必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必備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是使創業者在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領域里施展才華的有力保證。創業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在確定專業方向的基礎上,打好扎實的基礎,拓寬知識面,有助于將來更好地向著縱深方向發展。同時,能夠根據事業和市場的需求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達到博專結合,才更加有利于創業。
其三,相應的經營管理知識和社會交際能力,是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有力保證。創業者要面對企業和市場,就必須學習掌握經營管理的知識和能力,同時,還應具備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業者必須順應社會潮流,頭腦開放、眼界開闊,并善于與人交往,理解、尊重、信任別人;自信、進取、不盲從;開朗、豁達;在人際關系中,即競爭又合作,以友好開放的心態對待別人,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同時,能夠正確和客觀地認識自我,發揮自身潛力,努力創業。
第四,勇于實踐的奮斗精神和務實求真的應變能力,是創業者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科技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所有這些都會向創業者提出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創業者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觀念,認識到人與社會是互動的循環體系,人與社會的發展要適應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要樹立人、自然、社會協同發展的觀念。創業是個探索和摸索的過程,創業者要能夠與時俱進、適時取舍、求真務實、沉著應變,才能夠適應市場并求得企業或事業的生存和發展。
四、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創業是發現機會并付諸行動的過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是一個事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每一步都充滿著坎坷與艱險,創業需要過人的智慧與勇氣,更要有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創業教育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需要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探索。
(一)創業理論
創業理論是對創業活動、創業過程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和研究。這些構成要素既包括創業活動的主體———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經理人,也包括創業活動的客體———創業機會、創業環境、創業過程的組織模式等。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些要素的特點、作用以及相互關系,可以幫助創業人員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理解創業活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減少創業的盲目性。
(二)創業實務
創業實務是對創業程序的分析和梳理,包括創業素質的培養、創業經驗的積累、創業計劃的制定、商業機會的選擇、創業企業的建立、創業成果的收獲等。這是創業的一個完整的過程,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正確理解和認識每一程序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可以培養創業人員的創業意識,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念,認真把握每一個創業環節,促使創業活動良性運行。
(三)創業實踐
創業實踐是創業理論與創業實務的具體應用,主要是對創業方法的研究。它包括創業策略、風險投資、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創業實踐注重具體操作性,解決如何創業的技術性問題,為創業人員提供具體的運作方法,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五、發展和完善創業教育
我國目前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未能形成系統和完善的創業教育理論與培訓體系。因此,高校創業教育亟待完善。除課堂教學外,還應利用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教育。如案例研究、創業實習、成功企業家講座等,使學生充分了解創業的內涵和實質,進而逐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中,這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活將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大學畢業生創業將是社會生產力中最具活力、最富創造力的因素,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創業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每一名創業者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