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到雙語培訓的整個進程.本文分析了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綠色心理環境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雙語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數民族雙語在職培訓教師,他們從全疆各地來到這個集體中,背負著即將成為新疆雙語教育脊梁的責任.所處的條件極其艱苦,從事的義務教育責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如何適應教師與學生身份雙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決家庭的后顧之憂?如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這些問題使他們的心理繼康出現了各種問題,如:抑郁、焦慮、偏執等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的今天,我們理應關注廣大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決教師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雙語培訓教師自身的心理建設,幫助教師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臺灣心理學家何永鈺教授曾提出一個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癥狀出現率,P指內外壓力總和,E指自我強度(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這個公式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與內外壓力和自我強度有關:心理健康程度與自我強度成正比,與內外壓力成反比。下面我圍繞這個公式闡述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一、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習任務繁重、壓力過大。
這是雙語培訓教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雙語培訓教師職業本身有其特殊性:未來的教育對象是少數民族小學生,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雙語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要求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雙語教育任務的復雜性,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與適應能力。因此做一個合格、稱職的雙語培訓教師難度大、要求高.這于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重與壓力,勢必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培訓課程,特別是通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考試。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有很大的難度。雙語培訓教師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外.還要懂得雙語教育的理論和方式,有雙語教育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語言民族的文化.這樣的教師從事雙語教學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這與教師原有的認知結構、業務能力、身心素質發生尖銳的矛盾,在如此重壓之下,教師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壓力自然降臨。
雙語培訓教師心理狀況不佳的現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們或者來自全疆各地,遠離親人.從小家庭驟然過渡到陌生的集體,面對陌生的城市和校園。思念父母妻兒,對生活的不適應困擾著他們。或者家在烏魯木齊市,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擔心子女的撫養教育問題,家務勞動繁重(特別是女教師)。最為重要的是教學的純漢語環境打破了教師們過去熟悉的民族語言環境,讓他們無法完全適應,這和他們固有的文化傳統與民族心理有密切的關系
2.“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
通過問卷結果及對個別教師的心理咨詢,我發現部分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為不僅學習任務繁重、壓力過大,而且承受各種壓力的“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調查發現,這些教師抗焦慮的能力普遍較差,遇事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不少教師時時擔憂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表現出許多軀體癥狀;相當數量的教師強迫癥狀明顯,常常出現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無意義的思想沖動、行為,表現出謹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優柔寡斷、墨守成規和苛求自己等癥狀,久而久之,必然嚴重地損害自身的心理健康。雙語培訓教師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內部又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這樣的結果,按照何永鈺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癥狀的出現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許多。
二、提高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強烈的不適應會導致部分教師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們的交往動機、成就動機、學習興趣、社會競爭意識和社會歷史責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到雙語培訓的整個進程.我們必須都來關心、愛護他們,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認為,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的根本所在是加強心理輔導,化壓力為動力,為他們構建綠色心理環境,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綠色心理環境主要指的是無污染,有合理壓力,具有和諧學習、生活氛圍的無焦慮的雙語培訓教師學習環境。
那么如何對心理進行“環保”.幫助雙語培訓教師塑造健康無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壓力機制的效應告訴我們,人時時刻刻處于壓力之中,沒有一點壓力,人將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總和效應,無時無刻的壓力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機體的適應是被動地緩解壓力,一個人更應該主動緩解壓力。下面是一些給雙語培訓教師減壓的處方:
1.提高認知能力.尤其是漢語言的聽說能力
幫助教師設定目標負載,拋除垃圾負載,減輕壓力。學習的壓力多來自于語言的障礙,當溝通沒有問題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還要擴大知識范圍,學習用漢語規范地授課、寫教案。大量的事實證明,只要有較好的外部語言環境,雙語培訓教師是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漢語水平和教學能力。
2.提高工作抱負
一個人的抱負水平決定著其承受壓力的水平。大多數雙語培訓教師只是被動地接受原所在學校的任務來學習雙語教學,沒有對未來工作事業的規劃.被動地學習,這樣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們應該提高教師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讓其內部動機來驅動外在的學習表現。
3.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維護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主要有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方式。我們要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重視團體輔導的作用,并且定期開展活動。雙語培訓中的來自偏遠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民族教師進行團體心理咨詢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他們由于生活環境所限,接觸漢語的機會很少,在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達標程度較來自烏魯木齊的民族教師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經驗、生活習慣、學習基礎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他們會遇到比來自烏魯木齊的民族教師更多、更大的困難、障礙和不適應,這就給個別心理咨詢帶來了很大難度,而團體心理咨詢的特點和優勢可較好地應對這一特殊情況.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以適應環境,完善和發展自我,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4.其它方法
前文闡述的是減輕壓力的根本方法,此外還有多運動、多笑、用寬容的心來看待周遭事物等。因此,針對雙語培訓教師的不同需要,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提高他們的心理滿意度,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
總之,全社會都要為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營造一個支持教師職業威望的社會氛圍.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純綠色生態學習生活環境,減輕他們過重的學習與心理負荷,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境的轉變,切實解決他們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困惑,給他們全方位的呵護和慰藉。同時,應該啟動“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工程”,有條件的地區和培訓學校應建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雙語教師繼續教育工程”。這樣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雙語教師師資隊伍將大有希望。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