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教育課程革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尊重教育為核心整體構建并扎實推進三級課程建設
“精心培育尊重合作的學校文化,全力打造尊重教育的品牌特色”是我校“十一五”時期確定的發展目標。為了有效實施這一目標,在落實國家課程方面,我們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并依據教材內容,根據課改要求,在積極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同時,努力尋找新課程改革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結合點,編寫了以“四個尊重”為核心的《學科可持續發展教育實施大綱》,促使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有效開展滲透式尊重教育;在活用地方課程方面,我們根據昌平區教委下發的課程計劃,用好地方教材,整合地方資源,與德育少先隊緊密結合,在專題教育活動中進行體驗式尊重教育。在開發校本課程方面,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充分利用、整合各方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深化尊重教育。我們編寫了以“四個尊重”為核心的校本教材,并將其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圍繞“四個尊重”,開發了學科拓展類、專業興趣類和主題實踐類三大類20門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創設了發展的空間,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
以校本教研為重點扎實開展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實踐
學校強化“單元首備說課制”,實現責任分擔、資源共享。“單元首備說課制”是我校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假期里,每個老師按照教導處要求,按照教研組長分配的任務,完成一個單元的備課任務,開學后,逐單元、逐課進行說課研討,之后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以實現共享。這項舉措有效整合了集體智慧,提高了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的能力,促使整個教研組的教學能力不斷跨上新臺階。學校積極開展“爭創優秀教研組”活動,形成有效競爭、智慧分享。“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主題。我們以“爭創優秀教研組”活動為載體,促使各教研組之間形成有效競爭,共同探討提高常態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幾年來,圍繞主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語文學科“聚焦單元備課,提高第一課時教學實效性”研究;數學學科“函數思想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跨越式課題“20-10-10”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教師發展性評價課題“教師教學技能”研究等,這些課題研究成果,以教研組為單位,通過“同課異構、一課多磨”、“教研組評優展示”、“師徒之間一說一上”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研討,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策略。
圍繞三維目標建設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團隊
教師是教育活動最終獲得實效性的關鍵因素,也是學校教育持續改進最有力的變革力量。教師本身的發展,不但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堅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樹師德———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懷抱中成長。我們通過師德規范———制度約束;獎懲辦法———過程評價;用愛呼喚———特殊兒童教育交流研討;“六最”評選表彰———榜樣引領,樹立高尚師德,營造充滿溫馨和關愛的人文環境,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強師能———讓教師在不同的平臺上起飛。1.強化學習,使教師們具有獲得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新課程標準,以教研組為單位,研讀新課標;舉行“共讀一本書”讀書交流會,評選“書香教師”,為榮獲“書香教師”榮譽稱號的教師,免費訂閱專業學習雜志。2.課題研究,促使教師逐步向研究型教師轉變。我校以“以尊重教育為核心,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建設”課題為龍頭,下設9個子課題,成立了教科室,確立了“校長統領,教科室統管,主管領導統抓”的學校教育科研總體構想;形成了“一題統領,分項深入、資源整合、整體推進”課題研究網絡,將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3.專家引領,打好教師發展的根基。自2005年以來,學校先后聘請賈美華、吳正憲、劉德武、張光瑛、竇桂梅等20余位專家和特級教師到學校傳經送寶。通過專家引領,促進了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4.骨干先行,推動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我們按照“抓點—串線—鋪面”這一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工作思路,將所有的骨干教師整合起來,通過課題培訓、觀摩交流、送教下鄉等活動,促使教師在不同的平臺上,朝著自身的專業發展目標不斷努力。健師心———讓教師在愉悅的心情下工作。教師沒有陽光般的心態,就不能培養出具有陽光般心態的學生。在工作生活壓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如何平衡教師的心態,讓教師健康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學校領導班子放下架子,融入到教師當中,拉進與教師的心理距離;關心教師,讓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家的溫馨;讓教師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親情,凝聚力量。
學校文化逐步形成品牌特色日益凸現
隨著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隨著課改理念的深入人心,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彰顯了學校辦學特色。“以尊重教育為核心,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建設”的課題研究統領了學校的各項工作,提高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自2005年以來,圍繞可持續發展教育,學校成功舉辦兩次市級現場會,出版了專著《在科研中實現對學校的領導》,主編出版了《學科可持續發展教育實施大綱》等6本研究成果專輯,先后5次在北京市可持續發展教育年會及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際論壇上作交流發言。先后榮獲“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首批示范校”、“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首批示范學校”等多項集體榮譽。促進了學校及教師的發展。通過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教師更新了觀念,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增強了反思意識,促進了專業發展。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科研興校示范單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昌平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等國家、市、區級集體獎勵若干項。昌平區美術教學研討會先后兩次在我校召開;學校高年級數學組在全區校本教研年會上進行了現場教研觀摩展示。2007年5月24日,在全國校本教研昌平分會場展示活動中,我校高年級數學組再次代表全區小學數學進行教研活動展示,得到了與會領導和專家們的充分肯定。提高了學校教育質量。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研究意識逐漸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學生參加的實踐性活動逐漸增多,學習積極性愈來愈高。在區教學質量監控中,學校多次被評為“小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優秀學校”。我校齊曉彤同學作為全國少代會的代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并榮獲宋慶齡基金獎;姜紫嫣同學代表中國參加了聯合國第十六屆關于環境問題的繪畫比賽,她的電腦繪畫作品《酸雨來了》獲得世界第五名、亞洲第一名的殊榮。我們期盼著在尊重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遵循“合作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以仁育人”的管理思想,使教師享受專業發展之樂、感受教書育人之樂;使學生享受童年學習之樂,體驗健康成長之樂。讓我們的校園在濃濃的書香氛圍中,在相互尊重、默契合作的文化氛圍里,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