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制度和教學理念的不斷改革、進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單方面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但這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也不能滿足現代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需求。因此,文章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來探析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所應作出的改變。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新課程改革是新一輪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簡稱,自建國到現在已經開展過許多次,其教學理念主張以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學習態度為根本,重視教學過程,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依賴教師的傳輸性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但以往的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大量的重復性和缺乏實際意義的教學內容令小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方式,首先應從小學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入手。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式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都是傳輸性的教學方式,即以數學教師為唯一主導的教學方式。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了過多的位置,忽略了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包括學生的數學思維、個性特征和心理條件等,這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學習數學過于依賴教師,因而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小學數學中的探究性,并沒有被有效利用。很多數學教師忽略了引導和協助小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在知識點的講解和解題過程中,數學教師往往是采用告知和記憶方式進行數學教學,這也是部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無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需求也在相應地改變。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綜合教學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知識講解較強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則較弱;善于與學生互動、教學方式較多元化的教師,可能因為自身教學經驗較少,最后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這是因為小學數學是基礎知識,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也相應寬松,所以就很容易導致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加上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就更加凸顯了解決該問題的迫切性。
二、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方式
(一)更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只有確立目標,教師才可以根據目標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但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目標都過于單一化,這也是導致小學數學教學單一化的主要原因。小學生因頭腦、個性、以往的受教育情況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對于數學的學習、理解和認知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以考試成績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已經不適合新課程改革下小學生的需求。以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核心,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目標而言,除了最為直觀的成績,應該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的心理變化,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不考慮小學生數學成績的部分,學生由消極的學習態度,轉變為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確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時,提高數學的實際應用意義,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一方面增加了小學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同時,不同個性、思維模式的學生也對數學有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這也符合了新課程改革中注重學生個性培養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小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度,直接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師生間的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直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現象。課堂上,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互動和回應,就很容易導致學生過于依靠教師而進行被動性質的學習,離開學校或教師,很多小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低效。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首先要打破靜態的課堂教學。針對這方面,首先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利用一些簡單的模型或是畫圖來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可以親自感受數字的實際變化、幾何圖形的變化等。令學生的大腦和手共同參與其中的同時,也減少了固定教學模式帶給學生大腦的疲勞感和枯燥感。
(三)教學評價的創新
教育教學的進步,離不開相應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和讓數學教學與時俱進的關鍵所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應從效果和效率兩方面同時入手。效果則分為短期和長期的效果,而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離不開對效率的評價。短期效果可以理解為學生對一個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況,而花費了多少時間和是否達到了理想的效果,離不開教學效率的評價。而考核評價制度,則是檢驗數學教師教學不足之處的有效方式。考核的內容,在以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為基礎的同時保證其全面性,除了學生的成績之外,還應包括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接受情況和心理態度。最后則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是否發生了改變以及改變的程度等,而不是以課堂紀律和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考核評價的內容。
(四)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教師是從事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是聯系教育與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學生可以從多個渠道學習數學知識,但最直接、最全面的仍然是數學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直接影響了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實際效果。目前,雖然多數數學教師相互之間的教學方式各有不同,但自身的教學方式卻比較單一,這就導致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只適用于部分學生。所以,校方在組織教師培訓時,不但要加強教師教學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還要加入針對學生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教學培訓內容。另外,要加強教師思想文化上的培訓,包括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思想品質的培訓,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可以保證教學創新的有效性。
三、結語
在教學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創新并不是指一味地推翻以前舊的教學方式方法,而是在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求,轉變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令學生順應時代的進步,符合新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2]王建峰.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談[J].基礎教育研究,2014(17).
作者:張彩霞 單位:河北省邢臺市中興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