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師美的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聽語文老師授課的過程中,總感到有些語文教師的課令人難受。教師把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章拆解得支離破碎,把原本意境優美、充滿趣味的文章變成了漢字詞語的堆砌。教師貌似冷靜、客觀,但語言無熱情、面部無表情,導致聽者無心情。這是什么原因呢?應試教育固然有責任,但主要還是教師自身素養的問題。語文是美的,語文課堂也應當是美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審美藝術,以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感悟、動情的話語,使學生對文章產生強烈的共鳴。如果教師沒有情感,缺乏熱情,那么,語文學習的途徑就會越走越狹窄,不但湮滅了感性,也失去了靈性,甚至倒了學生的胃口,使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失去了信心。
因此,語文老師要有真性情,善于表達真感情,會用美的形式來發掘與表現課文的美。作為語文教師,要學習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王棟生先生。作為內涵豐富、底蘊飽滿、特色鮮明的一種文化符號,給中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界增添了幾分驕傲——在民國時期卓然獨立的“白馬湖教師群”逐漸淡出之今日,王棟生先生為母語教育界贏得了難得而寶貴的職業尊嚴。作為語文特級教師的王棟生,堅守“站著教語文”這條教學倫理的底線。他將質疑、批判、探索的思想品格融入讀寫教學,持之以恒、潛移默化為學生的學習精神。面對《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這樣掩蓋災情造成死亡真相的所謂“新聞報道”,他有意引導學生尋找課文“悖謬”,顛覆文本主旨,從中砥礪思想鋒芒。
語文教師要拓展閱讀面,增加閱歷,用厚實的人生經驗為課堂打底。教師的語言表達和氣質修養會影響語文課堂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首先要加強自己的閱讀,用經典、用美文積淀個人的文化因子庫,并內化為個人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在閱讀之外,教師要走進大自然,感知壯闊、純粹的大自然之美i聆聽音樂,領略節奏與韻律的曼妙與雅致。這些經歷感知到的事物,可以豐富我們的認知,充實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的鑒賞、評價、表達和思辨能力。只有這樣,鮮活的語文課堂才會出現。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縱橫捭闔的課堂、文學的課堂、社會的課堂、人生的課堂,絕不會是支離破碎的、刻板呆板的課堂。
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精神,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知識的生成與掌握中是主動的,是共同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被告知者。教師要把自己的優勢與文本結合,與學生的需求結合,揚長避短,創造有個性、受歡迎的課堂。教師要在課堂上施展自己所長,強化自己的優勢,把學生帶入情感飽滿、幽默風趣的氛圍中,去感受、領悟文章的情與思、愛與恨。此時的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這里有活動、有思考、有欣賞、有感悟,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演繹、生成的鮮活靈動的課堂。語文教師還要勤于練筆,寫“下水作文”,用寫作提升教學藝術。與學生寫同一個題目,一起體味寫作中的甘苦,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師在深入思考、下筆行文的過程中,會更真切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把控命題的意圖。其實,教師的寫作活動也是對自己觀點、思想整理的過程,也由此把自己的文筆磨礪得更加成熟、老道,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