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教育留守兒童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留守兒童問題調查過程
1確定主題調研方法
(1)抽樣訪談。
(2)攤位采訪。
(3)詢問老師。
(4)家庭訪問。
2確定調研內容
(1)留守兒童的飲食起居情況,是否有人看管。
(2)留守兒童的課余時間如何安排。
(3)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4)留守兒童父母的歸家情況。
(5)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系交談情況。
(6)留守兒童對學習的看法和獲取知識的來源。
(7)留守兒童看護人類型。
3分析調研結果
通過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工作,加之針對性的對留守兒童進行相關的輔導關懷,能夠幫助當地留守兒童打開心扉,確保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同時積極響應了黨的號召,關心弱勢群體,致力共創和諧社會。本次調研采取訪談形式,考慮到小學生知識水平和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將調查問卷形式的問題通過口頭詢問講訴與調研對象交流,以此保證調研的順利進行。
二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1安全存在問題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近年來,與留守兒童有關的案件不在少數。留守兒童的第一監護人為其父母,其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數人選擇將孩子交給其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他們年歲已大,對于孩子的很多方面都照顧不到,導致孩子的生活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父母長期離家打工,偶爾回家一次也是對孩子噓寒問暖,使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欠缺安全意識。拐賣兒童案、留守兒童兇殺案等案件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不外乎孩子孩子在學校沒有把老師的話當回事,在家沒把爺爺奶奶的“嘮叨”放在心上,對于危險沒有及時的意識到也沒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少數民族的經濟及文化等狀況相對滯后,其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更加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2教育存在問題
(1)情感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親情和心理關懷的缺少,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所以感情比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較孤辟、偏激,又無人約束,因此時常與人打架斗毆。去年報載:某鎮留守兒童王某因為缺乏監管時常與人打架,最后與一伙同樣是留守兒童的不良少年發生沖突,被砍死在一網吧內。
(2)學習教育問題
知識改變命運。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在某些方面是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未來的,而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得不到父母的重視。當前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知識的不斷更新。有人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進步及經濟的發展是以犧牲一代孩子的教育為代價,這個說法看似有點偏激,但是細細想來確實也有些道理。
3道德教育問題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父母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標。留守兒童由于長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決定,由于小孩子是非觀念不強,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
三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
1建立留守兒童信息管理制度
各學校要摸清留守兒童的數量,登記造冊,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建立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基礎上,將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錄入信息管理庫。
2建立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制度
主要讓“留守兒童”認知《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他們學法、守法,教育他們珍愛生命、遠離。
3建立留守兒童安全保障制度
各校要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層層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和安全工作預案,建立“留守兒童”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留守兒童”在校期間如遇突發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適當的救助處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和在外務工的家長,同時按規定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4建立“問題兒童”特別關愛制度
“問題兒童”是留守兒童的特殊群體,各學校要注意研究其品德、行為、學習等特殊心理現象,并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利用“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室”、“愛心驛站”,配備必要的專門設施,并選配好懂得心理教育的專兼職教師,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化解心理壓力,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
四結語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一段話:“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國雄于地球。”這段話突顯出了少年的重要性,但是少年這一群體中有著“留守兒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并且這個“特殊群體”的人數不在少數。為了國家更加繁榮的發展,我們應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確保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同時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關心弱勢群體,致力共創和諧社會。
作者:李誠胡許潔劉定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