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孤立性聲樂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聲樂派別的孤立性與解決
(一)聲樂派別的孤立性派別即流派
當前就聲樂教育發展現狀來看,派別是越來越多,交流卻是越來越少。每個派別都各持己見,閉門鎖目。這大大阻礙了聲樂藝術的發展。歌德曾說過:“我們全都要從前輩和同輩學習到一些東西。就連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單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決不會有多大成就。”聲樂中的“派別”甚至可以細化到個體的每個人。大家都知道,藝術生產是一種精神生產,是人類感性認識的最高形式。正如彭吉象先生曾在《藝術學概論》中說過:“如果說哲學代表著人類理性的最高形式,藝術代表著人類感性的最高形式。”因此它較多地摻雜著人們主觀的想法與觀點。這也是聲樂教育派別的孤立性形成的一個潛在因素。學習歌唱并不像其他藝術一樣直觀且可感可知,如,練習鋼琴可以用手去客觀地實踐;學習雕塑可以客觀地臨摹;學習繪畫可以仔細觀察藝術之客體等等。學習聲樂技巧要靠老師的悉心教導,靠個人更好的悟性與對歌唱的一種通性的感知。正是因為這些,幾乎每個音樂教育者對于歌唱都有著自己的不同見解。這些不同的見解者基于自己所理解的觀念、方式去教授、傳達自己的聲樂思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派別”的潛在因素。當然,由于見解不同其育人的側重點或方法也大相徑庭。長期以來在我國聲樂教育中就形成了學院派或地方派。然而,所謂的學院派與地方派,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彼此孤立的存在,之間的聯系也是點滴瑣碎。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人不可孤立,孤立則危。”用來形容這種現狀是再適合不過了。不言而喻,他們的聲樂觀點千差萬別、大相徑庭。或許,很多的學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自己與不同學院或是同一學院不同老師的學生在交流時,會發現彼此的聲樂觀點大相徑庭,甚至某些方面恰恰相反。那么到底誰對誰非?彼此只是愚昧的堅持而并沒有理性的交流。隨著音樂教育的發展,其不斷受到社會的認可與重視,然而派別的孤立性問題,切實的阻礙了音樂教育的發展,彼此因循守舊,固執己見,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果。這個問題的解決已是迫在眉睫。
(二)聲樂派別的孤立性的解決——聯系、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有理性地溝通、交流、學習才能發現彼此的不足,也只有這樣才能整體地提高聲樂教育水平。然而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無論是師資還是其基礎設施都很缺乏,再加上每個教育者的思想觀點不盡相同,這都嚴重阻礙了聲樂教育的發展。因此聲樂學術交流迫在眉睫。這就需要教師調整自我心態,而不是固執己見、捍格不通,《易傳》曰:“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變通者,趣時者也”。應該謙虛謹慎、泰而不驕,學會看別人的閃光點,與他人靜心理智地交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術交流的開展。現在許多高校都邀請了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或是歌唱家到本校講學,毋庸置疑這是正確的,但卻如杯水車薪,遠遠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聲樂的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應該形成一種學術交流的機制,而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比如,可以聘請一些優秀的退休教授為學校的客座教授,長期建立這樣一種機制,要形成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長期的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氛圍,只有這樣聲樂的學習才能形成系統,從根本上改變和扭轉聲樂派別的孤立性對聲樂教育的影響,才能促進聲樂教育的平衡、健康的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出杰出的優秀聲樂人才。
二、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藝術教育越發被重視,就像席勒說的那樣:“人性失去了它的尊嚴,但藝術拯救了它。”那么對于聲樂教育的派別孤立性問題應該給予重視,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妥善地解決問題。聲樂教育派別的孤立性問題,割裂了聲樂教育的聯系性,嚴重阻礙著聲樂教育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彼此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
作者:毛亞雄熊華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