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腎病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新密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家長12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結果:128例患兒家長SCL-90評分為(155.30±42.15)分;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是影響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結論: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需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干預,以改善心理狀況。
關鍵詞:父母心理健康;腎病綜合征;影響因素;文化程度
腎病綜合征具有病情易反復、病程長、并發癥多、遷延難愈等特點,是兒童常見的慢性腎臟疾病[1]。兒童長期處于慢性病狀態,其家長承受較大的壓力并會因過度擔心患兒預后、上學、治療費用、因照顧孩子辭職或請長假影響自身事業發展、經濟收入等因素,普遍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問題[2]。不良心理健康能夠直接影響家長應對方式、人格特征,影響患兒身心發展,不利于病情恢復。為此,本研究分析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為臨床制定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新密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家長12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理解調查問卷內容;與患兒共同生活;確診子女年齡6~17歲。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或家族精神疾病史;認知障礙;閱讀能力不足。
1.2方法。(1)心理狀況:癥狀自評量表90(SCL-90)[3]評估兩組受調查者心理狀況,包括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障礙、焦慮、強迫癥狀、敵對、抑郁、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質等癥狀因子,共90個條目,使用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1~5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心理健康水平越差。(2)一般資料:收集性別、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等資料,分析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所有量表由統一培訓后的護士用標準引導語行實施調查,調查問卷當場發放,現場填寫收回,確保問卷調查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單因素。128份問卷調查表全部收回,有效率為100.00%,SCL-90評分為(155.30±42.15)分。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得分比較(P<0.05);不同年齡、性別的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多因素。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評分作為因變量,單因素中有統計學差異變量作為自變量,實施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是影響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見表2、3。
3討論
腎病綜合征病情復雜,病程長,預后和轉歸不明確,護理、治療有諸多限制,加上激素治療不良反應明顯、并發癥多,會導致患兒家長看待問題角度比較悲觀,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4]。本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是影響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1)文化程度。文化程度高的家長能夠通過書籍、網絡等多種媒介了解腎病綜合征相關知識,消除自身疑慮對疾病了解更為客觀、理性,同時對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的領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強,治療依從性更好。(2)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或自費患兒家長會因擔心治療費用高,經濟能力難以支撐,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心理負擔較大,增加心理健康問題出現風險。(3)婚姻狀況。離異或喪偶家長面對患兒病情易反復,需定期復診、工作壓力大等,需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長期處于該狀態下,心理壓力得不到分擔,易出現不良心理問題[5]。(4)居住地。農民對疾病知曉率低、學習能力差,存在較多的認知錯誤。護理人員者需詳細講解疾病發生原因、特點、預后和治療方案,耐心傾聽患兒及其家長主訴,重視調控患者情緒,及時掌握患者心理健康問題,以認知性、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最大程度引導患兒家長實施科學合理的心理狀態調整,客觀評價自我,以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緩解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況。綜上所述,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藥支付方式是影響學齡期腎病綜合征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需針對上述危險因素加強心理干預,避免不良心理狀況出現。
參考文獻
[1]王淼,楊帆,董曉蘭.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家長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9,35(11):1545-1549.
[2]洪興路,陳學蘭.難治性腎病患兒家庭堅韌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21):2952-2954,2958.
[3]周莉,張勇,徐林,等.基于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腦癱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5,26(5):431-433.
[4]曾令麗,曾燕,朱元露,等.腎病綜合征患兒行為問卷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20):3952-3956.
[5]楊玲慧,崔焱.支氣管哮喘患兒家長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其與社會支持因素的關系[J].現代醫學,2018,46(8):94-96.
作者:錢紅楠 單位:新密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