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幼兒園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利用幼兒園豐富的物質環境
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園舍建筑、設備設施、墻飾布置等等,這些環境的創設發揮了極大的教育價值,從而讓幼兒在獲得成功經驗的同時,引出內心的愉悅情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心理健康的和諧發展。
(一)利用開放環境的“平臺”作用
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交往是人類的天性。學前兒童的人際關系雖然比較簡單,人際交往的技能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強烈希望通過交往來了解別人,也希望通過交往來獲取別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因此,我們采用開放式的環境創設,幼兒可以自選參加區角活動,可以自由取放玩具,可以結組討論游戲的玩法,在開放的環境中,增加和其他幼兒接觸、交往的機會,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與人交往,不斷獲得交往的技巧,體驗到交往的滿足,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利用環境的“導師”作用
激發幼兒的求知欲這主要指在教育活動中,創設與幼兒學習、游戲相關的物質環境,重視教育環境潛能的發揮,從而促進幼兒積極地參與其中,發展幼兒的智力。比如,在中班語言區,我們用廢舊紙盒做了一個大房子,將窗臺布置成“故事小屋”,“故事小屋”里藏著許多與近期教育教學配套的故事圖片、可折式圖書、卡片等,令幼兒一看就知道這是個看圖講故事的地方,這樣精心設計的環境吸引著幼兒進入語言區,并使他們產生了愉悅的情緒,形成了積極興奮的心理狀態。在這樣良好的心理狀態的驅使下,幼兒又產生了創新意識,學會了自己打開小屋,取放圖書等。“故事小屋”增添的趣味性,不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得到了心理上的充實和滿足。
(三)利用環境傳遞信息的“橋梁”作用
保證幼兒情緒的愉悅性積極健康的情緒是幼兒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我們在重視大副壁畫設計的同時,小副壁畫的設計也巧妙地向幼兒傳遞各種信息,成為不可橫跨的橋梁。這些“不起眼”的創設,不但可以為學生增添很多知識,同時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如中班的“心情墻”,全班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紙花,紙花中間貼有自己的照片,三種不同顏色的葉子代表高興、生氣、難過三種情緒。幼兒生氣時可以將貼有自己照片的花插在代表生氣的葉子上,以表達自己生氣的心情,這樣既能讓幼兒宣泄自己的情緒,又能讓教師及時了解本班幼兒的情緒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所謂精神環境又稱之為“潛環境”,一般是指由人際關系、文化觀念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的氣氛和氛圍,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這種氣氛和氛圍決定著人的“自我”能否被發掘、發展和完善,決定著人的先天潛能能否得到實現。在活動中,我們努力與幼兒建立彼此信任、尊重的情感,積極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鋪設寬松和諧的氛圍。
(一)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心理學
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獲得了心理自由時,能夠樂于和善于表達或交流思想與情感,能夠使幼兒學會關心同伴,團結協作,能夠使幼兒產生遵守紀律的意識。比如,一次游戲時,許多幼兒用積木搭出了各種各樣的物體,有個幼兒只搭了一條直線,面露難色,教師便走過去對他說:“挺好的,這是蚯蚓,又像小棒。”幼兒馬上在直線下方添上“爪子”,說:“我搭了條長龍。”一會兒又添上翅膀說:“我又搭了架飛機。”教師的鼓勵消除了幼兒的自卑感,激起他創造和構建的興趣,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創設寬松、自然的心理環境
這樣的心理環境,使幼兒沒有壓力,使他們敢于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比如,在一次小班語言活動中,需要幼兒創編簡單句:“我能……”教師在與幼兒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邊做跑、跳等動作,邊說:“我能做運動,鍛煉身體。”幼兒受到了啟發,通過教師非語言的動作、表情、手勢等,理解了教育意圖,紛紛發言,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和建構者,而他們的表現欲望也在逐步地增強,專注此情,快樂主動地學習。
三、通過良好的社會化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社會化環境包括社區、家庭、自然等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優勢,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帶領幼兒去特教學校參觀,培養幼兒關愛殘疾人的情感;南方雪災后,和社區聯手舉行“小手拉大手,共同獻愛心”捐款活動,培養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最為持久,時間最長,同樣不容忽視。我們積極向家長宣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冊、家長訪談等形式,向家長介紹如何為幼兒營造寬松、安全、自由的精神環境,還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同心協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美麗的大自然環境也是對幼兒進行教育,激發幼兒積極情感的有效途徑。根據季節的不同,我們帶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動植物的特征,到田邊觀察農民伯伯種地,了解糧食的由來……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讓幼兒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時,對社會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
四、總結
總之,幼兒園教育環境是實施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適合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適宜環境的確立,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和諧發展。在符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適宜的教育環境可以讓幼兒有成功的快樂體驗,形成熱情、勇敢、自信、主動、謙虛、慷慨、合作和誠實等性格特征,對自己,對別人和現實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比較符合社會規范。良好的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不僅有益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對他們未來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影響。
作者:李紅麗單位:河北省遷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