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職德育教育問題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德育教育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職德育教育問題探析

      1當前中職學校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中職學生的社會認知度和好感度上比普通高中學生要低得多,通過對本校2008、2009級兩屆248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中職生的主要問題在于:

      1.1學生適應能力較差表現在:

      (1)人際交往困難。現在的中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個性鮮明.生活習慣、個人愛好不愿因別人而改變,普遍反映難以找到知心朋友、在朋輩中找不到支持力量.感到內心很孤獨。我們在咨詢過程中遇到很多人際沖突的問題.同宿舍的同學因為習慣或個性的不和諧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調查發現.有65%的學生存在人際交往問題,40.1%的學生自我意識不完整。

      (2)生活自理能力差。中職生雖然脫離了父母的束縛.但也陷入種種不安之中。環境的改變、管理制度的變化、老師朋友的不同使他們感覺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完全喪失主動性,被動上課,被動生活。失落、自卑的心理又使他們不能積極地調整自己通過問卷調查.48.2%的中職學生生活自理方面存在問題。

      1.2學生心理素質不高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其年齡和特殊性使他們很多人心理素質不高調查發現,42.5%的學生存在學習障礙,這使學生逃課、曠課成為常事68.3%的學生缺乏生活目標,45%1~學生缺乏意志力,半數以上的學生存在自卑、反叛和懶惰心理,這些都使得中職生承受壓力能力不強.在惡劣的外壓下容易導致心理畸形發展,造成終生遺憾。

      1.3學習目標和動機不明確

      調查發現.36.7%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太大,52.4%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沒前途.42.4%.的學生認為現實社會太殘酷,自己的理想太幼稚可見.學生缺少學習動機和目標不僅僅是因為學習本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受社會上一些人錯誤認識的影響,才對學習失去信心的。正因如此.在中職學生后續的就業過程中,問題也日趨突出。如盲目就業.就業不穩定.頻頻跳槽,能力不足,缺乏上進的后勁等。

      2提高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一些對策

      通過查找分析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如下:

      2.1加強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良好的適應能力.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更快、更好地在新環境中站穩腳跟.開始新的挑戰,都是很有益處的。使中職生盡快適應中職生活的途徑之一.是讓他們盡快熟悉中職的環境,熟悉中職對他們的要求.使他們能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避免在應對中出現心理問題。其次.要提高中職生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在中職學校中.找到歸屬感.找到熟悉的感覺,覺得這里就是他們的才能施展之地要做到這些.離不開教師的關心,同伴們的認可,能力展現的認可.以及各方面能力的體現。為此.我們學校就應該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是一時“沖動”的關懷,而是長久地關懷,從心靈關懷到生活、學習上的種種關懷.給學生熟悉的親人感覺。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可以是談心、講座、報告、團體活動、看紀錄片、看宣傳片、案例探討等:也可以舉辦各類技能大賽、開展卡拉0K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田徑運動會、球類比賽等活動,使中職生通過自我能力的展現來提高其在同伴中的認可度:可以通過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與激勵中職學生.培養他們健康的價值觀、憂患意識與拼搏精神:還可以通過開設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創造熱情、發展熱情,使他們能夠釋放壓力,盡快轉變角色.找到知心朋友,明白自己的目標與任務,從心理上盡快融人中職環境,使他們在了解環境、認清角色、樹立自信之后,確定自我發展目標、明確職業規劃、人生規劃、關注自我的心理健康、關注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以此來減少中職生茫然、厭學等方面的心理問題.使他們盡快融人中職環境中。此外,在假期,學校還可以開展校外實踐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結合專業學習的特點.深入社會、深入企業去鍛煉,使學生能提前接觸社會.提高學生不久之后的進入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2.2加強挫折教育.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要提高中職生的心理素質.加強中職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職生的耐挫力,成為中職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讓中職生正確認識挫折,建立正確的挫折觀。轉變中職生的思想觀念.使其從挫折中看到希望。其次,學校教育應充分尊重中職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讓中職生有更多的愉快體驗,盡快從挫折中擺脫出來學校要盡可能減輕中職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避免給中職生成績排名次.以及體罰或變相體罰中職生,倡導多主體評價、評價方法多元化.并關注個體差異。再次,職業學校要使用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方法.教師要通過自己的知識、情感、人格、威信等影響中職生.避免采用壓服.要求教師在認識上理解人、信任人;在情感上尊重人、關心人;在行為上激勵人、煥發人。第四,中職學校應開辟中職生心理溝通渠道.設立“知心信箱”、“知心小屋”和“心理咨詢熱線”.及時了解和掌握中職生的心理狀況,對其心理問題能及時給予解決.同時提醒家長采取理智、科學的教育態度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讓他們走出教育誤區。第五.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紀律約束和適當的批評,這有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應給予適度的處罰,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讓他們體會到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第六,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承受力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更多地受社會和價值觀的制約為此.要想戰勝挫折必須先戰勝自我.在困難的時候想到失敗.做好逆境中發展的心理準備。第七,許多中職生由于從小就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意志薄弱使得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不強,因此,磨礪意志.提高自制力,對提高中職生的耐挫力是十分重要的第八.為提高挫折承受力,中職生應主動自覺地吸收生活的經驗.汲取失敗的教訓.在困境中鍛煉自己;應加強自身的思想修養、道德修養、文化修養.養成冷靜思考的習慣;應經常自我反省、自我嘗試、自我激勵.積極主動適應生活,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應改掉不良的人格品質,如:性情急躁、心胸狹窄、偏激等,培養一種自強不息、自信樂觀、寬容豁達的優良品質平時應從小事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實踐中鍛煉.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從而能輕松地戰勝挫折.

      2.3實用為主.多種德育方式并用

      多數學生選擇中職學校都是因為中考落榜或者因為本身成績不佳想早日學到技能進人社會,其理論知識基礎都相對薄弱。為此.學校首先,應結合學生的現狀.調整或整合各個專業的課程.本著“實用性”原則,降低原有課程的理論深度.減弱課程的學科體系性.以畢業夠用,現在可用,將來能用為出發點.構建起涵蓋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能學以致用的專業課程.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其次.最好不以分數劃分學生的學習層級.可以按個人的學習能力、興趣取向、就業傾向,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模塊,本著“因材施教,量材育人”的原則,在公平的前提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保證學生時刻明白自己正在學的知識、技能.在將來工作中能起的作用。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抓住每個可以利用的時機.反復強化專業意識.強調高技能人才在企業和社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企業和社會對其重視程度.使學生明白學好技能一樣可以成為對社會非常有用的人才.一樣可以受人尊敬.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欲望。再次,加強中職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或者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各種活動。還可以在課余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可針對學生個體也可面向全體靜態的如以各類資料展示為基礎,讓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階段性.以及人生各階段所擔當的角色,用圖畫的形式展示生涯知覺、生涯的準備、生涯的進展過程;通過成功人士的生涯發展過程.展示生涯的選擇類型:通過圖片資料展示即將從事的工作領域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狀況。動態的生涯教育活動包括:一是各類講座。請企業的人事主管到學校給學生講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請成功人士到學校演講.加深學生對職業生涯發展及職業忠誠意義的認識;在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期間.請往屆的畢業生現場說法使學生正確對待實習試用,明確職業忠誠、敬業精神已成為競爭的重要條件,成為人才的第一競爭力,那種無序而惡性的“跳槽”.既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個人的發展:請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來學校為學生講解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鼓勵他們投入職業生涯的發展。二是舉辦各種競賽、主題班會、座談會。配合全國“文明風采”大賽,舉辦“我愛我的專業”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在實習中開展“愛崗敬業”攝影比賽;定期舉辦“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怎樣成為我想成為的人”等主題班會:結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舉辦各種學生、家長座談會,了解學生對實習和就業的期望此外,學校還應開展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工作,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保持穩定。

      2.4提升德育教師素質.以身立教

      通過對本校在校248名學生及其家長,以及78名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德育教師的素質要求總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品德素質。56%的學生和85%以上的家長及教師都把責任感放在德育教師素質的第一位.而責任感是品德素質的靈魂,品德素質又居于德育教師素質的靈魂地位.決定并制約著其他素質的存在和發展方向.是提高各種素質的動力和源泉。因此,德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行萬里于足下,筑大廈于根基.才能更好地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文化素質。德育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本學科的理論素質,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懂得一些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盡可能多地通曉與德育理論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知曉中外文學名著、名篇、名段,具備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高新技術學習和跟蹤的能力,能駕馭現代教育媒體、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能將美學和藝術教育有機融于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成功、更有效地向學生闡述德育理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并以此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之中.才能形成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進而使德育課堂生動、充滿情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組織能力。調查發現。34%的學生和超過半數的家長及教師都認為德育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因為德育教師只有善于協調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掌握時代脈搏.具備一定的社會經驗,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了解學生社會化的內容和途徑.才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才有助于教師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變化.才能增加教師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書育人的質量。

      (4)心理素質。德育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育學生時倡導的做人道理.行為規范.只有通過自身體現出來.才能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德育教師自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學習一些心理調適的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理解當代中職生的思想和感受: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作到對學生一視同仁.充滿愛心和耐心地教育學生:才敢于承認自己的失誤并加以改進:才能了解并悅納自己.改善自我觀念.積極從周圍的環境中提取有關自我的真實反饋.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才能無條件地接受、認同自己的教師身份、自己的職業,不為外界對教師的輿論、評價所影響,不為教師的政治、經濟地位所動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之中.從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提高職業的滿意度;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加社會支持,努力與職業發展同步,努力提高自信與勇氣,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3結束語

      總之,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問題的出現是難免的,其形成是客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只有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種措施,才能解決德育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使中職的德育教育逐步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具有完美品格的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勞動者.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亚洲人成9999网|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人成色77777|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亚洲校园春色小说|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