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論特大型地質重構的治理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導流槽、排水溝、導流堤工程設計
導流堤工程設計導流堤身設計尺寸:堤身高7.630m,堤頂寬1.000m,面坡傾斜坡度1∶0.250,迎水坡傾斜坡度1∶0.000,堤底傾斜坡率0.000∶1。采用現澆混凝土修建,混凝土強度采用C25。導流堤工程布置暴雨和地表徑流的作用是促使地質重構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因此,減少暴雨和地表徑流對地質重構物源的沖刷是增加地質重構穩定性重要因素。本次設計在沖溝主溝溝谷設置2處導流堤,1號堤長16m,2號堤長10m,導流堤與排導槽(箱涵渠)連結,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
2堆積區穩固工程設計
由于城市建設產生的大量棄土無序排放,在浸溝中下段溝中形成一人工堆積厚30m、寬120m、長130m的碎石土體,人為造成在浸溝中增加地質重構固體物源。這些堆積土體均已發生了變形、滑塌破壞和水土流失,在雨水的作用下會產生地質重構,危及下游居民及建筑物的安全。該段治理方法為格構式錨定板擋土墻,由于擋墻高30m,故擋土墻設置2級平臺,3級邊坡,每級邊坡高10m,按1∶0.75修坡,平臺寬4.0m,坡腳設計護腳墻和排水溝。錨定板擋土墻采用預應力錨索、錨桿連結格構梁和錨定板。設計立面如圖4所示。錨定板為預置鋼筋混凝土板,混凝土強度為C30,截面積為1m×1m,厚0.5m,錨定板采用雙面配筋,單面成網狀,網率為16@150,鋼筋保護層厚度為50mm。錨定板預置時中心預留拉桿的孔道要與格構梁的預留孔道一致。格構梁采用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混凝土強度均為C30,橫梁截面為0.6m×0.4m及0.75m×0.5m,縱梁截面為0.6m×0.4m,主筋采用620,箍筋為8@200。梁依實地15~20m設一條伸縮縫,寬20mm,用麻絮瀝青或塑料泡沫板充填隔離。平臺寬4.0m,采用C15混泥土現澆,厚15cm,并設2%向外橫向排水坡度。坡面設置淺排水孔,排水孔間距為3.0m×3.0m,排水孔孔徑為10cm,采用PVC管,單管長度為0.8m,排水坡度為2%,內側設置反濾層,厚50cm。由于每級坡體的高度不同,使得擋土板所受土壓力隨高度加深而變大,故拉桿的設計有所不同。第一級邊坡拉桿采用錨桿連結格構梁與錨定板,錨桿共設6排,橫向間距為2.5m,縱向間距為1.5m,錨桿長度為20m,鋼筋采用25mm鋼筋,上3排錨桿主筋配置一根25mm鋼筋,下3排錨桿主筋配置2根25mm鋼筋,錨桿孔徑為130mm,水平放置,錨孔內灌注M25砂漿,錨頭處設置彎曲鋼筋,與縱梁主筋綁扎連接,彎鉤長度為200mm,彎鉤處需添加2根長1.0m的16mm加強筋。第二級邊坡拉桿采用預應力錨索連接格構梁與錨定板,錨索共設6排,橫向間距為2.5m,縱向間距為1.5m,錨索長度為25m,錨索采用415.24無粘結鋼絞線,設計單束錨索預應力為500kN,錨索方向為水平,孔徑110~130mm,下錨后滿灌M25水泥砂漿。第三級邊坡拉桿采用預應力錨索連接格構梁與錨定板,錨索共設6排,錨索采用615.24預應力錨索,設計單束錨索預應力為900kN,其余要求同上。設計剖面圖護腳墻采用M75漿砌石擋墻,漿砌石采用MU30。墻高2.0m,頂面寬1.0m,底面寬2.0m,墻背豎直。擋土墻依實地15~20m設一條沉降縫,寬20mm,用麻絮瀝青或塑料泡沫板充填隔離。坡腳設置排水溝,截面為0.5m×0.5m,溝底鋪墊300mm中砂,溝面采用C15混凝土澆筑,厚15cm。溝內每隔1.0~2.0m設置消能坎,坎高≮5cm。排水溝分別與排導槽(排洪渠)和右側Ⅱ號邊坡的排水溝連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
3結語
特大型地質重構通過在流通區采用攔柵壩對物源區的物源進行攔截及在堆積區(含溝內人工堆積體)修建導流槽(鋼筋混凝土箱涵渠)+坡面排水溝+導流堤+格構式錨定板擋土墻的綜合治理后,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堆積區上修建了面積約9500m2,可容納約1500人的縣慶主會場。經過一個多水文年的監測,治理工程達到預期效果。本文為攔柵壩、格構式錨定板擋土墻等綜合治理在地質重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提供了實踐經驗及參考依據。
作者:楊曉華單位:四川省水利局西昌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