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化地質環境探討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化地質環境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城市化地質環境探討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地質環境問題

      1城市建設的物質需求

      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城市建設在物質層面來講,就是資源的開采和重新聚集。城市化過程中,需要大量土、石、水、礦產等資源作建筑材料,資源大規模開采改變了城市地質環境的自然均衡和能量演變的方式,由于山體開挖、地下采空、廢渣堆棄、尾礦排放等礦業活動,誘發大量地質環境問題,尤其是以資源開采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其城市地質環境急劇惡化,礦業活動誘發的山體開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巖溶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瓦斯爆炸、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尾礦庫潰壩和區域水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地質環境問題和次生地質災害,全國因采煤地表發生沉陷、塌陷面積達到38萬km2,嚴重制約資源型城市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建設新型城市的地質災害問題

      新型城市建設選址受到區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自然地質環境的制約。在建設過程中又不斷地改變原有地質環境,改變的地質環境通過不斷地質活動演變尋求均衡點,使地質環境最終重新趨于穩定。城市化建設過程對于地質環境則是從“穩定”到“改變”再到“穩定”的過程。原生地質環境本身越是脆弱,人類工程活動越頻繁,其地質活動越是劇烈,甚至發生地質災害,給城市建設和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的損失。

      2.1影響城市化建設的地質災害問題

      (1)地質斷裂帶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環境脆弱。我國東部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西部處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有50%的城市及許多重大工程設施分布在地震帶上,幾乎有一半左右的城市位于7度或7度以上高烈度區,遭受地震威脅,全國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余各省(市、區)均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活動性斷裂及地震給我國的城市發展與建設帶來了極大危害。例如:原唐山市受歷史條件限制,對地質構造了解不夠,城市建設在滄東大斷裂帶上,建構筑物又未考慮防震措施,1976年發生的7.8級唐山大地震引發大量的地裂縫、地陷、井噴、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死亡人數達24萬人,傷殘16萬人,造成經濟損失30億元以上。

      (2)巖溶塌陷

      我國可溶巖分布面積達365萬km2,占國土面積的1/3,是世界上巖溶最發育的國家之一。巖溶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承載能力低,極易受人類活動影響,而誘發突發地面塌陷、建構筑物開裂等地質災害。我國有很多城市處于巖溶區,尤其是南方城市,水資源豐富,巖溶發育,嚴重制約巖溶區域城鎮的城市化進程。例如:1979年、1985年貴昆鐵路巖溶塌陷造成列車顛覆;1999年廣西合山塌陷,造成電廠煤灰水水淹礦井;湖南婁底巖溶塌陷破壞房屋、橋梁等。

      2.2城市化建設誘發的地質災害問題

      (1)地面沉降

      在過量開采地下液體或氣體,大面積地面堆載,地面上的人為振動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對地基處理,密集建筑群的工程效應等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影響下,地下松散底層固結壓縮,導致地表表高下降。我國城市地面沉降多是因過量開采地下水所導致的。截至2009年,我國累計地面沉降量超過200mm以上的地區有7.9萬km2,發生地面沉降的城市超過50個,分布于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南等20多個省(區、市)。其中上海從1921年發現地面下沉開始,到1965年止,最大的累計沉降量已達63m。我國城市每年由地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間接經濟損失更是巨大。

      (2)地裂縫

      現代城市地裂縫災害是受地殼活動、水的作用和人類活動等多重作用而產生的,但其主要誘因是人類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人類工程活動的盲目性和不科學性縮短了地裂縫的活動周期,增大了地裂縫的災害規模。例如西安市進入80年代以來,由于地下水超量開采導致的地裂縫兩側不均勻地面沉降,進一步加劇了地裂縫的活動,地裂縫所經之處,地面及地下各類建筑物開裂,破壞路面,截斷地下供水、輸氣管道,危及一些著名文物古跡的安全,不但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也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3)突發性地質災害

      在人類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由于人類對工程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認識的局限性,工程設計不合理或設計失誤,施工方法不當經常導致突水、冒頂、沖擊地壓、崩塌、滑坡、邊坡失穩等突發人為地質災害,此類地質災害規模相對較小,但如處置不當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城市生產

      生活所產生的城市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地下水環境是地下水及其賦存空間環境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和人為活動作用影響下所形成的狀態及其變化的總稱,是地質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作為萬物之源,為滿足大量聚集城市人口的需求,工農業用水、居民用水量以及生產生活的污水排放量都將增大,在人類用水及排水需求超過地下水環境容量后,從而導致水資源嚴重短缺,地表、地下水水體污染嚴重,甚至誘發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我國地下水污染劃分為以下4個類型:一是地下淡水的過量開采導致沿海地區的海(咸)水入侵;二是地表污(廢)水排放和農耕污染造成的硝酸鹽污染;三是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的污染;四是垃圾填埋場滲漏污染。其中,農耕污染具有量大面廣的特征,未經利用的氮肥在經過地層時通過生物或化學轉化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長期飲用這種污染的地下水將可能導致氰紫癥、食道癌等疾病的發生。據統計,我國地下水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環保部公布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我國超過50%的地下水不達標,在198個城市4929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優良-良好-較好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47%,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7.3%。農村地區的水環境問題更為嚴重,試點村莊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僅77.2%,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僅70.3%,地表水達標率只有64.7%。

      4城市地質

      環境污染問題隨著城市化建設,石油化工生產、有機溶劑和洗滌劑等化工材料的廣泛使用以及人類生活垃圾等排放的含有有機物化合物的廢物等對地質環境造成了不可小覷的影響,目前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我國地質環境污染主要有3種途徑:一是來源于工業生產、汽車尾氣及摩擦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或粉塵等,有害物質自然降落、滲流或隨著降雨進入地質環境,污染工業及公路周邊地質環境,此類污染隨著與城市距離的增加而強度降低;二是來源于污水灌溉及污泥施肥等,使用經過一定處理的城市污水及含有一定氮磷鉀的污泥,對農田、綠地等進行灌溉施肥,使地質環境污染;三是來源于工業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廢棄物,我國絕大部分工業及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只能運往郊區常年露天堆放,無害化處理水平較低,垃圾圍城現象嚴重。這不僅造成生態環境污染,還會使廢棄物內的硫、磷等有害物質隨降水流失到土壤當中,進入地質環境,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資源。

      二城市化促進人類對地質環境的保護

      1強化城市規劃選址

      做好地質環境適宜性評估在城市規劃中,對城市建設的工程地質條件、城市地殼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巖石、土體特征及城市水文地質條件等有關地質資料均應有充分的考慮和利用。城市規劃區域地質環境自身因素應作為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依據,城市規劃選址應做好城市規劃范圍地質環境評估,在地質調查基礎上進行地質環境適宜性建設分區,按不同的地質條件做好城市規劃,城市選址應盡量避開地質斷裂、地質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條件惡劣區域。項目規劃應把地質條件較差或有隱患的區域用于對地質環境要求不高的城市綠地、廣場的低強度開發項目,把地質條件較好的區域由于商業、住宅、工業等高強度開發項目。項目確定后,應針對具體項目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以盡量避免人為誘發地質環境問題。

      2強化項目前期勘查

      嚴控施工過程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為拓展城市空間,現代城市不斷向高、大、深方向發展,因此城市建設對其基礎地質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保證城市建設安全,減少城市建設對城市地質環境的負面影響,我們重視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查工作,嚴格執行地質勘查規程、規范,做好勘查、設計、施工三者緊密結合,重視施工中的預測預報工作,地質條件復雜地區做到及早發現災害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從而避免災害發生。充分地調查研究建設工程中所涉及的環境問題,做到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工程問題,提高工程質量,防患于未然,造福于人民。

      3科學評價和監測人類生產生活誘發的地質環境問題

      2.1做好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

      針對水資源匱乏日益嚴峻問題,充分利用現有水文地質科學技術手段,完善城市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對城市水資源現狀進行客觀評價,做好水資源儲備工作,為城市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出建議及預案。避免因突發水資源事件,造成災難性事故。

      2.2做好城市垃圾處置工作

      針對城市生產生活廢棄物應摸清城市污染物來源,做好垃圾處置規劃及預測,對污染處理場地的地質條件進行調查與評價,查明垃圾填埋場及其對地下水的污染現狀和趨勢,盡量減少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對地質環境的污染。

      2.3做好地質環境信息化監測工作

      建立城市地質環境數據庫,推進信息標準化體系建設,按照采集、監測、分析、預測、決策、處置的思路,集成和整合地質災害、地下水、礦山地質環境、農業地質、城市地質、地熱、地質遺跡等專業數據庫。為政府和公眾提供地質環境信息服務,實現城市地質環境的科學規劃和管理。

      三結語

      地質環境是城市建設和人類生產生活的載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因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也不斷加劇,影響制約著城市發展和人類活動,甚至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協調人與地質環境關系,善待自然,保護城市地質環境,有效預防和減緩對地質環境的破壞,實現城市建設與地質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宋慶豐 黃小蕓 單位:重慶市南岸地質環境監測站 重慶市規劃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