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求工業設計素描授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特點體現的不明確性
設計素描雖然作為全國藝術設計類高校專業設計基礎課程的一種通用名稱,但在不同的設計專業領域中體現出了不同教學目標的方向性與特點。例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的目標側重于培養學生對于空間、構造、造型等方面的設計思維與表達。作為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教學實訓模式須根據其專業特性,明確其教學目標,突出其課程教學的專業特點。目前高校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工科性”特點體現較不明確,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含糊性與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教學大綱的指導目標性弱。教學的主要依據為教學大綱。據調查,許多高校工科類本專業設計素描教學大綱,普遍套用現有藝術設計類或是直接使用本專業藝術類設計素描教學大綱,致使設計素描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工科性”課程教學特點較弱。第二,設計素描的教學師資力量主要來源于“純藝術”專業出身的教師,其特點是繪畫功底、能力較強,但對專業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實施設計素描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純藝術繪畫”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開展對事物形體、光影、透視等方面科學準確性與寫實性的實訓項目單一訓練,導致課程教學目的不夠明確,與本專業的整體教學目標相脫離,不能很好地為后續設計類課程奠定服務基礎。
2.教學過程中“傳”與“受”的程度差異性帶來的制約性
教學過程涵蓋了“傳”與“受”兩個基本概念,“傳”的導出主體是教師,“受”的導入主體是學生。我國高校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過程中“傳”與“受”的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首先,部分高校設計素描教學學時較少,在教學的安排方面基本上以學期階段性與貫穿全學期的模式進行,由此導致美術基礎薄弱的理工科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正確地認識、理解設計素描的含義以及教學的目的、意義。其次,部分授課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后,對理科生對藝術的認知度、理解性存在一定的誤解,在教學過程中一味以提高其繪畫表現能力為教學目標,滿堂灌輸造型、明暗、透視等繪畫要素表現的技能與技法,忽略了學生形態創意思維和造型能力方法的培養。最后,教學對象的研究分析度低,在教學過程中未對工科類學生思維方式理性,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強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據調查,在高?,F有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套用以往教授藝術類學生的模式與方法去強制教授工科類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茫然、信心不足、拘謹和無從下筆的狀態,從而直接導致教師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學生接受程度低、學習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的產生。這些給課程教學的時效性以及學生學習興趣、效果、藝術設計思維、設計認知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性。
二、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改革實施的必要性
1.從現代設計理念的革新與發展要求的角度分析
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帶來了數字讀圖時代,工業設計的設計理念與藝術形式隨之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在這種大環境的促使下,設計理念出發點由單純的感知設計逐步向理性的綜合創新設計推進。發展創意性設計思維成為現代設計理念的要求,同時也成為現代設計教育的重要出發點。作為奠定設計教育發展的基石,設計基礎教育應隨之體現出新的教學體系、教學觀念與組成形式。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作為設計基礎教育的一種組成類型,應順應設計教育理念的改變,在區別于“純藝術繪畫”方式的美術教育的同時,以培養工科類學生的設計創意意識,提高工科類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為基本目標,為思維到設計搭建意識橋梁。通過改革其教學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內容,才能實質性地推動工科類學生設計意識的形成和今后專業特點的形成、深化發展。
2.從構建本專業工科類設計基礎教學體系的角度分析
構建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基礎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設計素描教學、設計色彩教學以及構成設計教學等。設計素描教學在整個設計基礎教學體系中體現出“啟下”的理念作用。工科類學生毫無任何的繪畫基礎與功底,這就要求設計基礎教學必須從學生最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創意思維兩個基本素質抓起。如果學生的造型能力較差,創意思維弱,就會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從而導致難以從事今后的相關設計工作。所以,設計素描教學的形式要素和內涵精神體現,是構建設計基礎教學體系的基礎,也是構建、促進工業設計教學體系結構與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礎因素。只有通過設計素描的教學改革,才能更合理化、優質化地構建本專業基礎教學體系,從而帶動專業教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3.從加強工科類專業設計理念認知的角度分析
在工業設計的基本概念與設計理念中“造型設計”占有較重的地位。作為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造型設計基本功的訓練課程,設計素描教學是引導學生從專業設計理念認知層面進入工業設計領域的“啟蒙”基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造型”的觀察入手,在造型外在所表達出的感官體驗的基礎上,發揮其邏輯思維強的特點,分析“造型”中“外在”與“內在”的關系,尋找設計構想,培養造型創新思維意識,設計表現具有“美學”特征的藝術造型。包豪斯設計初步課程教學的推動者約翰內斯•伊頓在其基礎課的教學中,通過理性的視覺訓練,以洗腦的方式把學生入學以前所有的視覺習慣全部洗掉,代以嶄新的、理性的,甚至是宗教的視覺規律。利用這種新的基礎,來啟發學生的潛在才能和想象力。從此角度分析: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作為造型設計基本功的訓練,在含義上已超出了其本身的表達范疇,它不僅是一種表現形式的訓練,也是一種“洗腦式”的教學過程,是培養工科類學生對專業理念的嶄新認知度以及打破固有定向思維模式的方式。所以,傳統的設計素描教學過程已脫離了對專業設計理念的認知,對學生專業領域的進入與設計思維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制約。
三、實施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改革的實踐方式
工科類設計素描教學改革實踐須在更新現有教學理念和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遵循教學對象“工科性”特點基礎之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1.設計與實施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連貫性階梯教學實訓
在具體教學時段與教學實訓內容的設置上,體現連貫性與針對性原則。以“學時”為基本單位,“日“”周“”月”為組合元素,設置形成連貫性的組合式教學時段。同時,引入具有一定教學、培養針對性的階梯教學內容與訓練模式。例如,教學總時間段為2個月(總學時96),分每周4個連續日(日學時3)共計8周(周學時12)的模式進行。在此組合中分為三個階段的教學實訓內容:第一階段的結構素描(36學時),第二階段的構成藝術式素描設計(24學時),第三階段的創意設計思維。通過此連貫性階梯教學實訓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與創意設計思維。
2.實施線型結構素描為主的多元化教學、訓練模式
工科類學生具有較強的理性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在設計素描的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工科性特點,側重以“線”為分析、表達方式,以“造型”為對象的線性結構素描,正確引導學生明確結構的分析與研究是為解決產品造型相關設計問題的設計理念與意識。可采用較有強度的默寫訓練,多角度事物觀察分析的訓練以及多樣性造型組合構造表達等多種訓練方式。
3.增設意象構成式的素描教學、訓練方式
意象構成式素描是運用構成設計原理,通過素描的形式表達心理對物象的認知與感受的方式。其教學內容主要以造型表面視覺構成要素(結構、形態、質感等)以及相互關系為分析、研究及設計的對象,通過學生的主觀審美意識,打破固有物象局限,進行系列性視覺構成藝術訓練。教學過程中把體驗、認知、感受、試驗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重點對物象的結構、形態、質感等元素進行分析、研究,同時,運用解構、重組、重復、比例等藝術處理方式進行再設計。意象構成式素描的增設培養了工科類學生的審美意識、創意設計思維,這也是早期包豪斯的基礎課教學理念體現之一。從工業設計領域來看,意象構成式素描教學的內容體現恰恰是今后產品設計元素(造型、材質、構造)要點的研究體現,同時,也是今后專業教學的延伸,這對構建高校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教學體系起到基礎作用。
4.運用計算機三維設計輔助的教學手段
在高校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中,應充分利用3DMAX設計軟件的三維成像技術,以直觀的方式演示設計素描中形態、結構等因素的組合方式、構造原理以及構成模式。通過此教學手段對工科類學生進行造型設計元素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形成“四維一體”的藝術審美教學氣氛,提高學習的互動性與熱情積極度。
四、總結
社會的發展與設計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要求我們在工科類工業設計素描教學改革與實踐中不斷更新理念,把握改革動向,逐步建立具有一定專業特點的、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的設計素描教學體系,真正達到設計素描教學的目的,使工科類學生的設計能力、水平迅速與專業相接軌,提高學生在設計市場上的競爭力。
作者:吳志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