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大體積混凝土材料的選取過程
1.1水泥由于普通水泥的水化熱比較高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的水泥的水化熱更不容易揮發,也就造成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過高,導致混凝土的內外溫度的差別越來越大,混凝土的表面會產生拉力,在混凝土的內部會產生壓力,如果混凝土初期的抗拉強度小于混凝土表面產生的拉力時,混凝土表面就會出現裂縫,所以,在選擇水泥時要盡量選取水化熱比較低的水泥,在制作混凝土時可以加入一些合適的外加劑,這樣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進而增強混凝土的抗滲透能力。
1.2粉煤灰在混凝土的制作時可以加入適量的粉煤灰
用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因為混凝土的澆筑方式是泵送,加入適量的粉煤灰可以方便泵送。在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制作混凝土時可以加入粉煤灰,其中粉煤灰的加入量不超過水泥的25%,因為在加入粉煤灰后,會降低混凝土的初期最大限度的抗壓值,不利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因此,粉煤灰的加入量應該控制在水泥的10%之內。
1.3細骨料選擇
中、粗砂制作的混凝土時所用的水和水泥的量比用細砂制作時會減少很多,其中用水量會減少大約10%,這就會降低水泥的水化熱和混凝土的溫升,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再加上混凝土是泵送的,所以選擇合適的含砂率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通常,制作混凝土所采用的中砂的規格要求是:中砂的平均粒徑應大于0.6mm,其含泥量應小于5%。
1.4粗骨料選用
平均粒徑比較大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可以增強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同時還能減少混凝土制作過程中的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這樣就能更好地降低混凝土的溫升,減少水泥的水化熱,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一般來說,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所要用的碎石的規格是:碎石的平均粒徑在5-20mm之間,其含泥量小于1%。
2大體積混凝土的配比
確定大體積混凝土的配比設計、試驗與確定過程都是在試驗室進行的,在進行混凝土的配比設計時,必須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在確定混凝土的配比后,可以在試驗室里對水泥的水化熱進行驗算和測定。在混凝土的制作時還要注意,應該在砂料中扣除與所加的粉煤灰的體積相同的砂量,以保證混凝土的按原來的配比制作。除此之外,還要時刻關注水泥的供應情況,確保施工正常進行。
3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重點分析
3.1大體積混凝土制作
現場的準備工作進行混凝土試驗的專業工作人員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技術和知識,熟悉試驗的相關規定,在培訓合格之后才能上崗。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等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試驗室要有完整的試驗設備,而且,試驗設備在應用前要進行校準,確定設備沒有損壞,避免出現刻度不清、按鍵不靈敏的現象出現。基礎底板的鋼筋及墻與柱的插筋應盡快完工,并對隱蔽工程進行驗收;基礎底板的底坑或是積水坑可以采用組合鋼模板或木模板進行支模;在混凝土施工前要提前準備好混凝土澆筑時要用到的測溫管,還有混凝土保溫時所需要的塑料布。
3.2.1混凝土的攪拌與供應
在開始制作混凝土之前要使用地下水或者是冰水沖洗石子,以降低石子本身的溫度,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溫度。可以利用微機對混凝土的計量進行控制,而且原材料的計量誤差不能超出允許值。混凝土的攪拌時間必須在兩個小時以上,在混凝土供應時要注意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和澆筑速度,保證混凝土的供應時均勻連續的。
3.2.2澆筑方法
根據實際的情況確定澆筑順序,在施工時要注意混凝土的供應要跟得上施工的需要,也就是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不能因為混凝土短缺而停止,這樣會出現冷縫,在澆筑的最后階段要合理的減泵,減少因混凝土上升速度太快造成的脹模現象。在澆筑時應該采取薄層澆筑、循序漸進的不間斷的方法去實施。每個泵都負責一定范圍的澆筑,每個泵的澆筑區有一定的錯位,實現階梯式的分層推進的局面,提高泵的工作效率,確保上下混凝土層的有效結合。
3.2.3振搗
在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斜坡的澆筑帶前、中、后三個位置各設置三個振動器。第一臺振動器設在混凝土的卸料處,用來負責出管的混凝土的振搗,以使混凝土能順利流到斜坡的底層,第二臺振動器設在混凝土澆筑帶的中間,用來完成斜面混凝土的密實工作,第三臺振動器設在底層鋼筋的位置,以使混凝土順利流入下層鋼筋底部,確保下層混凝土的密實。振搗時混凝土下料的速度不宜太快,分薄層連續澆筑。
3.2.4泌水處理
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其狀態是流動的,所以上分泌水和漿水一般都是順著混凝土的坡腳流到坑底的,在施工時就可以成一定的坡度,讓大量的泌水順著坡度流入到周圍的排水溝,然后再排放到基坑的外面,在混凝土的坡腳接近底板面標高的位置時,振動器的振搗手就要把混凝土的澆筑方向改成從頂端往回澆筑,也就是跟坡面形成一個積水坑,然后及時用軟管把最后的泌水排除。
3.2.5表面的處理
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后,它的表面浮漿是比較厚的,所以要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在其表面均勻的撒上1-4cm的石子并振實,然后按照標高刮平,在初凝前后要用木蟹打振實,混凝土初凝后要進行搓壓,使混凝土表面的收縮裂縫閉合。
4混凝土的溫度監控及養護
4.1混凝土的溫度監控
混凝土的溫度監控中所要注意的事項:使用混凝土溫度測定儀和微機對底板混凝土的溫控過程進行24h的連續監控;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時應該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預埋測溫管,測溫管的位置可以用保護木框標記,方便以后查找;在測溫孔測溫時要把溫度計放到測溫孔中5min,然后再讀數,如果發現混凝土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就需要每兩個小時進行一次測溫,如果出現混凝土的表面和內部的溫度差達到25攝氏度時,應該及時和技術部門聯系,使技術部門能及時的給出解決方案。
4.2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的養護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是:墻與柱插筋要蓋嚴;混凝土在完成澆筑及抹面壓實的工作后,要立即用塑料布對混凝土進行覆蓋,因為剛剛澆筑的混凝土水化的比較快,蓋上塑料布可以防止因為脫水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干裂;混凝土的接縫要蓋嚴,避免水分蒸發,混凝土最后凝結后還要持續澆水至少兩個星期;在技術部門同意后,可以逐層掀掉停止測溫的部位的塑料布,及時給混凝土散熱。
5結束語
因為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在混凝土的制作過程中要利用科學的施工技術,加強混凝土的施工、測溫及養護過程,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張洪宇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