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工程行業現狀和專業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沈陽市交通運輸行業的不斷發展,沈陽市交通工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面對不斷增大的本地化人才缺口,需要對沈陽市交通工程專業人才進行更深層次的培養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本文對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的現狀及行業需求進行了分析,研究了交通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當前交通工程行業人才供需雙方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目前交通工程專業急需培養的人才素質,提出了面向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的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交通工程;人才培養;供需分析
一引言
隨著交通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多樣化、智能化的交通需求的增長,交通工程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工程學科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期。根據交通運輸部《2018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1]2018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84.65萬公里。近五年來全國客貨運周轉量的增長情況如圖1所示。隨著客貨運周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保證各種交通方式和交通運輸各環節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運輸服務的服務水平,使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工作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成為交通工程行業與專業亟需面對的問題。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沈陽市擁有公路、鐵路、航空三大主要對外交通方式,中心城區建有地鐵、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設施和廣布的地面城市公交系統。截至2018年末,沈陽市常住人口達到831.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3%。隨著沈陽市市區人口的逐漸增長,沈陽市對交通工程行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將逐漸增大。因此,對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的發展現狀和交通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切合實際需求的培養方案,可以使交通工程專業高校培養出專業化程度高、實踐能力強、行業認可度高、社會評價優秀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二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現狀
根據《2018年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沈陽市2018年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3491.4萬噸,比上年增長2.6%;私人汽車保有量199.9萬輛,增長2018年,全市城建投資完成301.6億元。新建改造城市慢行系統40公里,新增各類公共停車場約150處(不含小區規范及路內施劃)、停車泊位20余萬個。截至2018年末,城市公交運營線路達到314條,其中新開、調整公交線路36條,增加運營里程84.1公里,公交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048.7公里;公交運營車輛5912臺,年內新增、更新公交車輛319臺。全年公共交通客運總量11億人次。地鐵運營里程達到740.5萬列公里,客運量31603萬乘次。渾南有軌電車共完成運營里程330.1萬列公里,客運量1391.3萬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車21534輛。以上數據表明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正處于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化,行業內需要的專業人才也將逐漸增加。因此,有必要對沈陽市目前交通工程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和儲備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得出可行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方案,以保證供需平衡,滿足持續增長、不斷更新的交通工程行業對于交通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根據《2018沈陽年鑒》,[3]目前沈陽市非私營交通運輸行業單位數量為251家,期末從業人員111690人,相比去年減少10家,增加15437人,增長率為16%。沈陽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行業從業人員為133045人,相比去年增加12541人,增長率為10.4%。根據“沈陽交通運輸企業名錄”,沈陽市私營交通運輸行業公司數量為225家,其中有限責任公司102家,個體經營67家,股份有限公司56家,分別占45.3%、29.8%和24.9%。將各公司按主營業務細分,可得到如圖3所示的行業分類占比。由于交通工程行業投資往往面臨固定資產比重大、回收期長和公益性的問題,很多交通工程項目難以憑借交通活動獲得盈利,因此小型私營企業很少能在交通工程建設與運營管理行業立足。因此,大部分交通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主要就業去向為非私營交通運輸行業單位。通過對沈陽市24個非私營交通運輸行業單位的主營業務范圍進行分析,得出各單位在交通工程專業背景下所需的人才的專業方向如表1所示(見下頁)。可以看出,交通運輸行業的主要類別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大類: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運營組織管理、載運工具制造研發。目前,沈陽市開設交通運輸及交通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有七家。可以發現,沈陽市各高校開設的交通運輸及交通工程專業培養方向不甚相同,大部分偏向于載運工具使用與管理。在沈陽市開設交通運輸類專業的高校中,只有沈陽建筑大學開設了交通工程專業。交通工程專業主要培養面向交通運輸行業的規劃、設計、運營與管理的專業化人才,隨著沈陽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沈陽市交通行業所需交通工程人才的數量也定將持續增長。由此可見,需要著力對高質量交通工程行業專業人才進行培養,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交通工程行業人才需求。
三交通工程行業人才供需問題
(一)不同行業類別就業形勢差異較大
雖然交通工程行業人才數量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但是交通工程專業高校畢業生“有業不就”的現象也十分普遍。按行業類別來分,交通工程施工單位和公共交通運營管理單位的應屆畢業生人才需求量較大,交通規劃與設計院所和交通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人才需求量較小,符合交通工程行業規律。但同時,交通工程高校畢業生對于兩類行業單位的期望值相差較大。施工單位和運營管理單位受到其工作環境和組織管理模式、薪資保障等影響,期望值相對規劃設計院所等單位較低,雖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有明顯貢獻,但也存在就業后離職率偏高的現象。同時,受到本科課程的深度較低及高校擴招等因素影響,規劃設計院所及科研機構等單位對學歷要求往往較高,通常最低要求為研究生學歷,因此,“考研熱”的現象在交通工程專業應屆及往屆畢業生中較為明顯。
(二)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不甚突出
目前各高校的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編排上往往存在“廣而不精”的缺陷。一方面,由于交通工程專業的交叉學科特性和復雜工程特點,交通工程專業課程要求對運籌學與系統工程、交通規劃與管理課程、道路勘測設計等專業課程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對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土木工程(道路工程)、物流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及控制、投資與管理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城鄉規劃、設計學、社會與心理學等學科有較為廣泛的認知。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晰化和各行業對專業技術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以往無側重的專業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行業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學用教材出版和課程內容較為古早,隨著新技術(如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的進步和廣泛的實際應用,在高校課堂中教授的專業課程內容可能脫離了生產實際。以上兩方面導致部分用人單位存在專業技術水平不足的人才質量反饋。
(三)校企合作與聯合培養體系不健全
雖然大部分高校與一些行業知名企業間聯合制定了校企合作協議與聯合培養方案,但部分校企間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也較為明顯。一方面,企業認為高校的理論研究成果未經市場檢驗,存在難以落地實施和利潤回報慢的問題,同時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也存在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高校認為企業對研發技術的認可度不夠,而在高校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以上的局面導致雙方把校企合作與聯合培養僅作為松散的短期行為。
四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針對目前交通工程行業人才供需雙方存在的問題,從交通工程專業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角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培養面向社會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隨著擴招的進一步加劇,高校需要正視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事實,矯正學生“到大型企業工作才是成功者”的錯誤定位,重點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具體的培養策略可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在就業指導層面,需要從入學教育伊始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并在每學年初開展就業與升學指導講座,公布年度畢業生就業報告,探討當前專業就業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指導學生科學規劃就業、明確個人發展方向,并提供個人層面的就業指導與咨詢。在校企合作層面,高校需要與交通工程企業建立聯系,通過宣講會等形式向學生介紹企業的實際情況、崗位需求和發展前景等,使學生了解交通工程行業發展情況,做好未來職業規劃。企業可以就實際需要與學校進行充分交流,以訂單模式培養出適合從事交通工程行業工作的優秀人才,同時積極創造實習和實訓機會,解決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脫節的問題。在實習實訓層面,需要實現工作崗位實習形式的多樣化,不再應用固定和單一的形式。應安排學生進行更加多樣、更加頻繁、更加深入的交通工程專業實習,使學生對交通工程行業的實際工作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需要注意考核工作崗位的實習質量。具體可以通過建立規范的督導小組,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考核,客觀記錄和評價教師和學生在實習工作崗位中的實際表現,對成績突出、實現創新的學生進行獎勵。為了實現學生工作崗位綜合技能的提升,還應與實習方管理工作者一同分析學生在工作崗位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地組織學生鞏固訓練與調整優化。在學工補助層面,落實好升學輔助指導、基層就業補貼、創新創業扶持等優惠政策,用以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制定出科學、多樣、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培養多元專精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
完整的交通工程專業需要構建以專業課和基礎課為核心、人文與素質教育課為輔助課程的課程體系,強調對不同專業方向課程的特色培養。交通工程專業應當培養結合“多元”與“專精”的“T型人才”。在設置課程時,需要針對社會需求量較大的交通工程行業類型,設置相關主干專業課程;針對多元化的就業需求,設置多樣化的專業選修課程。在設置專業課時,可以將其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三類。其中,專業基礎課是必須掌握的基礎專業知識,設置為必修課,具體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概論、交通規劃、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設計、交通工程學、交通流理論、運輸經濟學、交通調查與分析、交通安全工程等。專業限選課是考慮到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方向設置的不同的基礎專業方向課程,需要選擇指定數量或修滿指定學分,具體有: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交通仿真技術、智能交通、控制工程基礎、道路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及概預算等。專業任選課是考慮到實際交通工程行業的前沿理論知識,保證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知識接續性而設置的課程,需要選擇指定數量或修滿指定學分,具體有:合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交通工程案例分析、文獻檢索、道路環境工程、汽車運用技術等。
(三)完善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體系
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發展交通工程行業為主要目標,以提高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出發點,堅持實踐導向的創新和實用性培養體系[4]。為了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需要加強校企間互信程度。一方面,高校方需要從企業提質增效的實際問題上出發,向企業方提供技術服務、人員支持和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可執行、可推廣的實用性解決方案,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另一方面,企業方需要與校方簽訂合作協議,做好現有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建全校企聯合培養常態化機制,保證學生得到充分實習機會和專業化實習認證。
五總結
對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表明:沈陽市交通工程行業正處于提質增效的關鍵期,需要將交通工程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的高質量交通工程專業人才。但目前交通工程專業人才供需雙方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因此,對于交通工程專業高校而言,需要注意專業課程設置與實踐教學的培養方式的結構性優化,同時,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力度,構建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面向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交通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培養出既能掌握行業前沿動態,又能腳踏實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的適應能力更強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交通運輸部.2018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R].2019.
[2]沈陽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沈陽調查隊.2018年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9.
[3]沈陽市統計局.沈陽統計年鑒(2018)[R].2019.
[4]修新路,宋亞非,李軍華.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現狀及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09(8):115-117.
作者:邢巖 魯博 孟令宣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