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汽車制造與檢修人才需求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汽車制造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汽車制造業屬于大批大量生產,在焊裝方面采用機械手、機器人和焊裝夾具進行準確的定位和焊接;在部件裝配和整車裝配中采用流水線作業;在機械加工方面,廣泛采用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數控專用機床和傳送裝置組成流水線。汽車制造業的生產特點決定了生產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人是第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力,這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廣州市汽車制造業技能型人員待遇情況:一般實習生:1300元~2500元月薪;工作2~3年的一般技能型操作人員:2500元~4500元月薪;工作4~7年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或其他崗位人員:4500元~9000元月薪。目前,按所從事工作的性質和類別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將汽車制造業人才分為以下幾類: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型操作人員,產品銷售人員。其中中職生主要所從事的工作是技能型操作人員,部分能夠發展成為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銷售人員等。
汽車制造業的核心企業主要是整車生產廠和零部件生產廠。(1)學生初次實習的崗位一般是技能技術較低層次的崗位,經過努力可以從事技能技術較高層次的崗位。因此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就業后先從低踏踏實實做起,苦練基本功,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2)在整車生產廠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應加強學生目前比較薄弱的質量檢測、設備保養與維護、機械手操作、現場管理等能力的培養;(3)在零部件生產廠的機械加工、檢驗員、返修員、設備維護與維修員等許多崗位上需要學校進一步開拓和培養人才。
二、汽車制造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
調研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均表示對技術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另外需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技術革新步伐的不斷加快,企業對員工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學習能力、專業技能、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要求愈來愈高。企業實際工作對職工的要求較高的前幾個要素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勞動安全保護意識,敬業精神和責任心。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一般為技能型應用人才,學生畢業時一般年齡在18歲左右,其社會認知和自主就業的能力較薄弱,主要依靠學校推薦就業,工作幾年后在本職工作上發展或重新擇業進行自我發展,所以在校期間應對學生加強人生價值、社會取向、擇業觀念、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教育。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洲地區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必將帶動廣東省高素質汽車制造行業技術人才需求的不斷攀升,提供的大量崗位十分適合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應用型人才的就業層次。目前廣東省汽車制造專業技能人才緊缺,技術工人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我校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的設置符合廣州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具有廣闊的辦學前景和發展空間。
三、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改革思路與對策
1.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反映出來的問題
(1)校企融合還處于較淺層次,其合作程度與深層次的高級階段還有一定距離,在政府政策、法律等方面急需形成一種長效合作機制,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與學校現行制度還需要進一步融合。(2)人才培養規格與現代汽車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學生進入行業后適應社會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較差。(3)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未能在課程層面進行突破,專業課程設置應與行業崗位需求相適應。(4)學生專業基礎及技能不夠扎實、知識面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薄弱。(5)學生人文素養較差,職業道德有待提高,自我定位模糊,缺乏為他人服務和團隊協助意識。隨著汽車制造業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客觀需求,對中等職業學校如何與現代汽車制造企業接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學校需要在培養學生質量檢測、機械手操作與使用、設備維護、現代先進制造技術與控制等方面加強與提升。
2.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課程建設
目前我校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需要改革之處包括:(1)課程設置中未能以汽車制造過程為系統建構課程體系、建構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只是支離破碎地穿插一些汽車方面的課程,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認可、技能欠缺。(2)課程設置中實訓環節針對性不強,課程體系中未能圍繞汽車制造過程所需專業能力將課程對應實訓環境進行規劃,學生未能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及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其他大機械類專業課程設置相比無特色,其中大機械類課程所占比重偏重,屬于汽車制造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偏少。(4)專業教學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去甚遠,導致學生進入企業后適應能力較弱,人文素養知識薄弱。專業課程構建應以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制造技術、汽車車身制造、汽車整車及總成裝配與檢測等能力為核心,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課程體系。按照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基礎能力”、“現代制造技術能力”、“汽車車身制造能力”、“汽車整車及總成裝配與檢測”為主線分層次、分模塊系統設置專業課程。尤其對于汽車整車及總成裝配與檢測這一核心能力,需要根據汽車制造企業總裝生產線結合學校教育功能、學生學情特點、認知規律、實訓條件進行提煉、歸納、總結出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課程。
3.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教學環境配置
(1)專業師資建設。目前學校專業師資在汽車制造知識與技能方面均較薄弱,應加強教師赴汽車制造企業實踐,提升校內專職教師專業技術水平與企業實踐經驗。同時聘請企業專家到學校指導課程改革、教學、專業建設和校外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工作,對專業教師開展專項培訓,指導學生職業規劃和實訓等,形成技術水平過硬、實踐與職業指導經驗豐富、專兼結合的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教學團隊。
(2)實訓建設。學校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實訓中心目前存在教學設備、教學模式與企業人才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崗位與課程難以對接的問題,需要構建貼近企業實際需求,與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相適宜的實訓中心。調研顯示,在汽車制造四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中,總裝實訓的可行性相對較高,一方面裝配技能的可塑空間大,另一方面隨著各個汽車生產企業能擴項目的穩步推進,汽車總裝人才需求量相對而言最大;焊接技術應用性強,在汽車制造企業的需求量較大;汽車制造基本技能要素的實訓對學生從事汽車制造相關崗位工作及學生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專業改革應圍繞以汽車制造工作過程為核心建構的課程體系,規劃實訓建設,一方面構建好校內汽車制造與檢修實訓中心,同時深化校企改革,在校外建立和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對口的實訓實習基地,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或頂崗實習需要,使學生在真實的汽車制造生產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直觀了解企業、了解社會,感受企業的工作環境和氣氛、企業文化,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形成。通過校內校外實訓環境的建設,促進學生關于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養成,從而全面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專業發展適應當前中職學生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適應廣州市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作者:王利容單位: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