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技術應用下的水利水電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現代新技術概述
1.1技術含量得到較大關注在國內,水利水電建設始終彰顯著人的力量,大多以密集的勞動力建設工程為主,新技術的應用比較少見。另外,勞動人員多是農民工,社會培訓力量不夠,素質亟待提高。面對傳統型的建設方式,水利水電建設要想凸顯技術含量,比較困難。人員的技術掌握力度始終是工程建設的重要關注點,人員掌握知識要全面,要懂得創新,能全面認識科技的重要性。
1.2傳統施工技術也不可忽視預應力錨固在工程施工中有非常巨大的潛能,其關注度比較高。立足于預應力混凝土技術,預應力錨固技術是創新的代表,有較高的技術指標。此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興起時間不長,但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范圍。施工方法即通過運輸設備壓實混凝土,以薄層碾壓、大體積碾壓上升為關鍵澆筑形式。在大面積、體積上的建筑工程中,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優點,其立足于混凝土攪拌而進步。可見,在工程建設中,不能一味的求技術的新,還應該往后看,創新傳統施工技術。
1.3環境保護應當是新技術產生利用的重要關注點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被快速提升,各種環境污染、破壞時刻威脅著人類生存。新技術的重要特點應當是滿足高效、節能、低污染的特點。不僅在預測建設后的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也要考慮建設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是否能降低環境污染。自然環境受原有施工方式的破壞是有目共睹的,被污染環境很難恢復。為此,環保應當是施工技術的首要立足點,做到不破壞、不污染。
2新技術在現代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實踐
2.1聯鎖塊混凝土軟體排護坡在北高干渠中的應用在泉州市郊的山美灌區北高干渠,取水口為金雞橋閘,灌溉面積0.69萬hm2,且承擔5個水廠供水和防洪排澇任務。因建成時間久遠,污染、淤積滲漏情況多見,有必要做改造整治工作。在施工時,因城市供水需要不可停水,只能白天降低水位,晚上抬高水位供水,施工難度大、作業量多、水下作業十分常見。另外施工場所人流量多,需要做好防護安全工作,為此,進行安裝隔離網臨時防護,從而保證生產安全。軟體排分預制、吊裝兩部分概述。預制:首先需進行預制場地的選擇,場內能滿足生產、工人生活、料場及半成品堆放的功能要求,以及交通要求。施工圖紙研究也很關鍵,經過比對,我們針對原設計的混凝土標號及丙綸繩強度等級低等原因,提請設計進行了高等級的替代,從而保證了工程質量。澆筑時,先定制數個鋼模架,布置好預埋丙綸強,放在有排水措施、堅實平整的臺座面上,澆筑混凝土按常規方法進行,并及時進行澆水養護。拆模后分堆式儲放,養護后的混凝土預制試塊要超過半月,然后才能運裝,以免損壞半成品。吊裝:在渠道邊坡修整及土工膜鋪設完成后,組織運輸機械及吊機進場,人工配合裝車、吊裝至工作面。下放要小心,避免損壞及安裝不到位。沉放軟體排時,由下游向上游逐排鋪設,以丙綸繩將軟體排與底部的土工布、上部的預埋鐵件系牢。人工調整邊坡平整度。
2.2低彈模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在石壁水庫工程中的應用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石壁水庫,正常水庫蓄水位是62.0m,控制了79.6km2的壩址上游流域,庫容5786m3,職能為供水、防洪、灌溉。施工平臺為拆除的大壩迎水側壩體到57.0m的高程,低彈模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主要在低于57.0m的高程下進行垂直防滲,帷幕灌漿加固則在山體、壩基與壩肩進行,并做護坡、壩體回填與修復壩頂處理。低彈模混凝土防滲墻墻體采用抓斗開槽造混凝土而成,主要的施工技術要求:28d抗壓強度>5MPa,抗拉強度≥0.9MPa,彈性模量5000MPa≥E≥3000MPa,墻體滲透系數不大于1×10-7cm/s。總體施工方案為:“鉆抓法”造孔成槽;“抽筒法”出渣;成槽后采用“抽桶換漿法”置換泥漿清孔;混凝土攪拌樓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攪拌車輸送混凝土至槽口;泥漿下直升導管法澆筑混凝土;壓球法開澆;采用“接頭管”法進行槽段連接。在施工開始前,要進行成墻實驗,槽段要超過3m,以對技術工藝、設備與地質資料做核對。且應提早進行防滲墻混凝土配合比及配置方法試驗,若與設計要求違背,應適當做技術參數調整,再次實驗。施工方法:測量放樣法,地面導線點設置于放樣點,借鑒交接平面記錄,場地內由全站儀引入控制點,得到地面導線坐標。高程交接樁,施工場地的高程引入由水準儀進行;造孔要把握槽孔長與寬,考慮施工部位、澆筑混凝土能力、地質條件,槽孔不可偏斜,槽孔孔壁不能有波浪形小墻、探頭石、梅花孔;造孔深度要在結束單元時測量,如果孔深與設計相符,則可進行混凝土澆筑;布置的施工平臺應該無均勻性沉陷,寬度應滿足施工需要,適合于重型設備和運輸車輛行走;將排漿溝設置于下游側平臺,回收利用泥漿,在業主要求場地放置廢渣、廢漿;泥漿的作用在于冷卻鉆頭、沖洗孔底、穩定孔壁,以礦物鑒定、化學分析、物理實驗法研究黏土、膨潤土的數量、質量,確保清孔、造孔無礙;泥漿由快速回轉的攪拌機制備,儲漿池接收經過濾后的泥漿,翻動噴吹,以得到均勻效果好的泥漿。在生產中,要對泥漿的含沙量、黏度與比重做測試,充分了解其性能。可回收凈化泥漿,利用多次,隨時運走廢漿;基巖中的嵌入槽段深有設計指標,參考地質剖面圖、鄰孔基巖面高的對比以及鉆機巖心取樣法等可確定基巖面;完成造孔后,要多次檢查造孔是否達標。在合格檢查后,方能換漿。完成換漿后,經過1h,清空指標應該為:<10cm的孔底淤泥,若為黏土泥漿,應得到<1.30g/cm3的泥漿密度,<10%含沙量,<30s黏度;參考規范與設計圖紙,做好埋設防滲墻墻內設備,鉆孔埋設適合測斜儀,重墜法適合應變計,并以鋼絲繩做好穩固工作。
2.3水利監管平臺軟件在石壁水庫工程中的應用該軟件集云計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搜索引擎等多項技術于一體,形成了一個相互合作、相互參與的綜合性系統,能通過利用網絡科技手段針對工程進度進行合理的控制調度、資金會簽、質量控制、安全控制、工程驗收、內料資料等不同重點環節實施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從而達到節約監管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作透明度的最終目的,有力地促進了整個項目監督管理工作的規范、高效、公開的運行。2013年3月,石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使用水利監管平臺軟件進行全過程監管。水利監管平臺里集成幾十個軟件工具,涉及工程資料、檔案整編、文件辦理、電子簽章、視頻監控(施工現場布置3個高清晰度攝像頭)、人員考勤等等,參建各方可以利用這些軟件工具完成所有遠程監管工作。在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會先將相關內業資料,按級別、步驟提前上傳到平臺里,由監理及相關單位審批,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施工方每天上傳施工日記、相關數據、影像資料,大到水庫建設的每個進度,小到一批水泥質量的測試結果,相關單位在各自的辦公室里即可監管到位。
作者:吳振和單位:泉州市水利水電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