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要求,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特點,以“實用性、前瞻性、創新性”為目標,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進行了立體化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對三屆本科生的教學實踐,發現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同類型核心課程的建設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
隨著國家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的加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專業人才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使命。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按照“全面發展,突出專長,提升能力”的目標,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更新上進行探索,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一體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立體化教學模式是提升實踐性課程學習效果最明顯的方法。本研究項目主要通過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所謂立體化教學模式是以專業核心課程為單元,以能力培養為軸心,以教學資源為平臺,動用所有教學要素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體系;是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空間進行全方位整體設計,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實現學生在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自主構建[1]。立體化教學模式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是樹立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2]。
一、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之一,主要研究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巖土工程等專業領域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的一般規律。近幾年,由于研究生畢業數量的增長,擠占了本科生的就業崗位,使得土木類本科學生大部分畢業到了施工企業就業,這使得《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整體質量提升有一定的時代緊迫性。為此,圍繞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體系從實用性、前瞻性及創新性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優化。實用性———打破傳統教材教學模式,以施工過程為導向,優化課程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前瞻性———與企業合作,協同創新,制定體現能力培養的新課程體系,反映行業新規范、新技術和新工藝,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性———增加學生參與意識,對于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進行專題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按照以上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優化:(1)課程架構實用化:以現行《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串聯課程,通過工程主要分部組織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現課程體系的實用化。(2)角色多元化:針對項目經理、施工員、質檢員等不同崗位群體,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有的放矢,以崗位角色立體化縮短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工程的差距;(3)“教、學、做”一體化:將動態教學、主動學習與現場實訓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實踐性課程特點,達到“工學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4)教學手段多樣化:利用幻燈片、工程視頻、參觀工程、課堂大作業等形式,立體化展示每個學習模塊的全部,讓學生身臨其境,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二、“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
(一)教學路徑設計
以建設一棟框架建筑為藍本,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三維空間。按照建筑工程的設計及施工順序,對工程結構進行解構,然后按照構件施工次序,對主要工種的施工技術進行學習(如圖1)。讓知識體系立體化再現,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境界。從圖1可以看出,①與②是工程施工總覽;③是每一分項施工技術,是完成工程施工任務的核心;順著這條主線進行講解,實現了立體化教學思路,教學效果明顯。
(二)實踐方案
梳理《土木工程施工》的知識體系,形成一條學習主線———施工技術主線與施工組織管理主線;遵循建筑結構的構造原理,將主要工種的施工技術串在主線上,引領學生進入營造房屋的氛圍中。1.施工技術主線。(1)以工程為導向找施工主線: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順著施工主線講工程的施工技術,所選課本的每章節配套了施工圖片光盤,學生先結合圖片預習課程,課堂上針對本次課程的內容講關鍵施工技術(主要施工工藝、關鍵施工方法)。通過案例,講解所學的知識如何用到實際工程中,再結合施工規范進行詳細講解。然后指導學生回頭看書,并完成大作業。(2)以施工主線為導向分解施工任務。主體結構施工(柱、墻、梁、板):施工圖識讀→抄平放線→腳手架搭設→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質量驗收。基礎工程施工(預制樁、灌注樁):清理障礙物→平整場地→沉樁試驗→抄平放線→定樁位→確定沉樁順序→沉樁→質量驗收。地基部分:土方開挖、回填及運輸→土方輔助工程(降水、排水及邊坡支護)。2.施工組織設計主線:進度計劃、網絡計劃、施工組織設計管理軟件學習。結合大型施工專項設計,學生分組編寫施工方案,然后與實際項目對接進行項目實訓,評判專業知識應用方面的缺陷,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三)實踐效果評價
專業核心課不同于基礎課,其實踐性一般很強。在設計教學評價體系時,除了理工科課程特點外,將課程內容與實際工程進行立體對接。把原來單純的“教與學”,變成“邊教、邊學、邊做”,立體化再現工程全貌。堅持評教、評學與回訪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評教”主要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及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辦法,提升教學質量;“評學”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圍繞課程的重要性、立體化教學的滿意度、老師的敬業精神等方面設計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從反饋的信息看,學生非常贊成這種教學模式;“畢業學生回訪及企業評價”針對學生就業后知識的應用及薪酬等情況,設計了畢業生回訪問卷表,對已經畢業的2009—2011級三屆學生進行了回訪問卷,發出回訪表120份,收回108份。從回訪情況看:中建系統、中鐵系統等大型國企就業的學生,工資收入穩定,雖然工作時間不長,都是一線重要崗位,專業功底扎實。學生就業后反饋的愿望基本與本課程的教改相一致。
三、結語
《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為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一,通過以項目建設為主線,進行立體化教學模式改革,讓學生更精準地掌握所學專業的主旨,融會貫通,抓住了關鍵。也為其他土木專業核心課的改革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第二,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解決了教學效率低下問題。第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藺鵬臻,虞廬松.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1):94-96.
[2]周舒怡.系統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指標體系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6(6):133-136.
作者:楊文偉 金寶宏 車佳玲 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