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原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筑遺產眾多,中原古建筑遺產對中原文化旅游發展起著舉足輕重作用。本文在闡述中原古建筑遺產概況的基礎上,分析其保護開發和利用存在的問題,基于中原經濟區國家戰略的實施,提出中原古建筑遺產的保護開發宜采取高標準的開發管理模式,樹立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的良好品牌形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利用
中原古建筑遺產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在我國古建筑遺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原古建筑遺產中的建筑與設施類遺產如古建筑遺產、古典園林遺產、宗教場所類遺產、古代陵墓類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類遺產數量較多、分布集中,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中原古建筑遺產的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能夠提升中原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旅游需求。遺產開發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著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注意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三效益的統一[1]116。中原古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利用要保護古建筑遺產資源,科學協調古老遺產、現代遺產和自然風景遺產和諧發展。
一、中原古建筑遺產概述
中原古建筑遺產是古人勤勞智慧的結晶,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歷史文化水平,是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具有深刻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物質文化內涵。中原古建筑大體涵蓋了中國古建筑的主要類型,現存的典型古建筑主要分類有:
1.陵墓建筑遺產:
潞王陵、宋陵、梁孝王陵等。潞王陵位于新鄉市北郊的鳳凰山南麓,國家4A級旅游景區。潞王陵景色秀麗宜人,是中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的,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該陵由潞王墓、次妃趙氏墓和神道三部分組成,共占地四百余畝,其整體建筑用材除少數磚木外,幾乎全采用青石和白石,被譽為“石頭城”。
2.洞窟建筑遺產: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開始營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它既是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融合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其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人性和神性、陰柔和陽剛較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3.寺廟建筑遺產:
少林寺、相國寺等。少林寺位于登封市,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祥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少林僧人將它與中國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創立了少林禪宗?!吧倭治湫g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的積極入世使它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在歷史上的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朝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少林也因此而成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武術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壯大[2]78。少林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華文化的代名詞。
4.莊園建筑遺產:
康百萬莊園、馬氏莊園等。康百萬莊園位于鞏義市康店鎮,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凳霞易迩昂笫嗽谶@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是一處典型的17到18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筑,是全國三大莊園之一。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中原地區安陽馬氏莊園并稱“中原三大官宅”,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是中原古建典范。
5.府衙建筑遺產:
內鄉縣衙、開封府等。內鄉縣衙景區位于南陽市內鄉縣城東大街,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h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歷經明、清多次維修與擴建,逐漸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內鄉縣衙是我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時代縣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的美譽。6.城防建筑遺產:開封古城墻、商丘古城等。開封古城墻景區位于開封市,始建于唐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古城墻是全國現存的僅次于南京城墻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全長14.4公里。歷史上曾多次被淹沒,至1841年再次修復,開封古城墻現在仍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筑規模與風格。除了上述建筑外,中原地區還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遺產,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嵩陽書院、岳飛廟、定國寺等;洛陽白馬寺建于公元68年,是中國最早的寺院,諸如此類的古建筑遺產還有很多。
二、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的歷史機遇
旅游資源條件是旅游開發的前提,它涉及遺產開發保護和利用的眾多相關問題。隨著中原經濟區國家戰略的實施,中原古建筑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1.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作為支撐。我國“中部崛起”戰略和中原各地人民政府加快中部地區開發的戰略決策為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和外部宏觀條件。
2.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國際友人的關注。近年來隨著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弘揚,“中國熱”在世界各地不斷涌現,來華游客不斷增多[3]65。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的開發保護和利用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它是通過旅游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交通的便捷為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省內公路、鐵路和高鐵通往全國各地,在鄭州市有新鄭國際機場,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是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保證。
4.中原古建筑遺產資源獨具特色,吸引力極強。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應把這些具有明顯差異化的遺產加以合理的保護和利用,同時突出其文化內涵,讓旅游者來此既能飽覽自然山水風光,又可領略古建筑遺產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三、中原古建筑遺產的價值
中原古建筑遺產作為人類祖先的杰作,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價值,只有充分認識古建筑的價值,才能對其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利用。
1.中原古建筑遺產的歷史價值。
古建筑承載著厚重的城市建設歷史,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古建筑,特別是對缺少詳實記載的遠古時期,成為人們了解和認識一段歷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依據。如城防建筑開封古城和商丘古城都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城市規模和城市布局,了解城市建設特點,對于后人保護和利用古城防建筑有指導意義。
2.中原古建筑遺產的文化價值。
中原地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中原區域文化,并隨著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建筑既有特定的區域文化特征,也呈現兼容并包的特點。古城中飛檐翼角的土木建筑文化符號、雕梁畫柱的文化內涵,以及佛教建筑中表現的佛教文化,都在中原古建筑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3.中原古建筑遺產的科學考察價值。
古建筑的營造技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建筑科技發展水平的充分體現,如明代的馬氏莊園,是堡壘式建筑的典范;登封少林寺建筑結合建筑科學、環境科學和“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合理布局,將建筑完美融合于自然之中[4]45。
四、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問題
中原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文化建設力度的加大,中原古建筑遺產資源的保護開發工作也呈現出新的局面。但是在對專項古建筑遺產保護利用的過程中,不合理的、粗放式開發對古建筑遺產造成了很大的破壞,降低古建筑遺產的利用價值[4]。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對古建筑遺產的破壞比較嚴重。
在開發利用古建筑遺產的過程中,由于人為或自然原因,一些古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即使修復了,也很難恢復原有風貌,致使大量古建筑遺產失去其應有的韻味,對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不良影響。
2.對古建筑遺產開發過度商品化。
對古建筑的合理利用就是把獨特的建筑文化作為一種遺產加以開發和組織并出售給旅游者,許多文化儀式、禮俗和手工藝品等活動形式幾乎失去原有的意義,而作為純粹的商品銷售給旅游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
3.古建筑遺產的宣傳營銷市場混亂。
在古建筑遺產旅游區內,一些旅游經營者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對民族建筑文化進行不切實際的大肆宣傳,沒有完整的市場促銷手段。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民族建筑文化的完整性,又使游客蒙受欺騙,破壞了地方旅游的整體形象。
4.古建筑遺產開發保護監督體制不健全。
監督管理體制的不完備與落后,各種不良現象也就隨之發生,使許多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從事非法經營的活動,這不僅是對古建筑遺產的破壞,也影響了中原地區旅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5.古建筑遺產景區從業人員自身素質較低。
部分服務人員對中原古建筑文化了解甚少,當問及更深層次的內容時,他們要么不知如何回答,要么答非所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原地區旅游地的整體形象。
五、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對策
近年來,隨著中原經濟區旅游業的迅速發展,雖然中原古建筑遺產開發和利用的力度已大幅增加,但是,古建筑遺產管理利用和保護手段以及旅游立法等還相對滯后,對古建筑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面對中原古建筑遺產利用存在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及時準確地出臺相關對策,將各方力量統一協調,共同解決遺產保護與利用中的問題,那么筆者對于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有如下對策:
1.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利用策略。
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與利用策略是進一步完善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前提,也是中原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原古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要真正做到規劃先行,科學管理,提高整體質量;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盡力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風貌,真正做到古建筑遺產利用與古建筑旅游業發展的“雙贏”[5]11版。
2.健全保護開發管理機制,積極探索新的保護模式。
中原經濟區要建立以省級政府為主導、全民參與的古建筑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長效機制,其開發利用應以政府為主導,加強旅游局、規劃局等相關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做好古建筑遺產的保護工作。
3.充分挖掘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打造特色旅游資源。
古建筑的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從來就不是對立存在的。對于古建筑遺產來說,如果只是一味地保護,但不開發利用,很難體現其價值。將靜止的建筑與優美的自然風光結合起來,實現人文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統一,學會在開發中保護,讓游客既能領略古建筑的古樸又能領略自然風光的秀美,這樣既擴大了古建筑的知名度又增加了自然資源的美譽度。
4.注重古建筑遺產形象推廣,擴大宣傳力度。
加大古建筑遺產形象的宣傳工作,可以協調各地進行聯合宣傳。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采取制作統一的宣傳廣告,由政府出面進行地區旅游活動的推介,也可以在當地的火車、汽車站或人流集中的廣場等地,采用大型電子屏幕進行宣傳;借助電視、網站、報紙等國內外知名強勢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大力宣傳中原地區古建筑遺產及其文化內涵,讓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到遺產的保護中來。只要注重實施科學化的管理和經營方法,勇于創新,開拓進取,就可以在合理的開發利用中更好地保護好中原古建筑遺產,從而帶動中原地區其他類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促使古建筑遺產在利用中得到良性的開發和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耀峰.遺產開發及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良民.中原地區省旅游經濟發展的前景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0(4).
[3]甘露.世界遺產旅游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4]胡小紅.我國古建筑遺產的保護和開發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12).
[5]陳淑蘭.調研古建筑維護修繕及旅游開發[N].朔州日報,2006-4-25.
作者:徐振濤 朱偉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