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課改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素質教育期盼學校和教師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媒體這一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并會學。
[關鍵詞]:素質教育自主主導網絡媒體學會會學
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是一種教育理論體系,也是一種全新的、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模式。本文就新課改中實施素質教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觀念轉變是首位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更科學、更高層次的體現時代教育的教育模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就會出現言行不一,說的是素質教育,走的仍是應試教育老路。觀念的轉變需要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論指導,需要教師自覺的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實踐。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實施素質教育,要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重要位置,心中要有學生。教師既要研究教師“教”的藝術,又要著重研究學生“學”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圍繞著學生怎樣“學”來施教。為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而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主動的施教者,是教學的絕對主導者,監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而學生只是知識傳授的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眼里只有少數尖子生,只有分數,只對學校教育的這個階段負責,為部分學生服務,這是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的最大不同。
教師要樹立起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當擔起對學生一生負責的重任。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同志似的新型師生關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用現代教育的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做“主人”的能力。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自覺調整好教師自己的位置,當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謀,不要以傳授知識者自居,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師益友。
二、教師主導作用是關鍵
現代教育的模式注重能力的培養,把學生作為發展的主體,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現代教育要求教師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索,要求教師要精講,學生要多練,要求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著力優化教學過程,改變單向的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把教學的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這就必然削弱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地位,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導”是學生“學”的前提。沒有導學生不知怎樣學,教學目標就無法實現。教師正確的引導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緩解教學坡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主動投入,自主學習,積極探索中表現自我價值,展現自我發展,體驗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師的“導”是教學成敗關鍵的第一步,是不容忽視的。
三、網絡媒體應用是手段
世界各國對目前教育發展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把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動力量。將現代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計算機介入課堂教學,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等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計算機網絡形成后,媒體的作用更大了。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媒體本身不會產生教學的高效益,在諸多的媒體中,要根據課型,教學內容來選擇適合的媒體,用于幫助學生釋難,解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特殊作用,為教學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借助媒體,悟出道理來。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媒體僅僅是教師教學演示的工具,也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工具。所有的媒體都不能替代教師和學生,媒體只是在教學“輔助”的意義上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為操縱者所用。如果人為物役,操縱者沒有自己的看法、認識、見解,媒體也就失去了他助教助學的意義。現代教學媒體以其直觀性、科學性、先進性等諸多優勢,解決了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起到了助教、優教、高效的作用。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它改變了單純依靠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弊端,它形成了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增長知識的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模式,媒體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四、學生學會會學是目標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意思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比掌握具體的知識顯得更為重要。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一把開發人們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素質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它要求學生不僅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生怎樣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不僅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
人從一個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離不開學校和教師的精心撫育,這樣才能成為社會棟梁之材。而人才的標準:一是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或是在某個領域有重大成就之人;二是要有創新能力,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三是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很大的潛能可以發揮。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因此,學校教育首先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和營造能讓他們充分發展的空間。作為教師,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他們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讓他們掌握各種學習的方法。有人說,學技法只能用一陣子,學方法可以享用一輩子。人才就是因為掌握了各種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積極探索獲得巨大的成功。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掌握各種學習的方法,學會使用各類學習工具,學會怎樣查閱各類資料,學會歸納,總結的方法。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積累知識,應用知識而不是傳統的灌輸的方法,強迫學生接受,使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是:培養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今天的“學”,“教”是為了“不教”。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社會這個大舞臺生活的。在學校教育這個階段,教師是學生的手杖,用于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走路,如果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循循善誘,引導得法,學生就能學的快一些,走的穩一些,就能快些摔掉手杖,自己上路。學會會學這是素質教育期望學校和教師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