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課程創新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鴻羽
主要內容:A新課程
B創新精神培養
C學習習慣培養
D全方位指導學生學習
A新課程
新課程的提出
國際背景國內背景
現實性、迫切性、必要性、重要性
美國
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在課程方面提出:
“美國學生在4、8、12年級畢業時有能力在英語、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和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能應付挑戰”.
最近特別強調“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英國
英國1988年頒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提出推行國家課程,制定程標準。1999年英國頒布新一輪國家課程標準強調四項發展目標:
v精神方面的發展:自我成長,發展自己的潛能,認識優缺點,具有實現目標的意志;
v道德方面的發展:明辨善惡,理解道德沖突,關心他人,采取正確行動的意志;
v社會方面的發展:理解作為集體和社會一員自身的權利與責任,人際關系的能力,為了共同的利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v文化方面的發展:理解文化傳統,具有理解和欣賞美的能力。
日本
v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和提高國際意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掌握本質的基本內容和個性發展創造宜人的教育環境;鼓勵每所學校辦出特色和標新立異.
韓國
韓國1997年開始的課程改革,強調實驗、學習、討論、自由活動、社會服務等親身體驗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入“區別性課程”,從1年級到10年級,數學、英語、朝鮮語、科學和社會等五科設置分層課程;
11年級到12年級,大量引入選修課程。
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課程改革提出: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為勇于革新、善于獲取信息、富有創造精神的人,以適應21世紀的需要。
文盲大國:世界文盲總數87500萬,中國占到10分之1,全國老百姓平均受教育水平為6·02年,剛剛小學畢業。大學生比率低下:美國是我們的30倍!25歲以上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僅占2·1%
v教育面臨的世界發展潮
›終身化、社會化、大眾化、個性化、國際化、信息化……
›德國專家預測:普通教育的教學五大要素:跨學科性學、聯系實際學習、自我控制學習、借助媒體學習、集體協作學習
新課程的變化
v教學目標
v教學行為
v學習方式
v教與學評價
v課程內容
態度
v觀念要更新,
v態度要積極,
v步驟要穩妥。
策略
v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v創新與繼承相結合
v管理與研究相結合
v典型與普及相結合
重點
v課改的方向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v課改的前提是觀念轉變;
v課改的基礎是教師提高;
v課改的關鍵是評價改革。
發展
v只有發展了才能更好地傳承文化
v學校要為學生的發展搭好平臺
v教師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實踐類學習
研究性學習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B創新精神培養
摘自關鴻羽著作:《提高智力的方法》
一、培養創新精神的意義
1.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重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差距
哈佛大學:100分
清華大學:17.2分,世界排名200名以外
北京大學:15.6分
楊振寧博士說:
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
諾貝爾獎
1900年至今,美國有230多人獲諾貝爾獎,而我們得諾貝爾獎是零。德國一個大學就培養了20多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而我們這么苦學,全國13億人口一個也沒培養出來,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國外課程
俄國開設了為培養創造力的“思維課”
美國開設了“思維技巧課”
保加利亞開設了“思考課”
法國“激發好奇心課”。
素質教育
我們給學生的教育,能管學生一輩子,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
v四個為了:
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學生:
為了學生的一切;
為了學生的一生。
2.經濟發展的需要
知識經濟的核心:知識創新
知識軍事的核心:軍事創新
知識就是力量、主意就是金錢
創造可以滿足人類的一切需要
二、提高創造力的方法
1.“不聽話度”法
美國旺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
創造力高的兒童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
——頑皮、淘氣、荒唐和放蕩不羈;
——所作所為時逾常規;
——處事不固執,較幽默,但難免帶有嬉戲態度。
對不聽話要具體分析
①屬于道德問題的不聽話——堅決反對。
②屬于天真活潑的淘氣——寬松一點。
③屬于思維上的不聽話,有獨到見解——支持鼓勵。
“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
行為上要嚴,思維上要寬
小時要嚴,大了要寬
關鍵期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臨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美國總統尼克松
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訓服,從小灌輸要聽大人話的思想,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象愛因斯坦自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
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造。
2.“愛的效應”法
美國有個科學家用母猴做研究,母猴的孩子分成二組,一組跟母猴身邊,一組見不到母猴,最后把二組猴做對比,發現有母愛的猴子能力增強,而沒母愛的猴子能力下降。
一項實驗還表明,即使是本來較為聰明的孤兒,受到9個月沒有母愛教育的管理,智力也要下降21分;而本來不大聰明的兒童,受到9個月低能智力但熱愛兒童的婦女的照料,智力會上升33分。
感情與智力
促進兒童的學習方面,不能無感情的作用,感情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者成為刺激,或者成為障礙。
盧梭說:
熱心可以彌補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
羅申塔爾效應
心理學家把一份“最佳發展前途者”名單交給校長,預言這些學生將來肯定會出類拔萃。8個月后,羅申塔爾重返小學驗證他的測驗結果,又搞了一次智力測驗。結果,當初列入名單的學生。智力發展都達到較高水平,有幾個真是出類拔萃。校長欽佩心理學家慧眼獨具,而羅申塔爾卻微笑著直搖頭。原來,這些“最佳發展前途者”,并非心理學家精心篩選,只是他信手隨意圈定的
二熱愛
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學生
熱心+愛心+精心+誠心+耐心+恒心+信心+細心+……
對后進生要厚愛、勤媽拙閨女、要把溺愛變成“逆愛”、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3.民主法
要有寬容的氣氛
不要讓學生生活在“半封建”的環境里。
不要使用語言的刀子
不要向人格開炮
服務意識
Wto:教育是12項服務行業中的第5項
v三服務:
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為家長服務(尊重、指導)
為社會服務
教師的多重角色:教師+家長+朋友+學生+心理輔導員+……
既要民主,又要權威
有民主空氣,但也要有權威。這種權威不是靠打罵,而是靠教育者的人格,靠科學的方法,靠民主作風。
在民主的基礎上建立的權威,才是真正的權威。
4.標新立異法
v一要允許,二要鼓勵,三要引導。
v允許孩子“胡思亂想”,就是不允許“胡作非為”
v主張標新立異并不反對常規的思維方式,只是不能用它去限制標新立異。
5.挑戰法
v要保護孩子“不畏權威”的思想
v壓抑式,越教育挑戰精神越差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對牛頓力學的挑戰,伽俐略的學說就是向地球中心論挑戰。
v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對已有的事物,已有的結論的突破。
v沒有批判精神,沒有挑戰很難有重大突破。
v有一個船上有23只羊和15頭牛,請你計算一下老船長的歲數?
v我們的民族有兩大弱點:一是想象力不足,一是挑戰精神不夠。
v我們必須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意識:任何現成的東西都是不完美的,都是可以再創造的。
v一切現成的知識除非經過自己確認,都是可以懷疑的。
保留一個“敢”字
教育孩子不要迷信權威
敢想、敢說、敢干,敢于思維、敢于想象、敢于創造。
要挑戰,不要胡鬧
我們主張向權威挑戰,并不是鼓勵孩子胡反胡鬧。
傳統的東西要繼承,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師、孝敬父母
6.發散法
v美國的哈佛·卡德提出“多項智力理論”,他認為人有多種智力能力。(數學家與球星)
v國外的教育特別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貓)
v我們的教育過分強調集中思維,不允許學生的想法與教師稍有不同。(船)
聚合思維也很重要
我們主張培養發散思維,并不反對聚合思維,聚合思維很重要,特別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教育中更多的是聚合思維,但也不要忽略了發散思維的訓練。
思維多元化
v歸納思維.演繹思維.批判思維.集中思維
v側向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求證思維
v逆向思維.橫向思維.遞進思維形象思想
v分解思維.推理思維.邏輯思維.對比思維
v交叉思維.轉化思維.跳躍思維.直覺思維
v滲透思維.反省思維.統攝思維.幻想思維
v靈感思維.平行思維.組合思維.辯證思維
v綜合性思維……
培養創新精神的多種方法
v故事法.探討法.活動法
v興趣法.榜樣法.變廢為寶法
v綜合創造法逆向突破法.組合法
v中山正和法.缺點巧用法.類比法
v聚焦法.特性列舉法.頭腦風暴法
v缺點列舉法.希望列舉法.威廉氏法
v懷邦法……
詳見<提高智力的方法>一書
三、創新與考試
1.全面素質提高
抓學習:加強雙基,發展智能
升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
要文憑更要文憑里的含金量
靠什么提高升學率:靠教育規律、教育科學、教育藝術,而不是靠考死記硬背、加班加點
要重視結果也要重視過程
2.認清考試方向
高考要為課程改革服務、知識立意轉到能力立意
趨勢
v“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素質社會”。
“人事制度”要逐步轉向“人市制度”。
考試與成才不一定是線性關系
有一位教師跟蹤調查他教過的小學生十幾年,最后得出結論:考試前幾名的學生后來成績平平,反倒是考試在第10名左右的學生后來大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個“第10名現象”說明考試名次與成才不一定有直接關系。考試10名左右的孩子沒有被名次束縛,學得比較活,有時間發展除死記硬背以外的一些能力,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最后成才的機遇更大
四、創造性思維的簡易自測法
v請按你平常的情況和想法在給定的答案中,選一個你認為最切合實際或最接近答案。
1與別人發生意見分歧,你是:
①立即作出結論并付諸行動S
②冷靜地從多方面進行考慮N
2.平時你喜歡:
①打橋牌、下象棋、下圍棋K
②看偵探小說,驚險影片N
③看滑稽有趣的鬧劇S
3.對老師和長者的意見,你是:
v①原封不動地接受S
v②有些疑問和想法N
v③同自己原有的想法結合起來K
4.你買東西回來后:
v①總是直接使用S
v②常稍作改變后使用N
5.針對眼前的某種東西(例如煙灰缸),你能想出它還可以有其他幾種新用途?
①3個以上S
②10個以上N
③20個以上K
6.休息時上公園,你喜歡:
v①總是上某個公園S
v②經常變換場所K
③聽聽家人的意見N
7.你對智力游戲:
v①無所謂N
v②不喜歡S
v③很喜歡K
8.工作學習有困難時,你是:
v①放棄初衷S
v②請教別人N
v③冥思苦想K
9.刷牙時發現牙出血后,你是:
v①怨牙刷不好S
v②擔心是牙周炎出膿癥N
v③想法使牙不出血K
10.當有人向你提出沒有用的提案時,你是:
v①告訴他這個提案的缺點和錯誤S
v②看看這里有沒有可取之處N
v③問他還有沒有別的提案,鼓勵他多提K
評價說明:
vS=1分,N=2分,K=3分,
v10至15分創造性較差;
v16至20分一般;
v21至24分較好;
v25至28分最好。
五、關于創造力的基本理論
1.培養創新精神的內涵
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技能。
2.創造力與智力的關系
知識≠創造,智力≠創造
吉爾福特對這些研究的結論是:
v第一,從一般趨勢來說,智力高的人,他們的創造力也是高的。
v第二,智力越高者與創造力的相關程度越低。也就是說,那些高智力者,其創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v第三,智商在130以上者,創造力測驗所得分數甚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3.創造的基礎
v知識;信息
v學知識是手段,目的是創造
4.創造的動力
理想;需要
5.創造的條件
民主;寬松
6創造思維的特征
v獨創性、變通性、發散性、重組性、遷移性、流暢性、逆向性、質疑性
7.創造型人才的個性特征
v(1)獨立性(2)批判性(3)探究性(4)冒險性(5)幻想性(6)競爭性(7)求新性(8)投入性(9)幽默性(10)敏感性(11)類比性(12)表現性
8.不利于創造的個性特征
v1缺乏敏銳的觀察力。2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興趣狹窄。3缺乏冒險精神,害怕失敗。4習慣于定勢,思維刻板。5固執而閉塞的心態。6有始無終,做事沒恒心。7缺乏想象力,性格古板。8不開放,不活潑。9認為凡事沒有問題,害怕問題過多。10墨守成規,不善變通。11缺乏自信心,不敢嘗試。12缺乏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習慣。13缺乏深思的習慣。14自我設限,態度消極。15優柔寡斷,沒有主見,從眾心強,愛迎合別人16過分依賴權威與傳統,服從長輩和同輩的壓力。觀察力:8個方法p8
記憶力:36個方法p26
思維力:22個方法p146
想象力:10個方法p184
注意力:13個方法p208
課程功能(目標)
v知識技能
v過程方法
v態度情感價值觀
C學習習慣培養
摘自關鴻羽著作:《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訓練法p62
v1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v2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v3訓練中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做到五個結合
v(1)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
v(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
v(3)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v(4)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
v(5)反復強化與積極疏導相結合
言教法p75
v1.切忌諷刺、挖苦,要以理服人。
v2.切忌嘮嘮叨叨,要簡練、深刻。
v3.切忌空話、大話,要有情感性。
v4.切忌盲目性,要做到“事先備課”。
v5.切忌脫離實際,要符合孩子年齡特點
身教法p88
v以身立教
v1以德育德2以學促學3以趣激趣4以情動情5以意煉意6以性養性7以行導行
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
與生理衛生有關的學習習慣
科學用腦習慣;科學用眼習慣;寫字握筆習慣;看書坐姿習慣;
有規律的作息習慣等等。
與學習方法有關的學習習慣
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勇于提問的習慣;樂于研討的習慣;閱讀的習慣;自學的習慣;總結的習慣等等
與學習態度有關的學習習慣
專心的習慣;
仔細認真的習慣;惜時的習慣;講求效率的習慣;勤學的習慣;虛心的習慣;獨立學習的習慣等等
把作業當考試
v給孩子限定作業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到時就收卷,不管他做完沒做完。
v1.認識時間的價值4.小鬧鐘5.節約時間歸己6.管理時間
馬虎-----錯題集
v(1)建錯誤檔案(2)找到錯誤之處(3)找出錯誤原因(4)寫出正確答案
v1.馬虎的來歷2.馬虎與成柴5.不用橡皮6.草稿不草7.注意埋伏8.解剖習題
矯正不專心壞習慣的策略與方法
v1.小貓釣魚·學奕·阿基米德
v2.任務·責任·緊迫感
v3.閱讀速度實驗·難度·疲勞度
v4.弗力查價測定·綠色·鮮花
v5.阿納斯實驗·早餐·營養
v6.紀律·意志·專注
v7.欲望·興趣·專注
v8.抗干擾訓練·專注
v9.書法·禪練
v10.多米諾骨牌·迷宮·十三拍
v11.泥人張·剪紙·插花
v12.紀昌學箭·體育·棋藝
D全方位指導學生學習
v摘自關鴻羽著作:《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v學習目的:17個方法p36
v學習態度:14個方法p68
v學習興趣:23個方法p109
v學習習慣:35個方法p152
v學習方法:95個方法p211
學習的基本過程
——六先六后
v1.先計劃后學習
v2.先預習后聽講
v3.先復習后做作業
v4.先調整心態后參加考試
v5.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
v6.先打好基礎后靈活思維
學習的具體方法89個
邊讀邊想“九設問”
(1)為什么是這樣?(2)為什么不是那樣?(3)增加條件行嗎?(4)減少條件行嗎?(5)哪些是重點?(6)哪些是難點?(7)哪里還有疑點?(8)哪些知識與舊知識有聯系(9)怎樣聯系的?
重點和難點
提高聲調;加重語氣;放慢速度;表情豐富;板書或用顏色粉筆標出;反復強調;將重點直接告訴學生。
抓要點,聽“三基”
(1)基本概念是重點
概念的含義(內涵);
概念所包括的范圍(外延);
這個概念與其它概念的區別,從而掌握這個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
(2)基本規律是重點
規律性的知識統稱為原理,規律往往用定理、公式等反映出來。
(3)基本思路是重點
老師課上是怎么分析問題的;
怎么把各種概念、原理綜合起來說明問題的;
怎么進行推理的。
課堂筆記“十記”
(1)記綱要,掌握知識結構。
(2)記疑難,有待掃清障礙。
(3)記補充,有利知識擴展。
(4)記教師講課的重點、難點。
(5)記老師的板書。
(6)記老師所畫的圖表,它往往是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7)記老師提出的觀點和推導過程。
(8)記老師講課的思路和思維方法。
(9)記聽課過程中自己頭腦迸發出的思維火花
(10)記學習困難的地方。
v·重點要理清;·難點不放過;·疑點做標記。
過電影
老師講了一個什么題目?
這個題目里分哪幾部分?
這幾部分的關系是什么?
中心是什么?
結論是什么?
抓住“六基”
基本概念要牢記;基本公式要熟練;基本規律要理解;基本體系要形成網絡;基本例題要吃透;基本疑點要攻克
理解消化“五要素”
弄清來龍去脈;溝通相互關系;掌握推證過程;注意表達形式;明確主要用途。
自我檢查九法
(1)正向檢查法(2)逆向檢查法(3)常識檢查法(4)單位檢查法(5)特例檢查法(6)化簡檢查法(7)數形檢查法(8)條件檢查法(9)邏輯檢查法
考場調節八法
(1)主動意識(2)調整呼吸(3)放松(4)短暫休息(5)喝飲料(6)涂風油精(7)自我暗示(8)轉移注意力
審題“五要”
審題“五要”
(1)審題要“全”(2)審題要“細”(3)審題要“準”(4)審題要看“懂”
(5)審題要“穩”
.檢查試卷“十四項”
(1)檢閱卷頭
(2)檢查是否看錯題?
(3)檢查是否漏有試題未作?特別是試題較多時,要逐題號核對。
(4)檢查有沒有違反解答規則的現象?
(5)檢查答案與試題的要求是否一致?
(6)檢查是否抄錯了答案?
(7)檢查有沒有看錯了問題的意思?答案是不是“答其所問”
(8)對于特別熟悉的試題,要審查試題是否改變了條件,換了問法?
(9)檢查問題中的已知事項,是不是運用無誤?
(10)檢查是否按照教師的口頭要求或書面文字要求的補充勘誤答題。
(11)檢查有沒有寫錯字或別字?
(12)檢查是不是遺漏了什么?算錯了什么?
(13)檢查該驗算的試題是否驗算了。
(14)對于論述題,檢查答案是否全面,有否缺項,關鍵字詞是否寫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