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過對近幾年各地中考題研究發現:中考現代文閱讀體裁多樣,題材豐富,意蘊深刻,強調整體感悟。現代文閱讀雖然是中考中的一道大餐,但在備考的時候,很多學生認為可有可無。其實現代文閱讀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為尋求應試策略、突破難點作好了相應鋪墊。我覺得現代文閱讀的備考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個理念
要想做好閱讀理解,必須具備的一個理念便是研讀《考試大綱》,因為這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代表了中考命題組的思想觀點和主張。命題人員對語料的選擇、考試范圍及重點的確定、難度系數的安排都會遵循考綱的規定。《2009年泰州市初中畢業、升學統一考試大綱》明確提出了現代文閱讀的考點,所以大家要吃透考綱,備考做到“知彼知已”,考試方能“百戰不殆”。
兩種意識
我認為在指導現代文閱讀復習時,首先要牢固樹立“兩種意識”,即“原文意識”和“整體意識”。
所謂“原文意識”,也就是所有的閱讀試題答案都應該在原文中找到依據和理由,因為中考語文閱讀是以理解性閱讀為原則。命題專家如是說:“現代文閱讀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憑空想象。”離開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中考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實際上,現代文閱讀至少有兩道題是可以直接用原文的文字回答的。其他一些題目也只需要把原文中的詞語或句子進行間接概括、歸納后就可回答。
所謂“整體意識”,也就是對于主干性的閱讀試題,一定要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解答,要根據試題要求,完整地篩選出相關內容要點,以避免掛一漏萬的答題現象。
近幾年來,現代文閱讀一般都設置主干性試題——即著眼于考查學生整體把握文意能力的試題,這類試題要求閱讀視野寬闊,試題答案要點多個,閱讀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如08年泰州中考卷17題聯系下文,具體說說這種“不穩定”體現在哪些地方,19題歸納堰塞湖帶來的危害,20題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等,這些試題都具有考查綜合閱讀能力和語言轉述能力的特征。因不少考生閱讀定位狹窄,缺乏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構成的答案或以偏概全,或要點不全,或表述不當,導致得分偏低。
因此,在閱讀時必須具備整體意識,做到“胸中有全文”。
三條規律
中考試題是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尋求適度變化。所以,現代文閱讀也是基于這一原則,在命題規律上也是相對穩定的。一般情況下會遵循以下三條規律:
1、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的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2、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
3、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入深的系列,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設題點也是有規律的。有開篇設題,中間設題,內容設題,手法設題,結構設題,文章某一細節或某一特殊點設題,結尾設題,語言設題。弄清了設題規律,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會有側重點,就可以在相應的閱讀區域內審察題目,仔細篩選信息,將之組合成語言通暢、簡潔明了的答案,這樣就能提高閱讀的速度和回答問題的準確度,做到事半功倍。
四種技巧
寫作技巧是現代文閱讀中必考的知識點,同樣也有它的設題點及規律,對于這類問題,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審視寫作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象征、渲染、襯托、對比、類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托物言志、以小見大、正面側面;
3、結構安排——承上啟下、銜接鋪墊、照應;
4、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設問、對偶、排比。
同時,在答題上使用的語言也是有規律的,我們可掌握寫作技巧上的一些共性,如修辭的作用:比喻就是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排比就是增強文章的氣勢,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對比就是突出所要強調的內容等。如布局謀篇,問前幾段的作用,就回答: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問中間段的作用,就回答:承上啟下;問末尾段的作用,就回答:深化主題或總結全文或呼應開頭或升華感情,這些內容需要總結并且硬性記憶,當然,還然還需視具體題型而言,并且在回答這些題目時要緊密聯系文本內容,注重答案的整體效果。
近兩年,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議論的文化類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復習中,應精心選取意蘊深刻、對學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引導作用的文章來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