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經類院校開設會計電算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會計電算化專業是財經類院校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適用領域迅速拓寬而設的一個新專業。其目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較深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較高的操作技能。然而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認識上的問題,可能是普遍性的現象。本文試就此談談個人看法。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是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
目前,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不少,對這個專業的稱呼五花八門。如:“計算機與會計專業”、“會計信息系統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電算化會計專業”等等。比較權威的提法是“會計電算化專業”和“電算化會計專業”,筆者支持前一種提法。因為所謂的會計電算化,是將電子計算機應用于會計領域。使其成為一種輔助手段或工具,其地位類似于手工會計中的算盤。我們既然無法將“算盤化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然也不能把“電算化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所以目前各高校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來發展,其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目前會計實務界熟練掌握計算機,能將計算機應用于會計的人員不多,社會在這方面的人才缺乏;二是會計教師中懂得計算機操作和軟件開發者甚少。
隨著計算機普及程度的提高,計算機將成為會計學科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那時,會計將無法脫離計算機而獨立存在,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專業也會自動地消失。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操作能力
(一)要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關鍵是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學生培養質量的決定因素包括: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辦學條件建設,科學研究,教學實踐,組織管理等。師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從目前的現狀看,既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又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程序設計知識的復合型師資力量十分匱乏。加之這些年會計教師隊伍的急劇膨脹,整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還不是很高。其表現主要在于知識結構不全面,尤其是具有上述提到的那種既懂專業又精通計算機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教師在大學時就學會計學專業,還有的是其他學科改行過來的,極少有先前就學計算機的。這樣的知識結構層次,自然無法將計算機融入到會計學科中,更不用說計算機輔助電算化教學了。即便是為了教學需要而急匆匆“充電”,也是走馬燈似地學習幾種會計核算軟件的操作,將“會計電算化”課程講授成對某些會計核算軟件的泛泛地介紹,因此所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仍然適應不了市場的紛繁復雜的環境對會計的復合式要求,也就見怪不怪了。
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當務之急是提高會計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種能力不只是對通用會計核算軟件的應用,應著重在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應熟練掌握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教學。即,圍繞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思想,粗線條、框架式地學習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內容,重點掌握信息系統研制的三個關鍵點:(1)明確系統“干什么”,建立系統的邏輯模型,產生的效果包括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輸入輸出說明、軟件需求說明書。(2)圍繞系統“怎樣干”,建立系統的物理模型。效果是應能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尤其是結構化模塊設計、代碼設計、文件設計、輸入輸出設計、模塊詳細設計等。(3)實現系統的物理模型。包括軟件系統及軟件使用說明書、系統說明書,重點是編寫程序、調試程序和系統測試等。
其次,教師應熟練掌握樣本子系統的研制及教學。即,能夠用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思想和方法,按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三個階段去實現一個樣本子系統的研制。這一過程的訓練主要是使教師達到培養學生研制和開發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素質和能力。
只有教師具備了電算化會計系統開發和研制能力,才能熟練地將計算機應用于會計學科,并使其培養的學生也具備相關的能力。
(二)應重視計算機輔助管理會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課程
1.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中,一些認識上存在誤區。我國目前會計電算化的模式基本上是把手工的東西搬到機器上來,眾多的軟件公司好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機器模擬手工進行會計核算的狹小范圍內激烈地競爭著,甚至有的專家、教授戲稱作“大炮打麻雀”,高科技的東西并沒有充分地發揮作用,而只是用其做那些低水平地重復勞動。
2.電子計算機輔助審計被忽視。從目前的現狀看,隨著會計核算軟件功能的逐漸提升,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審計的電算化與會計核算的電算化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知道,審計離不開審計線索,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師通過調閱大量的紙面信息,加之專業判斷,尋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錯防弊,獲取證據。然而,在應用計算機處理會計資料后,紙面信息變成了磁性介質上的代碼。這種審計可視性線索的消失,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會計核算電算化程度越高,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的可能性和隱蔽性就越大。(下轉第148頁)
(上接第152頁)甚至有人說,計算機數據和程序的修改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跡。有一種說法,利用計算機犯罪舞弊,由于其金額大,犯罪成本低,又不易被發現,正日益成為經濟犯罪中的主流。對這種高科技手段的犯罪舞弊活動,想用傳統的手工審計手段來對付,簡直是“以卵擊石”。
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審計的電算化必須跟上。各高校必須開設審計電算化課程,審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將使學生具備電子計算機輔助審計能力,對審計學科的發展和整個審計師隊伍素質和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關于案例教學
會計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理論與實際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培養應用型的會計人才來說,案例教學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并早已為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所證明。作為一門應用科學,會計學和實務界聯系十分密切。因此,會計教育界應與實務界聯合起來,將案例教學和編寫當成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來抓,并將其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必要條件加以審核。尤其是會計電算化的各類課程(包括會計核算電算化、成本管理會計電算化和審計電算化),更不能與案例割裂開來。在課時的設計上,建議按1:1的比例來安排。即,將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和審計課程的課時設置為雙倍,在每門課程學完理論后,立即投入到案例分析和研究中,并以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來操作。這樣,不僅所學的理論可以得到鞏固,而且還增加了課程的逼真效果,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