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校干部素質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面臨知識經濟的挑戰,黨校教育也同國民教育一樣,步人了素質教育的軌道。素質教育成為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念,而不是一種教育模式或分類。因此,黨校的素質教育應滲透到整個教育體系當中,通過諸如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等環節來實現。
一、干部素質教育的本質:干部品質的重塑
素質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后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基本品質。素質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在人的天賦條件的基礎上,融進社會的新質,融人人的素質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養份—知識,使人的自然素質得到改造,人的各種素質水平得到提高,從而真正實現社會需要和個人價值的統一。干部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是對已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品質的改造和更新,使干部學員的潛能得到更廣泛意義上的開發。教育不再僅是傳遞人類文化遺產及形成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基本技能的手段,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量的多少或干某件事的技能的熟練程度如何也不再是衡量其素質高低的唯一指標。干部素質教育將從一個人的知識擴展能力、吸納理論知識營養的能力、高效地處理社會各個層面上復雜事務的能力增強的根基—素質人手,力求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使理論知識和能力擁有充分發揮作用和釋放能量的廣闊空間和良好的秩序結構。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人的品質的整體優化。知識是優化素質所必需的營養成份或材料,但對于干部學員這一特定學習者群體而言,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黨校學習其素質有所改善和提高,就必須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并加以科學的組織和安排,否則,我們就很難達到干部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干部素質教育的實際導向性:干部素質的全面改善
干部素質教育的實踐導向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主體性、發展性和全面性。
第一,主體性。素質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根本點在于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的極大關注,在充分肯定學員是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和絕大部分干部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前提下,通過黨校教學,使其理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領導改革實踐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行政管理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更新的改善。因為主體性概念實際上蘊涵著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關系等問題,因而與素質教育相對應的課程模式必須圍繞著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來設計,這就是說,在課程體系設計之前就要深人了解學員個體的特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和所需。并對不同層次的干部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進行深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體系的組織和安排。
第二,發展性。素質教育強調的基本目標,就是使受教育者超越現有的發展水平,并使受教育者的各項素質指標在發展中得到全面提高和強化。“在發展中教育”這是素質教育對待教育與發展的基本態度。因此,引伸到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特定的課程必須要立足于學員現有的發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與主體情況相匹配的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求得學員綜合素質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第三,全面性,素質教育的全面性特征就是“向面向全體學員,又面向學員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力圖使學員在現有素質的基礎上趨于優質化。因而干部素質教育主要蘊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教育目標的表達,即進一步提高學員研究和運用馬列主義的水平,正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的政策水平,廉潔奉公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他們調查研究,理論聯系實際的領導才能和辯證思維水平,提高黨性修養等;二是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構成的規定,即課程應緊緊圍繞著干部素質的改善和提高來開設,把課程的布局和基本結構(范圍、順序、連續性和整體性等)與干部素質的培訓目標密切結合起來。
三、干部素質教育的主題:課程體系的革新
傳統的課程設置是直接以理論為中心,即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中心,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重點,輔之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需的專業知識和科技知識。顯然,這樣一種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理論的教學和知識的傳授占去了大半教學內容,結果,通過學習,學員確實在理論水平上有所提高,知識總量會有所增長,但能力提高了沒有?干部素質改善了沒有?實不敢斷言,因為知識并能力并素質。現實中的實際情況也表明,一些學員講起科學理論來頭頭是道,可用起來,就不那么得心應手,往往因一些領導對一些重大問題決策上的錯誤和漏洞,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有限,缺乏科學的行政管理素質等,致使國家,人民蒙受巨大的損失。有的干部口頭上高唱理論的調子,而實際上走的是違背科學理論的路子,近年來,我黨干部隊伍中頻頻出現的貪污腐敗,虛報浮夸、欺下瞞上、脫離群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黨校教育在課程設置上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這樣的課程設計遠不能適應干部素質教育的需要。
為了適應干部素質教育的需要,黨校課程體系設計從其核心定位和組織形式上必須做一個大的調整,這就是把以理論問題為核心的課程設計改為以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為核心的課程設計,將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講授和學習貫穿到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過程中。緊緊圍繞培養目標,明確每門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和范圍,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能力與素質等多維度上的整合,體現課程相互之間的主次關系、層次關系以及內在聯系和相互配合,實現較高水平的整體優化。只有這樣,干部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所謂以社會現實問題的核心的課程設計,從內容上講,是以當代社會生活各個層面上的困擾社會、國家和人民生存、生活及發展的關健性問題或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為核心所組成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的體系,譬如,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里,在極為廣闊的范圍內將產生深遠影響的西部大開發問題為核心開設有助于推動西部大開發進程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法制建設、文化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及焦點問題所組成的課程。從形式上看,它將以專題的形式,以能夠容納各種形式的社會問題的一體化結構對這些問題進行編組。從而形成一個與黨校培養目標相配套的課程體系,以充分發揮黨校改善和提高黨員干部素質的積極作用。
與傳統課程的設計相比,以重大現實問題為核心的課程設計具有如下幾個優點:第一,這一設計以整合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而做到這一點是通過跨越分離的科目,并且把重點放在社會現實有關范疇上。第二,這一設計以相關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被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而不是為了內容而吸收內容。第三,這一設計以功能的形式呈現內容,由于教學內容是被用于解決學員所關心的問題的,因而他們對將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理論知識格外感興趣,對于問題的解決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會予以足夠的重視,會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且還會為問題的解決調動他們所擁有的相關的知識、經驗,這樣理論知識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盤活”了。第四,由于這一設計是圍繞著學員所關心的問題和他所參與或從事的社會實踐問題來組織的,它就特別強調學習的問題解決過程。因此,過程目標如辯證思維能力就受到極大的重視,這樣學員認識問題、分析間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訓就真正落到了實處。第五,這一設計與我們黨校教學一貫倡導和運用的研討式的教學形式、案例教學法相匹配,可以形成一整套提高干部素質的有效的、科學的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