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學生就業與營銷策略研究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與營銷策略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就業與營銷策略研究論文

      [文章摘要]在高等學校畢業生逐年增長的環境下,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所面臨的競爭越發激烈,當畢業生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壓力和競爭時會表現出緊張與不知所措,文章將從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角度分析,找出畢業生在就業市場應當使用的營銷策略,使其“以智取勝”。

      一、不容樂觀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大幅擴充始于1999年,歷經8年到今天,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71所,發展到2005年的1792所。1998-2005年我國高校招生規模年均增長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23.5%;2002~2005年,畢業生年均增長率為36.2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6年11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召開的科學與人文論壇上,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表示,2006年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75萬人,總量達到413萬人;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2007年預計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

      如果按照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2007年高校畢業生將約149萬人畢業后不能馬上找到工作。另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日前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稱,根據對中國未來新增勞動力人口的預算,未來數年中國青年新增勞動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萬之間的高位,供大于求,這就直接導致就業壓力增大。中國社會調查所進行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就業,50%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畢業后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考慮太多;只有8.3%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目標并且充滿信心。面臨此種就業壓力,畢業生如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面對似乎并不可取,應當正視競爭,自我營銷,爭取以智取勝。

      二、大學生應做出明確的未來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近些年,伴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社會與高校都存在明顯準備不足的情況,而作為大學生更為這突然而來的巨大壓力變得不知所措。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認為,我國有69%~80%的大學生對未來沒有規劃,就業時容易感到壓力。

      1.應增強職業規劃意識。當今擇業者和從業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知道自己適合和真正愿意做什么,而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或感興趣什么,而選擇了什么;說不上選擇和感興趣什么,只有在機會或條件的作用下被迫“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在后兩種情況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種情況。每個個體在不同的生涯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不同個體所面臨的發展問題也會有所區別。據調查發現六成以上的大學本科在校生對于以后的就業有模糊的打算,有明確規劃的人占20%以上,11%的人沒有作任何打算。大學生應根據自我生涯發展的個性,通過一些計劃的實施,達成他們對所存在問題的明了和解決。這就需要大學生首先認清自己,認識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次要了解職業,關注職業特征及對人才的要求,關注職業發展動態;再次,要制定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采取準確的營銷策略

      2.對薪酬的期望要現實。2006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將“大學生定位于普通勞動者”,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褒貶之詞均在,但客觀上使得畢業生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加成熟和現實。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與法學院的大學生們在對江蘇省十所高校800名畢業生的調查中顯示,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1000-4000元的占總人數的68%左右,其中2000-3000元為更多學生接受;2000-4000元的期望人數居多;1000-2000元及4000元以上期望人數較少,這些數據反映出現在畢業生對于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

      3.擇業觀念應更新,擇業心理應健康。目前在大學畢業生中官本位思想、依賴與享樂思想、輕農思想等依然嚴重,就業追求大城市迷戀大型企業,追求熱門職業、專業對口和互相攀比等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項有關“農科大學畢業生擇業觀”的調查顯示,88.51%的學生要求留在城市,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在對北京部分高校學生工作地點的選擇上,受訪學生中希望在上海和北京兩地工作的比例接近50%。國家和各高校現在都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學生就業觀念的引導,從江蘇省200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白皮書中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變化,在就業區域上蘇南五市仍是學生們的最愛,約占55%,比上年減少1個百分點;在蘇北五市就業的畢業生占19%,比上年增加2%。在就業單位上,去事業單位就業的約為16%,比上年減少4%,而去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為61%,比上年增加5個百分點。

      4.樹立自主創業的意識。大學生創業包括從事企業管理、商業規劃、經營活動等,關鍵是要充分利用學校所學的知識,科技優勢和專業特長,激發創業熱情。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不全面,甚至存在明顯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缺少管理經驗,對行業缺少深度認識,對市場和營銷缺少深入了解。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第一應做好創業的知識準備;第二要培養良好的創業素質;第三要鍛煉良好的管理才能。

      三、大學生應做出合理的營銷競爭分析

      在競爭殘酷的就業市場中,畢業生就好像一件剛剛完成的“產品”,要在市場中同類似產品進行競爭,接受市場的檢驗,因此作為“產品”的畢業生要明確哪些人是你的現存競爭者,哪些人是你的潛在競爭者,畢業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競爭者采用不同的求職方法,以此處于競爭的優勢地位。

      1.潛在競爭者。這部分競爭者是極易被忽視的,但是他們的競爭力卻不可小視。包括兩類人群:①企業的下崗職工。這部分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并且對工資、待遇等要求較低,可以從就業市場中分走部分對智力、學歷要求不高的工作崗位。而他們其中的少部分人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充電”,提升學歷層次,成為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具有相關知識儲備的競爭者,將對畢業生的就業造成較大的沖擊。②跳槽的人員。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說在1—3年,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單位工作多久?”時,20%的人回答1—2年,35%的人回答2—3年,8%的人回答3年,還有15%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由此可見大學生工作穩定性不高,跳槽頻繁。一方面有許多已經工作的往屆畢業生,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質量,將目光瞄準了畢業生就業市場,尋求比現有工作更加穩定、收入更高的工作。這部分人由于年輕,具有一定的學歷層次,擁有相應技能并且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因此較新畢業者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將占據部分企業提供給畢業生的崗位。另一方面,由于這部分人員的跳槽行為,使得原單位對招聘應屆畢業生會心存疑慮,降低了對應屆畢業生信任度,會擔心新招人員經過培訓和短期工作后,積累工作經驗又會跳槽,導致單位人力資源和部分商業秘密的流失,他們就會減少提供給畢業生就業崗位,而選擇從別的公司挖人。

      2.同期同學歷畢業求職者。這是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主流競爭人群。彼此之間擁有相同學歷,相似的年齡,這使得競爭變得十分殘酷且激烈。畢業生在面對此部分人員競爭時應首先對自己有個宏觀上的定位,然后在應聘時突出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來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才能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3.同期高學歷畢業者。近些年研究生的就業率在不斷下降,以江蘇為例,2004年就業率97.98%,2005年下降為97.32%,2006年就業率降為96.03%,造成這種下降的關鍵原因是市場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并未隨著研究生的大幅擴招而增加,并且用人單位并非都看重學歷,他們更看重學生的能力。因此現在許多研究生都將就業方向轉向本科生就業市場,在競爭中他們就具有了學歷上的優勢,從而占據一定的就業市場份額。

      4.即將畢業求職者。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的情形下,高校在大四時期基本不再安排課程,因此許多學生只有一個任務——找工作。這些未畢業的學生由于父母、人情、關系等原因也會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部分人群相對于前三類競爭力較低,在就業市場中所占份額相對較小。

      5.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求職時要充分考慮到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明確用人單位所需專業,投其所需,不能“病急亂投醫”。從來自于2006年就業市場的種種信息表明,技能型人才受到企業追捧,而部分沒有專長的大學生遲遲找不到工作,因此畢業生要根據市中用人單位的用人信息調整自己應聘的方向與崗位。是這其中也有特殊情況,有些專業人才雖然用人單短期內并不需要,但是如果你能對該單位進行仔細的了解和分析,預測到他的未來需求時,通過努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長,有時是可以為自己贏得機會的,當然這對畢業生的要求較高。

      四、大學生應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

      在進行了營銷競爭分析,明確競爭者之后,畢業生采用何種策略來發揮自身優勢,擊敗競爭者,實現早日就業顯得尤為重要。

      1.更新觀念,采用合理的市場定位策略。作為畢業生要明確自己所學專業在就業市場中的需求情況,要根據崗位需求調整期望值。長期以來,大部分的畢業生就業都瞄準了大城市、大企業、大單位,使得這些部門門庭若市,不堪重負,又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景觀。我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只有當上公務員,吃上了“皇糧”或者到國有事業單位工作才算是找到了工作。近幾年國家和地方的公務員報考年齡的放寬使得競爭更加白熱化,而幾年的招錄工作,使得公務員的隊伍已經相對飽和。2002年教育部直屬院校畢業生進入各級黨政機關的不足5%,地方院校可能更少。

      因此,對于畢業生而言,應當把當公務員,吃“皇糧”作為自己就業的一個目標,而不是全部的目標,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俗話說“要騎驢找馬,不能光腳亂跑”就是指一開始能找到“馬”,能去自己理想的單位當然是皆大歡喜,如果不能去自己理想的單位,應當退而求其次,先騎驢再找馬,先就業再擇業。

      2.注意產品生命周期,就業宜早不宜遲。企業經過艱辛的產品研制將新產品投放市場,總是希望產品盡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而獲取最大的利潤。但是每一個產品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這就是從成長到衰退的過程。同樣作為高校產品的畢業生也擁有一個生命周期,在現在就業市場明顯“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如果瞻前顧后,左顧右盼,猶豫不決,往往會錯失良機,等到就業黃金時期一過,由應屆畢業生變成了往屆畢業生,那時候的就業壓力將更大。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所以不要在意第一份的工作是否是最理想的,由于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說不定你今天認為是無聊沒有前途的職業明天可能就是最好的工作。因此,在能夠早簽約的情況下盡量早簽約,可以使自己的心早日沉下來思考工作之后的事情,想想自己面對人生新的挑戰時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采取促銷策略,展示自我特點。大學生就業面對數以萬計的競爭者要取勝自然要突出自我的優勢所在,以此來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獲得他們的注意。經調查,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內的學生會工作以及校外的公司實習是最有利于今后職業發展的。因此近幾年大學生普遍重視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參加學生組織——培養自己社會性能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重點培養技術性能力;以及高校流行的“考證熱”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競爭時加重自己取勝的砝碼。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在高校中部分大學生開始傾心于“灰色技能”的培養,讀《厚黑學》、練酒量、學唱歌跳舞、找關系,并將這些能力作為尋找工作的跳板。這些情況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現在用人單位已從對“全才”的需求轉為對“專才”的需求,許多用人單位開始重視學生的技能情況,擁有實踐經驗、組織協調能力甚至一些“偏才”的畢業生較同類競爭者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所以對于大學生而言,如果在某一方面享有特長,在尋找就業崗位時就要全力推薦,讓他們知道你的優勢與長處和你加盟該單位能給他帶來的變化,這樣在同別人競爭時,你就會明顯處于優勢地位。超級秘書網

      4.明確優勢,利用資源,主動推銷。作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靦腆”是要不得的;在面對就業難的問題前,抱怨是毫無意義的。要通過親戚、朋友、甚至于老鄉、校友等關系網,以及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收集用人單位最新的需求信息,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及時主動地推銷自己。在掌握用人信息后,要向營銷人員學習,把自己作為推銷的產品,大膽地向用人單位推薦。一要充滿信心。自信是自我營銷的基礎,現在就業壓力大使得學生的自信心遭受了嚴重打擊,但學生的不自信又會影響企業對學生的正確估量和評價。

      因此學生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適應企業需求的同時,首先要肯定自己,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不管壓力多大,首先應正確的看待自我價值;二要學習技巧。畢業生在校時要傾聽一些就業指導講座,找一些資料“臨陣磨槍”,了解就業過程中的實用技巧,另外找成功就業的校友咨詢面試時如何察顏觀色,如何回答特殊問題等應對策略,做到心中有數;三要敢于表達。就業競爭的殘酷性,使得大學生面對用人單位時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有的說話結結巴巴,連個完整的自我介紹都不能完成,有的對薪酬的期望表現的極為不自信。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要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膽量和口頭表達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就業中面對競聘單位時落落大方,充分地展現自我風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乱码无限2021芒果|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av中文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xxxx18|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中文日产|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