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理課外實踐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小實驗、小制作:教師擬題數個,學生自由選擇,教師適當指導(包括實驗目的,制作要求、所需器材,實驗和制作時操作安全、實驗報告等內容),學生明確之后,由學生在課外完成。如:用桿秤、空瓶和水測菜油的密度,用米尺測旗桿的高度,用磅秤、馬表測誰爬樓的功率大,探究熱水瓶的保溫性能與熱水體積的關系;制小孔成像機、共鳴管、反作用力小車、驗電瓶等等。這些活動具有器材簡單易得,操作簡易方便,現象清晰明了,氛圍輕松愉快等特點。
2、調查研究和參觀訪問:結合相關資料查閱,組織學生到農村工廠、船塢、碼頭、天文觀測站、研究所、科技館等地方實地調查研究和參觀訪問。如調查農田灌溉方式并了解先進的灌溉技術,調查家用熱水器的原理、使用面積及優缺點等。
3、成立科技興趣小組:按照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自己組織興趣小組。如無線電興趣小組、攝影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等,并相應地匯編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園刊物。
4、開放學校實驗室:周末開放實驗室,主要用于兩種情況,一是為以實驗為研究手段的專題訓練與研究實驗小組安排;二是為對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案或對課本中實驗有改進的實驗小組安排。如探究小量程電流表冊大電流,照明線路中雙控開關的安裝,電飯鍋的自動控制原理,多種方法測凸透鏡的焦距,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和托里拆利實驗的改進等等。
5、小論文答辯:倡導學生讀一本科技書籍,研究行一個科技課題,寫一篇小論文。此活動可每年定期舉行一次,由學校統一組織,請專任老師擔任評委。
6、觀看教學錄像和科普電影:組織學生收看電視臺播放的教育科學節目,向電教資料室借用錄像帶、VCD進行播放,學校組織集體觀看科普電影等。
7、科普講座:可請有關教師或專家作主講人,也可請在某方面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講。
8、舉辦競賽:如物理實驗比賽,教具制作比賽,車模、航模比賽,創新設計比賽等。
二、物理課外實踐活動指導的步驟:
陶行知先生當年生活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時指出:“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每個活動都要有目標、有計劃、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導、有考核。”所以,教師在活動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要做好學習情境的創設,課程資源的提供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1、認真制訂計劃。應寫明每項活動的目的、內容、時間、負責人等。有些活動要列入學校、教研組、課建組工作計劃中。
2、建立組織。先調查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自愿參加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形式;其次,要選拔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為骨干,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3、深入進行臨場輔導。必要的理論性的集中指導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針對不同個性、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具體的個別的臨場輔導。實施因材施教,使有某特長的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無顯著特長的學生在活動中也得到恰當的訓練和引導,形成一定的傾向,從而逐步養成某一方面的特長志趣。
4、做好總結評比工作。每學期結束都要做好總結評比工作,及時表彰,積累經驗,展覽成果,鼓勵先進,推動后進。
三、開展物理課外實踐活動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更新教育觀念。主管部門或學校應建立合理、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應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克服片面追升學率的思想。
2、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課堂教學的模式化,正在使大批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機械重復者,復雜的腦力勞動退化為簡單的體力勞動;而課外實踐活動卻不同于課堂教學,它具有很強實踐性,活動中所遇到問題范圍很廣,有的時候教師也不盡了解,這時,教師切忌不懂裝懂,應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研究,做到教學相長。“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也是學習者,不是一桶水的擁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水,而真正取之不盡、用之水竭的是學生,教師要以學生為無限的資源,轉變角色,做引導學生發掘泉水的人,讓學生這眼泉水噴涌而出,永不停息。
3、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物理課外實踐活動要根據各校的實際條件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因為課外實踐活動要涉及到活動內容、輔導人員、活動資金、設備條件等方方面面許多問題,所以為了使之得以順利開展,在校內要與其他學科活動、班級活動、團隊活動,課題組研究等相互結合,爭取家長、老師、學校的支持;在校外要與兄弟學校、文化教育機關、生產單位、科研單位等活動基地建立聯系,需要得到他們幫助。而每個學校上述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只有切合本地、本校的實際,課外實踐活動才能開展得廣泛深入,富有生機特色。
陶行知先生說:“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小孩子的做是小發明,小創造,小實驗,小建設,小生產,小破壞,小奮斗,是探尋小出路。”物理課外實踐活動是完全符合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負責精神,要積極倡導并予以認真落實,要勇做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曙光在即,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