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追蹤法在內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追蹤法在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追蹤法基本理論對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進行管理,觀察實施追蹤法前后內科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遵醫行為依從性及患者滿意度。結果實施后內科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遵醫行為依從性及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追蹤法在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能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深化整體護理內涵。
【關鍵詞】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追蹤法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主要內容,貫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環節,其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與康復[1],但臨床上卻存在著走過場、流于形式、缺乏系統、針對性的教育等現象。我院內科采用追蹤法[2]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進行了管理,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間725例內科住院患者,其中2014年1月—6月期間365例住院患者采用常規法對健康教育進行管理;2014年7月—12月期間360例住院患者采用追蹤法對健康教育進行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護理管理小組
由護理部主任任小組組長,內科護士長和護理骨干任組員。每月到內科病區了解護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及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護士認識不足、改善不足,進一步完善業務學習制度和健康教育考評標準;深入病區與患者溝通,評估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現場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將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每位患者,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1.2.2轉變護士的健康教育觀
管理小組到護理單元與護士進行訪談,了解到護士受傳統護理模式的影響,認識上有偏差,使健康教育僅停留在入院宣教層面上,缺乏深入性,不能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需求。管理小組提出護理部和科室應將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學習納入崗前培訓中,并不定期地對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強調進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使護士轉變觀念,改變認識,積極主動、深入地把健康教育做好、做到位。
1.2.3強化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培訓
管理小組深入病區通過與醫生、患者、護士訪談,了解到護士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欠缺是對患者進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瓶頸,為此進一步完善了護理業務學習制度和考核辦法。
1.2.3.1豐富疾病理論知識
每周三請臨床醫生授課,講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轉歸等相關知識,利用晨會隨機提問,定期考核,使護士全面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為實施健康教育夯實基礎。
1.2.3.2熟悉臨床藥理知識
定期參加醫務科、藥劑科的藥物知識講座,組織學習藥物說明書,并裝訂成冊,利用查房、治療時間隨機提問,使護士了解每種藥物的藥理作用、劑量、用法、給藥途徑及配伍禁忌等。在合理用藥同時向患者講解用藥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提高用藥療效和患者遵醫行為依從性。
1.2.3.3責任護士對患者要做到“八知道”
①患者的基本情況。②醫學診斷、既往史。③病情、飲食、睡眠、排泄。④陽性體征、陽性檢查指標。⑤專科護理要點。⑥主要用藥及目的。⑦常見并發癥預防。⑧針對性的康復計劃。護士長利用晨會、查。房、床旁交接了解責任護士對“八知道”的掌握情況,要求護士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藥、轉歸,為患者答疑解惑,滿足患者對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
1.2.4提高護士實施健康教育的技能
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到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時存在以下問題:①時機不對,護士宣教時間集中在患者剛入院或操作時,患者身體不適尚未緩解,或操作時有恐懼心理,此時宣教效果往往不理想。②形式單一,以單純的灌輸式教育為主,缺乏互動性。③教育內容程式化,缺乏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針對上述問題,管理小組聘請有經驗的護理專家講解實施健康教育的技巧;讓溝通能力強、知識豐富的資深護士進行示范;科室與科室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從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時間,教育形式多樣性,教育計劃合理性、針對性等方面著手,來提高護士的宣教技能。
1.2.5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評標準
管理方面對健康教育工作的評價局限在知識傳遞層面,只強調護士對患者是否實施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效果的評價,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3]。為此管理小組對健康教育的質量控制實施了三級管理:護士自查、護士長抽查、護理部下科檢查。從形式到效果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質量進行考評管理,達到實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1.3評價方法比較追蹤法實施前(2014年1月—6月)、實施后(2014年7月—12月)內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遵醫行為依從性和患者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后,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為95.83%、遵醫行為依從性為92.22%、對醫護工作滿意度為96.67%,分別高于實施前的52.05%,62.47%和69.5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追蹤法是指醫院評價現場調查過程中,評價者通過收集各種來源的數據,聚焦于醫院主要區域,用于評價追蹤患者的治療、護理、服務經歷的一種方法[2]。追蹤法重點強調評價者和科內人員、患者互動性面談、討論[4]。內科健康教育護理管理小組運用追蹤法理論進行追蹤檢查,堅持每月1次深入科室現場追蹤護士健康教育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的紕漏和制度管理中的不足、分析個人因素,使評價結果符合實際,制定更加完善的改進措施,轉變護士健康教育觀、強化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培訓、提高護士實施健康教育的技能,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評標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追蹤法實施后,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遵醫行為依從性和患者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上為滿足患者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計劃,有效、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對幫助和促進患者全面康復尤為重要。而追蹤法作為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中一種常規檢查方法[5],可對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追蹤,了解該工作執行、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達到了提高健康教育的目的,提升了護理質量,深化了整體護理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60.
[2]WANGY.美國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合委員會醫院評審標準[M].陳同鋻,王羽,周簡譯.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2-15.
[3]薛欣.護士健康教育專職化、專業化初探術[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2):61.
[4]王海蓉,邱服斌,張愛琳.追蹤方法學在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3,27(2c):551.
[5]謝婉花,周軍,劉莉.追蹤法在婦幼醫院JCI認證中的實施與案例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10B):3692.
作者:張小紅 單位: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