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城鄉一體化的迅速發展,極大程度上縮減了農村與城市教育間的差距,如教育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的投入均向著平衡狀態發展。可是,農村因現代化教育模式構建時間較短,尚未擁有完善教育體系和能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教育的教學環境,所以,即使農村學生獲得了與城市學生相差無幾的教學條件,但綜合各種客觀因素來看,農村學生從小所處教育環境還是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一些影響,且這些影響也會在不同程度上伴隨學生進入大學生活。由此可知,高校須重視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與方法,輔助農村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狀態。本文將詳細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現狀,并結合涂平榮、陳琳琳等編著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推進機制研究》,探索利于高校優化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路徑。
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推進機制研究》,以贛州部分農村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其返鄉創業實際發展情況,從中發現學生創業中所存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極高的對應策略,有助于增強農村籍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其創業效率。同時,本書還在研究過程中,以農村籍學生返鄉創業為主題,總結提煉出一系列知識理論資源,不僅簡明扼要地闡述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重要意義,激發人們鼓勵、推動農村籍大學生參與返鄉創業的熱情;還多角度地探討了農村籍大學生參與返鄉創業的有利因素與不利條件,讓讀者更加全面、客觀地思考如何加快推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且分別從學校、政府、社會三個方面提出具體實踐方案,為強化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推進效率提供強勁助力。
隨著農村社會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農村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與世界觀,正在農村物質條件不斷變好過程中悄然發生著微妙變化,引導方面稍有不慎極易導致農村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影響學生未來成長方向。基于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實行必不可少。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高校雖在社會高度關注、政府大力支持背景下,在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可是,由于農村籍大學生從小到大所處文化、人文環境的影響十分深遠,學生難以快速適應全新文化教育環境,再加上高校尚未明確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質需求,所以,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整體教育重點偏向學生成績的提升,沒有真正意識到培養并加強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現實意義,使農村籍大學生在新教學環境中無法靜心學習,心里充滿迷茫與矛盾;其次,雖有部分院校清楚認識到對農村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稀缺的專業教育資源,卻無法幫助高校創建完整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從而大大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最后,課程教師實際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很難為農村籍大學生提供有效心理引導與疏通,且高校仍采用傳統理論灌輸教育形式,無法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降低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好感度。
根據上述內容來看,強化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素質,使其能以積極、健康地心理狀態走向光明未來,高校作為培養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教育陣地,必須要在遵循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特點基礎上,嚴格認真地對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參考以下路徑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認清農村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質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多元心理咨詢平臺。高校切不可只看重學生學習成績高低,還要強調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現實意義,從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本質目標出發,借助科學技術與現代教學手段,創建現代化心理咨詢平臺,就心理問題方面,為農村籍大學生提供答疑解惑作用,及時消除學生心中困惑與浮躁,保證學生以健康心理繼續求學之路。
第二,對現有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實施歸納、整合,綜合自身能力大力引進更多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的稀缺與師資力量的薄弱,致使高校遲遲未能創建完整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此,高校可先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歸納整合,從中提煉出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用資源,并快速分析師資隊伍建設狀況;之后再根據已掌握情況,尋求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幫助,引進多種多樣的教育資源,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
第三,通過多種渠道提升專業教師綜合教育水平,發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形式。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對提升農村籍大學生心理素質,使其始終保持健康心理狀態,有關鍵引導作用。因此,高校須重視教師教育能力的培養,通過組建外出研修、專題講座、專業培訓等形式,提升教師教育水平,讓其快速適應現代教育潮流,進而建立全新教育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滲入學生生活與學習中,實現預期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與農村籍大學生身心發展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還深深影響其未來發展道路。鑒于此,高校應積極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借助現代化教育形式引導農村籍大學生正視自身心理問題,改善心理結構,樹立健康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正確三觀,成為具備過硬心理素質與專業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作者:倪獻鳥單位:溫州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