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動導向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在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推行、貫徹和運用的“行動導向教育教學理論”,是已經證實了的最具科學性、最符合職業教育需求的教育教學理論。該理論源于德國,是德國上世紀80年代針對德國的職業教育提出并運用于實踐中的。正因為這種教育教學理論的提出、推行與應用,使德國的職業教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樣也使德國的技術踏入了世界一流的陣營。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紛紛學習并效仿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我國也是其中之一。“行動導向教育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大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引導文教學法、任務設計法、實驗教學法、計劃演練法等,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第一、課前準備。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教學任務單的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準備、教學設備的準備,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所必需的材料、儀器等。第二、分配任務或下達任務。上課后,教師簡明的陳述這節課的任務,下發任務書,任務書的內容包括:主題、內容、注意事項等。第三、任務的完成。這個過程是行動導向教學法最重要的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后,學生通過組內分工,相互協作,完成作“任務”,形成“作品”。第四、學生展示作品。在學生完成任務后,要逐一展示課堂“作品”,同時簡單陳述自己作品的完成情況。第五、點評及總結。在學生作品展示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找出規律特點,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點評,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并總結。
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優勢
(一)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行動導向型教育教學理念下的課堂
采用師生互動型的教學模式,由師生共同參與完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從課程的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方案的制定、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最后成果的評價,全程參與。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問題得以解決??梢哉f,課堂的教學過程,既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即了解總體,又使學生清楚了每一個細節。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打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行動導向型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各項技能的培養,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全程參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學生的協調能力。在學生闡述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溝通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有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綜合職業能力。行動導向型教育教學理念的另一特點是開放式課堂,課堂可以是車間、工廠或者實訓室,在這種環境下教學,課堂與真實崗位對接,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而言,傳統的評價模式存在著評價過于單一,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實際水平的弊端。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多元化評價模式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考核,而且還包括技能考核、教師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等多方面的考核,能夠全面、更加真實的反應了學生水平。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同時也有利于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
(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需要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仔細觀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觀察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學生溝通、合作的能力等。這對教師的觀察能力、指導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如果課堂設置在工廠或車間,首先教師要向學生闡明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以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安全、無事故操作;然后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讓學生探討、學習、練習;課程結束時教師要給學生的“作品”予以客觀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疑問、操作不擋等問題給予解答和指導,這要求教師不但要掌握技術的操作原理,而且要熟練的掌握操作技能。對教師的專業技能、課堂控制力、學生組織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總結
總之,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行動導向教育教學理念是現階段提高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水平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方法,也是目前最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現狀的教學方法。
作者:孫樹娜 單位:長春市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