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生歷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長期以來,高中生對歷史充滿了厭惡的心理,興趣更是談不上的。通過幾年的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如果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就會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也就無法讓學生們點燃激情。那么學生學習歷史也就變成了純粹是被動地接受、反復記憶的過程。難以對歷史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壓抑了他們自由的個性,窒息了他們的思維,影響了他們智力的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少之又少。那么這就是現代歷史教育莫大的悲哀。因此,改變這種狀況,適應新時期的歷史課程改革,已成為歷史教學刻不容緩的重任。而重任的承擔者無遺落在了我們這些一線老師身上,任重而又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歷史教學方法的思考
1、用引人入勝的故事開啟課堂教學,讓高中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歷史課堂。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歷史學習的過程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教師對學生有積極的態度或高期望,在平時教學中經常用微笑、手勢、語言等方式進行肯定和鼓勵,學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潛力,用內心的體驗與行為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再僅僅是韓愈老先生所說的“傳道受業解惑”,而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引導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積極的參與。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更要用平和的、溫柔的語氣,而不要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讓學生的心態放平,思維也會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學生也會給我們一個驚喜的回答,我們時刻都不要懷疑學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會到歷史課堂的魅力,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高中生從歷史學習中得到充分的成長。
2、知識之間是相通的,讓學生學會知識點的遷移和融會貫通。語文課上的神話故事、名家點評歷史事件,政治學科上正確的哲學觀點,以及地理知識的山川地形的認識等等,都可以促進歷史知識的學習。同樣,歷史學科的學習也可以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其他學科知識恰當靈活地運用到歷史學習中來。前后知識要學會聯系、融匯貫通。我們可以把同一時間不同國度發生的事件進行對比,還可以把不同國家發生的性質相似的事件進行對照。從宏觀上了把握各地歷史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以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我們需要打開思維的天窗,
3、歷史課堂教學的不斷創新與探索是歷史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一堂成功的歷史課,除了要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更要注重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最客觀的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課堂的教學內容,是否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課堂教學。所以老師除了要掌握好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還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育手段要實現多樣化,教學方式也要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無定法,教可擇法,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更可以改進方法。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歷史知識的基本特點,發掘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摒棄傳統的、落伍的教學模式,立足于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我們要做好“導游”的工作,引導學生,充分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探索,不斷地創新,以適應學生不斷提高的能力的需要。我們除了可以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展示物品、圖片、或者使用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段、百家講壇、講述歷史典故外,也可以運用詼諧幽默、充滿智慧的語言來講述歷史,把傳統的授課模式變得靈動多樣,有時間,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表演一些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場景,充分體會歷史人物心情,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在快樂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分體會到歷史課堂的無窮魅力。
4、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時政熱點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集思廣益。這樣處理課堂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從十九世紀上半期的美國跨入了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這種發散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教師再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比較鑒賞學習的方法。
5、教師課堂提問多樣化,針對不同學生提問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成就感。提問問題是檢驗課堂效果的重要手段,質疑精神也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的,提問問題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要手段,更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提出高質量的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干層浪,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那么課堂氣氛也會隨之而活躍。我們也要更好地把握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對于知識性的問題我們可以直截了當的提問也可以讓學生將相關、相似內容或縱向或橫向進行歸納整合后,系統的去問;對于開放性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深入探討的方式來問,也可以讓學生轉化角度去想問題,用對比的方法去深挖問題等等。然后老師再深入淺出的講解,活用這些方法,讓知識在問題中得到升華。
三、小結
總之,我們探索的道路是充滿艱辛和坎坷的,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深入淺出地講解問題,化繁為簡;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使他們最終可以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
作者:孫瞳單位: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學